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时,偶尔会看到些莫名其妙或不合情理的记载,如雾里看花,看不清作者到底题旨何在,欲表何物;总觉得所言之处,似是而非,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
不过,稍加细思,想来古代的正史野史,或志谈怪录,或笔记小说等等,所记所载,必是有很多不能言明之事,因而伪饰一番,又加曲笔述其一二,以致后人览看之时不明就里,尽有争议,或是得窥真相,或是曲解其意,亦未可知。
这会子,鄙人拿千古知已开涮,权当戏侃,通篇实乃臆断穿凿,若是太辜负了前人的丹青之笔和苦心孤诣,休怪休怪!
ⅫⅫ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17:23
《三尺瑶琴为君死》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我极喜欢的年代。
辉煌灿烂,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
先秦时期的民风和局势氛围,在我看来,是唯一可以与古罗马议会相提并论的。
那是悠长的岁月里,被桎梏的天性得到最为彻底的一次喷薄而发。
那时的人们最为彪悍,血性,果敢,热烈又不乏柔情。抛开正史事迹,单从《诗经》里的嬉笑怒骂便可大致揣摩出当时的民风脾性。有直骂权者贪婪可憎的《硕鼠》,直斥负心男子的《氓》,嘲讽贵族乱伦的《桑中》,忧伤唯美的《采薇》,还有情炽热烈的《木瓜》。都各有各的爽利直接,酣畅淋漓,这是后代诗篇中再难一见的明澈之风。
闲话休说,主角要上场了。
÷÷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17:26
荒崖下,江河上,兰桡画船。
时值中秋之夜,前往晋阳的行船因一场疾风骤雨而停泊靠岸。船上的主人百无聊赖地移步而出,独立船头,负手望月。
雨后的夜空异常澄静,远山延绵,天边一轮皎月灿明如雪,映得天地万物一片茫茫霜色,江面更是粼粼闪烁,仿佛天上的星子纷纷坠落了。
如斯美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也最易让人感怀伤逝,叹红颜易老,或叹知己难求。
那主人若有所失地喟叹一回,便回了舱中,焚香抚琴,排遣寂寥。
琴韵悠悠,洒在绿水中,登了彼岸,绕过山岩,缠绵着松涛,如怨如诉,愁绪有增无减,越积越浓,指下突然“刮剌”一声,原来是琴弦已断。
仆从听见如此急促刺耳之音,以为出了什么祸事,忙进来问个端的,却见主人安然无恙端坐案旁。
莫非,是手指不灵便?随从们各自对了眼色,皆在心里疑惑着。
须知道,抚琴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名扬于世的琴师俞伯牙。此人不但琴艺冠绝一时,且官至晋国上大夫,位尊才厚,平常优雅冷傲,他怎么会出这种洋相呢?
俞伯牙自知出了洋相,顿时赧颜汗下,想着那不知情的,还以为他琴艺已疏,为了挽回颜面,遂找了个借口,假意道:
“琴声忽变,必是有人盗听吾琴!”
随从们半信半疑地面面相觑。
俞伯牙尴尬之色未褪,为了增强说服力,又道:“恐是仇家或盗贼在暗中窥伺,尔等上崖搜检一番,以平吾忧。”反正,岸上总能逮着什么人的。
话音刚落,岸上就有人大声回道:“小人并非奸盗之流,乃打柴的樵夫。因遇雨滞留,恰闻君奏雅音,故逗留听琴。”
众人听了那话,当下就万分钦佩俞伯牙大人,果真料事如神,琴技高超,出神入化。
俞伯牙没料到那么快就有人回应自己,不禁洋洋自得,转念又有不悦之处,怎么招徕的是一个粗野樵人?
这位艺高八斗轻世傲物的俞伯牙大人当下就生起轻鄙之意,不无讥讽地回道:“山中野夫,也敢称‘听琴’二字!”
