新丰家园

标题: 这是对于敏感词审查制度微不足道的抗议 [打印本页]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28 10:55
标题: 这是对于敏感词审查制度微不足道的抗议
此贴作废
此贴作废
此贴作废

λλ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28 10:58
标准那几个是特指小说,诗歌可能不一样.

┋┋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9-29 13:53
文学的标准就是返以文字本来的面貌,曾有人说过入门者喜写散文,成大家者写小说,深入者写诗歌,这就是还原文字,从最华丽的散文到综合各方各面的小说,最后到一个字都能表达到全文意思的诗/诗歌,是一个过程,就像美术大师对素描总是情有独钟道理一样。
作者: 钟扬映    时间: 2008-9-29 16:58
萝卜白菜,人各有爱!标准会变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标准,正如环肥燕瘦。但经历千百年如还不衰,就是好作品。这是作者所看不到的!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9-29 19:57
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呢,,
钟哥说得没错,是每个人心里的标准,,,
当然我认为还是一点点范畴的..
不能说随便写篇东西就叫文学,,,,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29 22:18
原帖由 钟扬映 于 2008-9-29 16:58 发表
萝卜白菜,人各有爱!标准会变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标准,正如环肥燕瘦。但经历千百年如还不衰,就是好作品。这是作者所看不到的!


这种观点可能会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萝卜白菜,人各有爱!”掺杂了个人喜好,而我说的标准至少是某种客观的东西。至少对于像《堂吉阿德》和《百年孤独》这样的东西我会相信它们会“经历千百年如还不衰”,而不会因为某人的“萝卜白菜,人各有爱!”而把它们判为劣质文学作品,也就是说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不承认他写的很好。作出这个判断的根据就是我上面说的文学标准。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9-29 22:20
《堂吉阿德》和《百年孤独》..怎么会是劣质文学作品?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29 22:31
原帖由 风出手 于 2008-9-29 13:53 发表
文学的标准就是返以文字本来的面貌,曾有人说过入门者喜写散文,成大家者写小说,深入者写诗歌,这就是还原文字,从最华丽的散文到综合各方各面的小说,最后到一个字都能表达到全文意思的诗/诗歌,是一个过程,就像美 ...


恩。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很久以前小说只能作为诗歌的一个附庸。但这种情况至少在福楼拜以后得到了改变,小说成为了至少不亚于诗歌的文学形式。对于我,我是不太同意把散文诗歌小说分成三六九等的,我并没有反对写散文,也没有反对在散文中写感情(我只是希望这类书写不要过于肤浅)。博尔赫斯的散文充满了智性,我在阅读的时候感到愉快,这就是散文艺术的魅力(你可能还可以在鲁迅那里找到例子)。另一方面,这三类文学形式各有追求,诗歌是隐喻,散文是转喻,小说是想象力。它们的关系是平行的,不是递进的的.

[ 本帖最后由 猪壮壮 于 2008-9-29 22:37 编辑 ]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29 22:33
原帖由 墨朵 于 2008-9-29 22:20 发表
《堂吉阿德》和《百年孤独》..怎么会是劣质文学作品?


你再看清楚一点我的原话
作者: 钟扬映    时间: 2008-9-29 22:53
当看见北岛的诗《生活》,只有一个字——网

时,

我觉得他侮辱了诗歌,这也叫诗歌嘛??难道就是成熟的作品,还深入文学者的?那么画家也尽可以搞个“得意”的题目,然后在白纸上点一点,看,这是画,并且是画的最高境界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9-29 22:54
标题: 回复 9楼 猪壮壮 的帖子
恩..看错了..
初中学过点关于《堂吉阿德》的内容..感觉不错。..
《百年孤独》..也有了解过..看完手头的几本书就去看[s:55]
作者: 钟扬映    时间: 2008-9-29 22:57
对啦,有“好事”者还这样给予解析的。

北岛《生活》赏析
[表格型] [跟帖 ] [转发到Blog] [关闭]  

