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家园

标题: 张维迎:中国坏政策泛滥缘于无知和自私 [打印本页]

作者: 尝鹅    时间: 2011-2-17 12:14
标题: 张维迎:中国坏政策泛滥缘于无知和自私
“2011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一届年会”于2011年2月15日-1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下面是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年会上的演讲。
张维迎:我要讲的题目是“好政策与坏政策”。刘主席是制定政策的,我绝对不是针对刘主席,因为刘主席制定的政策大部分是好政策,但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坏政策。其实我们在考虑一个政策,如果一个政策我们认为是好的但是效果总是不好的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用什么标准评判。
那接下来,我想谈一下为什么政策的目标非常善良,但是政策结果很不理想而且不一致,而且用经济学的话来讲,是不满足激励,因为社会当中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自己的信息,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在利用政策,而不是在执行政策,而很多的政策制定者是被动的,只要是这个就会按他的意图去做。我们以最低工资为例,最低工资想保护低收入的劳动者,但是企业可以执行最低工资但是仍然可以减少雇员,就是并不能强制我雇多少人,我原来可能雇一千人现在只能雇五百人,实际上是损害了最低收入阶层,总的结果是自由放任的没有政府强制干预的事权政策应该是最好的政策。
我举个例子,任何一个政策如果限制了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因为经济的增长需要企业家的判断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果政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进行抑制一定不是好政策。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特别是不允许自由进入,那么它也不是一个好政策。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讲的思想逻辑,我们每个人要幸福首先要使别人幸福,但是前提是有竞争,如果没有竞争你自己幸福就不需要别人幸福。竞争对思想逻辑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竞争。所以国有企业,大量的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耗费价值,所以赚的很多利润是来自财政的补贴,或者经济上讲的消费者剩余。
我们诱导企业家寻租的政策都不是好政策。产业政策我们要多谈一点,我们很多人包括美国人、海外的人都羡慕中国的产业政策,其实中国产业政策成功并不多,产业政策前提是政府官员比企业家更明白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假设完全不成立。产业政策经常变成了寻租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官员利用产业政策分配资金,企业家怎么跟政府搞好关系,怎么编制可行的方案然后获得政府的补贴。任何增加政府控制能力的政策,包括财政的能力、资源的能力、土地能力等等,其实都不是好的政策,我们用行政的手段控制价格包括房价,都不是好政策,因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坏的政策总是在泛滥?我想大致两个原因,一个是基于无知或者坏知识的政策,比如计划经济的政策,我们追求计划经济的目标很高尚,但是因为我们无知,我们不知道一个经济究竟怎么运作。这个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政治家、政府官员通常不太喜欢经济学,我指的是真正的经济学。第二个坏的政策是基于利益的坏政策,也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导致的坏政策。企业它的问题出在哪?问题是按照市场的规则你追求个人利益但是必须要为别人创造价值。我讲的利益的坏政策就是这些政策导致的后果不是为别人创造价值获得收益,而是通过把别人的收入拿到自己的手里,所以是坏政策。现实中我们知道基于无知和利益的政策是互补关系的,很多情况下既得利益总是批着很强的理论外衣。举个例子包括计划生育,我们现在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为什么难?一个是担心中国人口多了怎么办,再一个计划生育队伍本身是既得利益。
凯恩斯主义本来是研究短期的经济波动的理论,现在变成了经济发展转型的理论,中国现在“十二五”制定的理论依据很多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公式。政府花的钱越多GDP增加的越快,我们本来创造GDP为了消费,但是现在为了GDP而创造消费。投资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现在是为了增加需求。贸易本来是为了提高全世界的幸福水平,使得大家在更好的分工下所有国家都得到好处,现在贸易变成了只有出口大于进口才提高GDP,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就在这里找到了理论依据。
由此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未来,未来我们看十年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理念,因为我们政策是根据理念制定的,如果我们相信市场经济我们的未来就会很好,否则像前两年或者目前的情况,我们对市场越来越多怀疑,对企业家精神越来越多的不信任,那么我们前途不会好。或者简单的说我们能不能靠理念战胜利益?我们知道改革前十年,八十年代是理念战胜利益,就是我们相信了东西,尽管有阻力也要推行,所以我们改革取得了进步。但是看看现在,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利益战胜理念,没有多少人在谈理念,几乎所有的政策都出自各个部门自我利益的保护而制定的政策。那么如果这个情况不能得到扭转,那么未来我们不能太乐观,为什么?大家看一下既得利益是非常非常强大的,我们很多既得利益一般都打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外衣,既得利益可以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中国,民族主义有很深的基础,我们一打着民族主义的基础,我们理念就不需要了,其实背后掩盖起来的是利益。这样我们很多老百姓就变成既得利益者的人质。真理由此就变得非常脆弱。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机会讲亚当斯密的话,其实亚当斯密讲的非常好。我刚才讲八十年代我们很多有理念的干部,但是那时候比赛谁在干事儿。但是现在比赛谁在不干事儿,因为越不干事儿越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或许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当然这是我们不大愿意看到的,但是历史经验证明也许我们只能如此,我们只有等待。
谢谢大家!