谁知,对方却昂然道:“山野中若没有听琴之人,那这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
一句话把俞伯牙咽个半死。
“那我适才所奏是所曲?”敢与我论琴,等下有你好看的。
对方笑道:“乃孔仲尼叹颜回。其词云‘可惜颜回命早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只弹到这一句。”
伯牙听了又惊又喜。惊是因为对方说到他绝弦之处,喜是竟然能在如此荒僻山野,遇到个知琴理的雅人。
如此樵夫,又有性格又知雅乐,想来气度不俗,于是命人请其登船相见。
舱内帷幔委地,灯烛辉煌,俞伯牙据主案而坐,看着一位年青人朝自己从容而来;待至厅内,那年青人长身一揖,果然仪表不凡,谦谦俊朗。
一瞬间,俞伯牙有点恍惚。
一种奇怪的情绪在蔓延,如那一盏盏跳动的烛火,好象突然被赋予了某种生命力,令人费解,却熏暖满室。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17:36
本帖最后由 通往夏天的门 于 2011-3-18 18:46 编辑
主人半晌无言,年青人渐渐局促起来,俞伯牙见状,意识到失态,干咳了声,故作冷漠道:“你且坐了。”话刚出口,又自悔过于冷淡,遂又略变温和道:“可知琴是何人所造?抚琴有甚好处?”
那樵夫见俞伯牙风采卓然,虽得幸与之共聚一堂,却因自己身份卑贱,怕对方仅是与自己客套叙话,而其实心内嫌恶不已,于是道:“小人若讲得多了,怕耽误大人行船。”
伯牙清朗一笑,宽慰道:“就怕你不知琴理,若讲得在理,就算不做官也不是什么大事,何况只是迟点行船而已。”
樵夫听了这话,这才放下心来,侃侃而谈,从伏羲氏选材造琴到雅乐之妙,知无不言。
俞伯牙见他言止不俗,况博闻强识,对答如流,心中愈加惊叹。
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子期心领神会。
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一刻,俞伯牙的心里充满了挣扎,预感到自己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破土而出。
他没有想到,这世上有一个人能如此看穿自己,直达自己的内心——那是一块从未有人涉足的地方。
他终于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失落了什么;终于知道,为什么一直以来身居高位,富贵荣华,娇妻美妾都抚不平自己的孤离之感。
兴许是烛光入眼,那个温和俊朗的年青人看起来,眸光承转,似有不尽之意。
两人确实相见恨晚,海阔天遥般杯酒共酌,谈兴未散,东方却已泛白。
如一曲美妙却戛然而止的乐曲,分别在即。
该告辞了。
面对突然的分离,两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默然良久。
终于,子期缓缓起身,伯牙也跟着站起身子,欲言又止,半晌才开口,声音已涩,“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
子期闻言,再也无法坦然,顿时泪流满面。
看到他蓦然堕泪,伯牙突然明白了。
仍是百感交织,知道他与自己心意相通,却无奈面临别离,仿佛刚找回了最珍贵的东西,又得马上失去。
或许,还有另一条路……
于是伯牙请求子期与自己同行数日或随自己去晋阳,子期万分不忍,却仍以“父母在,不远游”而婉拒了。
两人最终含泪而别,约定来年中秋之夜再聚首。
临别时,伯牙交给子期黄金二笏,聊敬子期父母。
分别以后,流光如电,春去夏来……
眼看中秋又至,伯牙急急地奏过晋主,告假还乡,取舟向楚。
终于在中秋之夜,赶到了去年的相会之处,画船再一次泊在崖下江边。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17:37
本帖最后由 通往夏天的门 于 2011-3-19 10:44 编辑
一如去年的月色,烂漫江河,群山幽渺。
伯牙在船头焚香设座,操琴奏雅,一曲弹完,一曲又毕,眼看月移渐没,那个曾经与自己最为贴近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为何爽约?
依稀想起去年那人的面容,熠熠的目光,映着跳动的烛火,温暖柔和,承转难忘。
难道,那一切只是假象?
或许,是自己多心了……
或许,他已经忘记了。
一夜辗转反侧,患得患失。
天刚破晓,伯牙再耐不住,上岸寻个究竟。途遇一老叟,相询之下,原来是子期之父。
那老伯父放声大哭道:“吾儿去岁遇伯牙先生,临行得赠黄金二笏,买书攻读,白天砍柴,晚上诵阅,日夜苦熬,心力耗废,染成怯疾,一病而亡。”
如晴天霹雳。
俞伯牙听了五内崩裂,泪流如注。
刹那间,模糊想起自己去年初识子期时,曾表露出鄙薄之意……
或许,那时子期就放在心上了,他怕自己不够好,所以为了提升自己,为了再一次相见,为了奉献自己最丰盈的灵魂。
他没有等到那一天。
老伯父告诉伯牙,子期临死之前,要求葬在江边,守望着赴约之人来时的方向……
伯牙在他的坟前弹奏即编的一曲,琴韵悲绝。
“忆昔去年秋,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曲毕,割断琴弦,摔碎瑶琴。
他悔恨为什么去年不留下来。
尔后,这位身份显赫且而立之年的上大夫,毅然辞官还乡,并奉养子期双亲。
没有了那一个人,天地已为之失色。
世间名利亦味同嚼蜡。
人去,琴亡。这或许是一种献祭。
伯牙终其一生不再抚琴,或许因为那会让他想起很多瞬间,想起那个因琴而来的人,想起一种永不能重复的心情……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17:57
这排版太折腾了。
文章参考了《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作者: 铁血 时间: 2011-3-18 19:26
别再折腾了,你说的这么文绉绉,谁还敢接你的帖?