--------------------------------------------------------------------------------




        北岛《生活》赏析
寒山石

生活



北岛的诗能打动人当然不仅仅是靠它的含蓄冰冷的色调,而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诗中闪现出的智性的光辉。他形象地描绘“艺术”:“亿万个辉煌的太阳/呈现在打碎的镜子上”;他不断思索着心灵与世界与自身的矛盾,“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对于自己/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无题》);他明白机会难逢时间易逝,“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老去”(《无题》)。北岛的智慧是一种平静的智慧,没有矫情和激动,没有喧哗和质疑,只有宁静的心灵和朴素的语言交相辉映,丝丝缕缕触及到了有关时间与生命的永恒真理。所以,他高度概括“生活”,用一个“网”字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带有寓言般的深沉和精确。

的确,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也有仇恨之网;有互助之网,也由破坏之网;有善良之网,也有罪恶之网;有幸福之网,也有痛苦之网,就这样密密麻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复杂多样的图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网上的一个结,也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你都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谁也不可能摆脱甚或超脱这种生存状态。我们因为这种联系而存在,而具有了生活的欢快、进击的锐气、拼搏的勇气等等。我们牵着亲人、朋友、师长、同事和所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手,别人同样也牵着我们的手。就这样,我们手拉着手,一起风雨兼程向前走,织就了一张更亲密、更和谐、更有凝聚力的网。

当然,人们也不免烦恼,或者误入难以走出的情感“迷宫”,陷入斩不断、理还乱的痛苦,甚至发生相互戕害的悲剧。这些,也可能更容易让我们脆弱的心灵,因为无法跳出这张网而伤感不已。但,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那么,就请静下心来,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倾听欢快的生活主旋律,把那不可避免的几声尖叫和那所有的不愉快抛诸脑后。须知,平和也是一种和谐。
作者: 钟扬映    时间: 2008-9-29 23:04
一个“网”字能引起评者那么多想象,可见,或者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了。哪怕北岛本无此意。

如果我出名后,我要写一首诗,题目“爱情”正文——屁

相信,评者也有一大论。并且说我是写得如何好,爱情真的像屁,有响的,比喻公开,有不响的,比喻地下恋,有臭的,也有香的,比喻爱的味道,有忍不住放了屁,就是忍不住去追求人。。。。哈,太好了
作者: 2046    时间: 2008-9-30 00:14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讲话中肯定了:我们的文学和艺术是有标准的,
是有利于工人和农民阶级的生产和生活的现实主义标准。
是有鲜明的革命立场的。。。。
这是个例子。文艺是有时代性的有立场的(所谓的标准)。
(牛人们许多生不逢时的超前或滞后)

//
借用古语云:形以载道,
形,是外表,是风格,是表现手法。是萝卜或青菜。
道,是立场,是理论体系。是价值核心。思想内涵。
文学也好艺术也好,若脱离价值核心都是肤浅的。
价值核心本无好坏之分。。当公认为好的时候就是开始腐朽了。
但有成熟,完整的程度区别。

因为有理论和立场不同。所以文学在形式上无好坏之分,
只有深刻与肤浅之分。这具体表现在对自身所在内涵的诠释的效果。

。。
(请批评指教)