ⅠⅠ
作者: 尝鹅    时间: 2011-2-17 12:16
【中国企业家网】(综合报道) 继2010年外汇储备该不该分给百姓的争论后,著名学者张维迎与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二度“论剑”。据消息称,在2月15日晚间于亚布力举行的企业家论坛上,围绕当前经济政策这一话题,张维迎与高西庆展开了激烈舌战。
张维迎当晚发表了主题为《好政策与坏政策》的演讲,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进行了点评。张维迎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是基于“无知和利益”,限制了企业家的创业和创新热情,并导致企业参与寻租经营。张维迎表示,强调政府主导的经济政策必然倾向于成为坏政策,“应当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张维迎以最低工资、扩张性货币手段、摇号买车等政策为例指出,经济学家评价政策有三个标准:第一,政策目标与结果是否一致;第二,新政策是不是成本更低、更好的替代方案;第三,是否基于对消费者支付决策的预期。
张维迎表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政策的目标与结果很不一致的原因在于缺乏激励,从政策制定者到执行者的社会个体多数被动型。他以企业为例指出,如果限制了企业家创业和创新,这个政策就很难被称为好政策。“经济增长需要企业家的判断力、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任何限制自由竞争的政策不是好政策。”
高西庆则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意见。他在题为《新的十年要有新思维新力量》的发言中称,面对有着13亿人口乃至不断增长至16亿人口的大国,希望政府“什么都别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高西庆直言,有些人存在“不过了”的心态,“潇洒走一回就算完,我觉得这不行,不能持续。”
高西庆认为,美国正是在1890年开始的十几年二十几年过程中,把自由经济发展的自然而然逻辑恶果消除掉,把垄断的东西砍掉,才取得现在的成就。“今天所看到的无非是美国人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人一百年前就用玩儿自由放任的方式到今天所以比我们发达。是这样吗?”
高西庆举例辩证其观点称,按照中国目前每年资源消耗的方式继续下去,全世界的资源都会消失。如果政府不管,“地球有这么多资源吗?”
2009年,同样是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张、高二人曾就是否应该“藏储于民”进行过激烈辩论。昨日,二人的再度交锋被外界广泛关注,任志强、万盟并购集团董事长王巍等大佬纷纷通过微博进行了直播。

《《
作者: 尝鹅    时间: 2011-2-17 12:17
我们未来的改革只有在真正的危机出现之后才会发生!

b]
作者: tcl    时间: 2011-2-17 18:11
原来看三楼就行了,看一二楼死了不少脑细胞
作者: 莹莹    时间: 2011-2-18 19:07
泡壶酽酽的茶慢慢看。。
作者: 巴菲特一世    时间: 2011-3-21 11:56
我在无忧理财网发现了一篇文章,写的很好

作为次轮国家房产新政调控的重要手段,二套房贷的审核和优惠条件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购买二套房的房贷门槛提高不少,对于那些准备购

置二套房的家庭来说,想要将新政对二套房贷的影响降到最小,节省购房置业的成本,就可以在二套房置业的时候采取如下三个途径来避开新

政的影响
作者: 巴菲特一世    时间: 2011-3-21 11:57
我在无忧理财网发现了一篇文章,写的很好

作为次轮国家房产新政调控的重要手段,二套房贷的审核和优惠条件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购买二套房的房贷门槛提高不少,对于那些准备购

置二套房的家庭来说,想要将新政对二套房贷的影响降到最小,节省购房置业的成本,就可以在二套房置业的时候采取如下三个途径来避开新

政的影响




欢迎光临 新丰家园 (https://xinfeng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