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家园

标题: 与胶片阔别8年,今出此败笔。试抛出一砖以引众玉 [打印本页]

作者: tiger982    时间: 2010-5-19 23:48
标题: 与胶片阔别8年,今出此败笔。试抛出一砖以引众玉



[attach]30074[/attach]

图片为柯达200负片扫描,颗粒感太强,且有灰尘,胶片有划狠。
欠佳之处请予指正。

ヵヵ

25A#_D23.jpg (124 KB, 下载次数: 3)

25A#_D23.jpg

25A#_D23.jpg

28A#_D26.jpg (51 KB, 下载次数: 1)

28A#_D26.jpg

28A#_D26.jpg

31A#_D29.jpg (117 KB, 下载次数: 1)

31A#_D29.jpg

31A#_D29.jpg

32A#_D30.jpg (42 KB, 下载次数: 0)

32A#_D30.jpg

32A#_D30.jpg

33A#_D31.jpg (37 KB, 下载次数: 2)

33A#_D31.jpg

33A#_D31.jpg

作者: tiger982    时间: 2010-5-19 23:49
噢,我的老天爷啊,怎么会重复又重复的啊

ゎゎ
作者: 左右手    时间: 2010-5-19 23:50
好熟悉的花花草草、
好靓、

] [/url]
作者: 2046    时间: 2010-5-20 00:37
本帖最后由 2046 于 2010-5-20 00:47 编辑

请不以数码相机的标准来判断胶卷相机。两者生成照片的过程不同。。要避免也可以不过要很严谨。
可以这样看,颗粒、灰尘和划痕都是胶片特有的细节,胶卷的性格、脾气。
[s:29]
作者: tiger982    时间: 2010-5-20 01:10
请不以数码相机的标准来判断胶卷相机。生成照片的过程不同。。
应该这样看,颗粒、灰尘和划痕都是胶片特有 ...
2046 发表于 2010-5-20 00:37



    多谢大侠指点,不胜感激。
胶片的质感与色彩是目前数码无法代替的,颗粒与噪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作者: 2046    时间: 2010-5-20 02:46
本帖最后由 2046 于 2010-5-20 02:53 编辑

从主观感情上是很大区别的。
颗粒是自然的现象,是客观的,根据“自然就是美”美学原理。它可以光明正大;
而数码相机是传统相机的延伸,数码摄影依然挂靠原先的摄影价值观。
而数码噪点是对传统相机/摄影模仿中出现的缺陷。瑕疵的代名词。不符合审美原则的。被狠狠批判。
除非,在“数码美”的价值观里,或许能有新的定论还不一定。
譬如“马赛克迷彩”就是一种利用图像失真原理翻身正名的“数码美”。
46半夜愚见[s:29]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0-5-20 09:55
回复 7# 2046


    怎么避免噪点呀?我发现我拍的照片经常出现噪点,
作者: 人在东莞    时间: 2010-5-20 12:21
熟悉的感觉。。好片。。
作者: 微笑背后    时间: 2010-5-20 12:53
[s:43]好厉害的说
作者: Henanou    时间: 2010-5-20 13:20
我很在乎冲洗的过程是怎么样的![s:54]
作者: 过河帅    时间: 2010-5-20 15:19


Not bad.
作者: Ghost.    时间: 2010-5-20 22:41
不错.不错哈
作者: 2046    时间: 2010-5-21 01:24
回复  2046


    怎么避免噪点呀?我发现我拍的照片经常出现噪点,
通往夏天的门 发表于 2010-5-20 09:55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光线充足的位置拍。顺光和小角度测光更好。
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在相机参数上折腾几下。具体看相机而定。一般说明书有提到这些问题。
[s:29]
作者: 2046    时间: 2010-5-21 01:27
我很在乎冲洗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Henanou 发表于 2010-5-20 13:20




[s:29]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0-5-21 16:28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选择光线充足的位置拍。顺光和小角度测光更好。
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在相机参数上 ...
2046 发表于 2010-5-21 01:24



    呃。。谢谢哦。
作者: lcf    时间: 2010-5-22 11:56
头尾两张最佳。




欢迎光临 新丰家园 (https://xinfeng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