[ 本帖最后由 2046 于 2008-9-30 00:20 编辑 ]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9-30 04:43
北岛的诗很好我很喜欢,看待这种诗人我觉得要掺杂点个人感情因素,你了解下北岛的人生背景会对他的作品有一种不同的认识,至于小猪同志的散文论,说实话,读书时期我非常喜欢散文,我原本认识的散文并不是只有爱情的,那天回新丰前到罗湖书城去购书,看到一本当代青年学家的散文集,看了良久都没说服自己把它丢进篮子里,原因很简单:里面百分之八十的内容是爱情,所有的载物无非是红酒,戒指,咖啡…没有校园里的那颗树,没有弄堂里的小天井,也没有雨,更没有风…
   还有一个很不明白的,现在的人写得散文都很短,基本上就是一两百字左右,我想不明白,散文不是短文,没有说散文就应该要简短的,以前的人写散文很多都有上千的,周作人散文的就很长,试问一篇才一两百字的散文难道不应注重语言与文字的提炼吗?不在文字里下功夫你能用这么少的篇幅写得好吗?喻意能表达清楚吗?那种弄点忧伤字眼,心路历程,以梦寐般状态去发誓式--无非就是指,比如:“我们的过去,会再重来吗”?或“你说过,你会陪我到永远…”诸如此类林林种种,这些写法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就在于文学应有其本来的特定的面貌,就如白鸽的毛一样:你前一句写了直白的,好了,文中主人公问了关于爱情的问话后,下一句往往是:(前面回忆了你要陪我到永远了)“但是你却突然离开了我,是那么坚决……”这是文学么?会不会这样写更好了?:“你说过你要陪我到永远,但是时间的钟摆却突然停止了转动…”,难道这不比你“突然”与“离开”更好吗?这才是文学的应持有应表达形式手法,那种像平常聊天茶余饭后般(特殊情况不计)的文字不是文学,是日记,肯定是日记。写日记跟晾衣服是同一回事。我觉得这就是标准,钟同志的“青菜原则”太泛论了,立足不稳,百家流派虽多,但各有特色,皆有章可遁,有法可依,而且都有其大体上存在的主体表现风格,或者说要写一本准则手册或使用指南也未尝不可,以前帝制社会就有这个传统,现在社会开放了,人更有性格更向往自由,但也不能缺乏这种意识,要知道有这种不是空气的“物”理存在。心中有法方可执行有度,手法娴熟方可龙跃九宵,笔所到处皆能表之我意,收放自如,一切来自于什么?就是你心中真正能迸发自己智慧源泉的那颗救命稻草!常有喜欢舞文弄墨的人在写的正酣时喜欢用“如脱缰的野马”来形容那种写作状态,马挣脱绳索,难道只仅仅是为了单纯的奔跑么?

[ 本帖最后由 风出手 于 2008-9-30 05:20 编辑 ]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9-30 04:51
原帖由 猪壮壮 于 2008-9-29 22:18 发表


这种观点可能会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萝卜白菜,人各有爱!”掺杂了个人喜好,而我说的标准至少是某种客观的东西。至少对于像《堂吉阿德》和《百年孤独》这样的东西我会相信它们会“经历千百年如还不衰”,而不 ...

   关于这两本书,我2004年写一份世上已故音乐家们的乐评时的一句话很适合引用在这里:历史可以被人遗忘,智慧却可穿透千年!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9-30 05:09
另外讲一下流派的形成,(在此之前我们要认识到标准正是来源于已具雏形的流派),其实很简单,你写了一段文字,影响了一些人,这些人也跟着你写,流派就来了,标准也来了,即使有变化根源还是不变的。如果你写来写去也没有影响到人…那叫孤家或说得江湖点:独门独派,也有标准,可惜没有对立面…没有人推翻你,但也没有人能立起你
   2:小猪同学的“递进论”,散文,小说,诗歌不是平行的,也不是递进的,任何一方面它们都不是单行方向,是相互循环使用的圆周体,但小说-只能是小说!不会是散文或诗歌,这是使用原理,我只是想表达:小说才是文学的最终表达方式…
作者: 钟扬映    时间: 2008-9-30 08:33
所谓的萝卜白菜论,或者我太肤浅。其实我也本肤浅,正如我写作文的动机是“发泄”,完全是为了“出气”,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就如我体肤受伤了要贴止血贴,心理受伤了我要写字。

而许多大作家(当然,我不是说我要跟他们比),写作是为救国救民,如——唤醒大众良知,如_教导生活哲理,如“泡妞秘籍”等等,对人都是多少有些用途的。

至于阅读,我的态度也是饿了想吃饭那样的态度,并不是专门为了学知识或者提升自己的境界什么的。


风大哥的回帖很专业很认真,在此学习了。尤其是“时代论”,我很赞成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和时代需要,正如《围城》在抗战刚出版时,招很多大作家围骂,改革开放后,就被人们棒为宝典了。或者,也是萝卜变白菜的例子吧!
作者: 钟扬映    时间: 2008-9-30 08:35
又,我赞同诗歌是文学原祖,但我同意风大哥的说法,小说是大宗!
作者: yukele520    时间: 2008-9-30 11:13
标题: 回复 5楼 墨朵 的帖子
同意,随便  写写   不算是文学。。。
  我们只能算是涂鸦,和文学挨点边便算光荣了。哈哈
     好作品总有人认可,至于标准应该没有一致,各人认为罢了。[s:39]
作者: yukele520    时间: 2008-9-30 11:17
好一套理论,至少你讲到的很多都是这样,我不做反驳。
标准自在人心,特别是这个开放的社会年代。江山一代自有一代的风情[s:40]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30 11:19
6哥和风哥都讲的很好,要的就是这份严肃,现在出去一下,等下再回来再好好说:    )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30 11:26
原帖由 yukele520 于 2008-9-30 11:17 发表
标准自在人心


既然是自己的标准,似乎没什么必要拿出来讲

[ 本帖最后由 猪壮壮 于 2008-9-30 11:44 编辑 ]
作者: 碗仔    时间: 2008-9-30 13:09
我眼中的标准很简单
大雅至大俗,雅到俗人都喜欢,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那样雅俗共赏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9-30 13:22
白居易好诗好人,此人弃甲归田园后每与人闲聊,只要对方说的是他不感兴趣的话题,他就面有鄙色,若说到他感兴趣的就会手舞足蹈,慷慨大笑。钱钟书刚开始在西南联任教时不穿华服布鞋只穿洋服,上课用英文教,下课用英文说。北岛顾城更不用说,这些都是奇人异士,品其作品不能用常人眼光看待,用常人思维思考。碗仔老师说的好,雅俗共赏,有成语曰,但你此“俗”是什么俗了?你使用的是大俗,何解?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9-30 19:01
标题: 无严肃,不文学...
问“什么是好的文学?”,是文学标准的问题。问“什么是文学?”,是文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文学的存在问题。我觉的大家在思考时务必要对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

TO:2046
你说的这些话和我的观点是融洽的,因此我只想对你的原话作些补充。你提到了一个早先的例子,这套文艺观念很好理解,可以表述为:

凡是符合社会主义利益的文学就是好文学。

我对政治一窍不通,也没有兴趣,不过要是接受了这一个理论,那我想可能很多小说家都会选择改行去耕田。好在这种文艺观念如今已经被淘汰了。文学是非政治的,或者是政治中立的,文学还是非道德的,不要用道德去要求一个小说家或一篇小说。写出好小说来就是王道,不管写出这个小说来的人是国王,还是杀人犯。

TO:风出手
关于小说,诗歌,散文。你也否定了它们是递进的,这我赞同。可你要说“任何一方面它们都不是单行方向,是相互循环使用的圆周体”我觉的你不免过于乐观,诗歌写的好的人,小说未必就写的好,小说写的好的人,散文也不一定写的好看,这几乎是一个文学常识。到了现在,小说和诗歌之间的距离未必就亚于理科中化学和物理之间的距离。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9-30 23:53
原帖由 yukele520 于 2008-9-30 11:13 发表
同意,随便  写写   不算是文学。。。
  我们只能算是涂鸦,和文学挨点边便算光荣了。哈哈
     好作品总有人认可,至于标准应该没有一致,各人认为罢了。[s:39]


不同意...
你误会我意思了
作者: HiFi儿    时间: 2008-10-2 11:24
静看你们的讨论,总结:好精彩,各抒己见。
[s:72]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10-2 19:25
原帖由 猪壮壮 于 2008-9-30 19:01 发表
问“什么是好的文学?”,是文学标准的问题。问“什么是文学?”,是文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文学的存在问题。我觉的大家在思考时务必要对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

TO:2046
你说的这些话和我的观点是融洽的,因此我只 ...

猪总说的很对,不过诚然觉得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说不是单方向,循环的圆周体的意思就是说喜欢文学的不要对自己喜欢的风格之外的文风有所拒绝,就以这三大体来说,各个风格在写作的表现手法似乎不存在相关的联系,但其实写作除了字面上的表现,也同样也有超然文字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看完某部作品后似乎没看懂,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这就是“感觉”在写作的体现)的表现,比如传说中的意识流就是典型的这种风格,诗歌可以写得高雅深奥,小说也同样可以,散文也可以,散文特有的随意和感伤,诗歌的深刻与精细,小说的逻辑性与故事发展或线索的结构,这些感觉都是相同的,我相信假如以一个命名文章为写作要求,要分别以散文、诗歌、小说三种不同的风格来写作,一个成熟的作者必然能用这三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写出同样的感觉主旨。这就是我说的“循环”的意思,同样可以引申出来的是:一个只会写诗歌而又不用其它文风来提炼自己激励自己的作家,其诗歌的境界必然不会去到很远,这才是我对“文学”的真正理解,至于在我的角度来说,我特意提出小说的与众不同,是因为诗歌与散文都可以在小说中体现,而散文与诗歌显然是单一的风格,仅仅是指这些,并无特意抬高小说贬低散文诗歌的意思,当然我是坚持以小说为文学的终极表现与追求为宗旨的,喜爱写作的人,必然常写,常写的人肯定越写越多,写多的人还不能写小说或不愿意写的肯定是有一定的惰性或太过偏执。

[ 本帖最后由 风出手 于 2008-10-2 20:14 编辑 ]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10-3 06:19
我想插个题外话(终于有话说了)…关于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着重表现人的感性活动、意识活动和内心的奥秘。结构上颠倒时序,自由联想,事实与虚幻互相穿插。墨朵看过茨威格部分的短篇小说,其中就有很大部分的意识描写,在读的过程中,就好像有一股流水从头脑流过。这样的小说不难懂且非常吸引人。它很注重细节,一点风吹草动和人物间的微妙影响都描写得淋漓尽致。风叔说得没错,抓的是一种感觉。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10-3 07:02
原帖由 墨朵 于 2008-10-3 06:19 发表
我想插个题外话(终于有话说了)…关于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着重表现人的感性活动、意识活动和内心的奥秘。结构上颠倒时序,自由联想,事实与虚幻互相穿插。墨朵看过茨威格部分的短篇小说,其中就有很大部分的意识 ...

小侄说的意思与我甚是吻合,但为叔还是要唠叨一下,补充一点:意识流“很好懂或不难懂”的前提必须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里有过接近作者类似的心里活动(请注意,意识流百分之百的最终表现就是心理!这一点小侄说的非常精辟),这样看起来,每读一个字就会感觉像完全发自己内心一样,而跃然纸上的字不过是别人帮你的代笔,这就是典型的意识流给人的感觉,而如果相反就兴趣索然了,读者如坠云雾,何其“费劲”两字能形容?对于这情况读者眼前的文字跟无字天书没有分别。其实我个人的见解就是:“意识流就是完全掘弃了正常思维而把人的潜意识最大化放于纸上的一种风格”,换句话说就是只写“感觉”,那么我们是否能得出它的前身是有理性的文本编排的了?
    对了,很多人写作让人看上去无论文笔,段落,内容,写法,主旨…都是一流的,可是看完后总是让人感觉“少点什么…”,没错,写作-所有相关的因素最终都是为感觉服务的,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10-3 10:37
原来大家都开始意识流了,真是一帮牛人。我觉的意识流挺难懂的,也不太吸引人,阅读此类小说只是想增加自己的阅读经验。这样做的好处是,以后碰到同类型的小说你可以依靠经验判别什么是胡扯,什么是意识流。起码我们现在可以很明白的说,不是自说自话就是意识流,不是说话不带标点符号就是意识流。等等。
两位都说到了一个小说中的细节问题,以前我们在QQ群也聊到过,细节是最见一个小说作者功夫的。现在我还想补充两点:
1.        一个细节描写,如果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很可能就是失败的。
2.        不能为了写细节而写细节(同样的,也不能为了意识流而意识流,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每一个细节的描写都应该和小说的主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联系,可有可无的细节应该避免掉。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10-3 10:39
我最近说话好独断.[s:78]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10-3 13:12
貌似话题因意识流转折了…墨朵继续发表下个人观点。恩,风叔所言甚是,为感觉服务。同一篇小说,不同人自然有不同的感受。我的想法是意识流文学能激起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当然不是心情日记那类),不一定相同,但读者在读的过程中难免不对作者暗暗赞赏。繁琐的细节描写我也是很讨厌的,然而有的细节描写得好就能成为全篇的一个亮点。而我觉得,意识流文学也不是单纯的内心刻画(壮壮兄所说的自说自话),故事情节也是不可忽视的。叙述者不可能无动于衷地叙述(那就成怨妇了),再客观也难免有主观感情色彩。还有个就是,完全能用一个定义概括的作品都不是好作品,因此我认为意识流是一种手法,不能“为了意识流而意识流”。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08-10-3 17:28
标题: 回复 34楼 墨朵 的帖子
真聪明!

[ 本帖最后由 猪壮壮 于 2008-10-3 17:29 编辑 ]
作者: 墨朵    时间: 2008-10-3 18:18
标题: 回复壮壮兄
呵…谢谢夸奖。(这么说是不是想晚上请墨朵喝奶茶啊)墨朵首先认个错,为之前对此帖的不认真态度感到惭愧。
作者: 东门新闻    时间: 2008-10-3 22:50
文学的范围太广啦,不过本人最喜欢鲁迅的文笔和作品,一针见血!!!
作者: 夕阳无限好    时间: 2008-10-4 13:20
标题: 回复 37楼 东门新闻 的帖子
阿Q精神万岁       但鲁迅确也曾悲哀,自古文人相轻使然,现代可曾有?[s:54] [s:55]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10-4 19:30
文人相轻是中国自宋以后文坛一个相当严重的现象,读书人读的书多就自然会拘泥于一些节骨眼,所以文人间总有相互看不顺眼的风格,一般的情况是看了对方的文章有不认同,先发微词一篇,然后被评论的一方又觉得自委屈,便也回复一篇,然后大家你来我往,交流变争论,争论变争吵,争吵变对骂,话说这种现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前自春秋时起百家诸子一直提倡文武兼并,孔子的“五礼”中就有“射礼与骑礼”,所以宋以前的各朝代文人们充满生气,多数文武双全,包括百战百胜的将军也能出口成章,宋太祖建国为一已私欲(杯酒释兵权)采取“抑武扬文”,以为政方如此,对民间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武科人士就业前景一落千丈,一个武将家族五代的奉禄还不如文官一代人的,所以后来会那么多武将贪污,“科举考制”的出现后则让追求自由学识追求人性光辉的读书人望而生畏,从此闭门苦读,一坐就是十年或数十年,也不练武,也不喜欢行动,只一味的读书考试,到白发苍苍还在考试,读书人尚且如此,武人就更甚,连基本的做人尊严都没有,帝皇的私欲无限澎涨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消亡,这是后话…但须要明白“学以致用”一词,读的书再多但不能把书中的道理在生活中贯彻实行,只能是说一套做一套,科举制度造就是这种人,整天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对别人就指手划脚,对自己避而不谈,“书生误国”一词是自宋以后才有的,到明代时达到顶峰,书生说话不怕死,书生写东西不要命,皇帝都怕,曾国藩开口闭口皆圣贤搞得美国人听不懂翻译索性把琉璃群岛送给了干脆直接的日本人,李鸿章手捧《万国公法》口口声声说日本人要是真打中国人就是不对,于情于理讲不过去,他回国还成竹在胸,结果日本人二话不说军舰开进,甲午战争完胜中国,他才深有感慨的说了一句:“弱国无外交”。书生误国一词是有道理的,教训是惨痛的。直至民国时期,胡适的阴谋策划下一举扳倒国学大师林先生,新文派横空出世!!手法虽不好,却吹响书生的风骨铮铮,节气火火的号角。鲁迅之后再无鲁迅,闻一多之后再闻一多,陈寅恪之后再无大师。如今的中国文坛韩寒是大师?是书生?安尼宝贝与秋瑾与张爱玲比之若何?郭敬明又如何?他们除了貌似勇敢的揭露当今社会的真实一面外有为人们指明什么吗?他们写的事例跟中国人的ing有多大的关系吗?他们对年青人又造成了有多少良好的影响在里面?今天的中国文坛可悲的连书生都没有,刘墉算半个。Today-文学Has die!

[ 本帖最后由 风出手 于 2008-10-5 17:51 编辑 ]
作者: 夕阳无限好    时间: 2008-10-4 19:49
标题: 回复 39楼 风出手 的帖子
[s:39] 读帖胜读十年书,佩服佩服
作者: 风出手    时间: 2008-10-8 20:52
原帖由 夕阳无限好 于 2008-10-4 19:49 发表
[s:39] 读帖胜读十年书,佩服佩服


         晚辈惶恐。。。。
作者: 小枫    时间: 2008-11-23 05:36
个人欣赏......




欢迎光临 新丰家园 (https://xinfeng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