作者: cccp 时间: 2011-3-18 19:30
很少妇女会喜欢读史,我的历史老师和我说,读史的妇女有三类,一类是智力超群的,一类是精神失常的,一类是恐龙..........其他类中无女读史者!
作者: 铁拳6 时间: 2011-3-18 19:54
中国历史就是这样的啦,有些事情不能让人知道,有些事一笔带过,不能让人知道太多。比如五胡乱华吧,是谁下的杀胡令 石勒父子统治如何残暴以及最后被谁灭族都一概不提,说到底都是为迎合政治目的。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20:28
铁血 发表于 2011-3-18 19:26 
别再折腾了,你说的这么文绉绉,谁还敢接你的帖?
看贴很折腾,不喜请绕道哈~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8 20:32
回复 铁拳6 的帖子
是呀,不是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么
作者: 莹莹 时间: 2011-3-18 21:58
泡壶茶来细细瞧~
作者: 莹莹 时间: 2011-3-18 21:59
cccp 发表于 2011-3-18 19:30 
很少妇女会喜欢读史,我的历史老师和我说,读史的妇女有三类,一类是智力超群的,一类是精神失常的,一类是 ...
门是前者的~
作者: 歲月無聲 时间: 2011-3-19 00:14
本帖最后由 通往夏天的门 于 2011-3-20 18:10 编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OH YEAH! 门姐这个思路非常8错的说,偶来接上一点:此伯牙最拿手的一首曲,可谓神曲、想是好些人都曾听过!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9 09:52
回复 rockey 的帖子
呵呵。我是看三言两拍后才感觉出这么个意思。三言两拍里将他们记述得很含蓄,但还是有迹可循的。
单单伯牙摔琴弃官这事,听起来就很奇怪了,,两个朋友再好,也不至于吧?终身不复鼓琴的理由是没知音了——怎么可能呢?要知道,那时琴乐是六艺之一,一个山野樵夫都会听琴,那些士林的人,哪个不是雅人?哪个不善鼓琴?哪个不会听琴?真要找知音那是大把大把的。
伯牙非旦绝弦,还伤心到弃官了。而立之年辞官还乡。。。必须两人是恋人啊。而且爱得很深那种。
其实不带偏见去看的话,同样因琴乐而起的缘分中,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浪漫程度丝毫不逊文君夜奔相如。
作者: 猪壮壮 时间: 2011-3-19 10:04
伯牙摔琴弃官那叫装逼不叫同性恋,古人装逼的事迹多了去了,大可以写一部《先秦装逼录》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9 10:21
本帖最后由 通往夏天的门 于 2011-3-19 10:36 编辑
我觉得他们同性恋嘛~
而且三言两拍的同性恋故事不止他们一对,
还有更为露骨的哩。
那个《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就相当明显了
讲的是一个叫张元伯的秀才,去洛阳赶考,途中宿店时遇到一个叫范巨卿的病秀才,
然后张元伯为了照顾范巨卿,宁愿不去考试了。
因而。。两人感情很好,结为兄弟,
范巨卿答应来年某日去张家看望元伯。
可到了约定的日子,范却没有出现,张等得好苦啊。
后来才知道原来范已经死了。
然后张就去范的坟头自刎,临死前还要求葬在范旁边。。。
至于吗?
我看这是一出生死恋,比梁祝还要感天动地,还要深情的生死恋。
张无怨无悔地照顾一个陌生的病人,为此错过试期;
然后该病人康复了回家了两人约定了
可那病人却死了,张就跟着殉情。
。。。
那时的人们都认为他们是友情,当时的皇帝听了他们的故事后,
感其情义深重,两人虽没考取功名,却给予赠封,以励后人。。
不过想想又想通了,那皇帝是汉朝的。
汉朝的皇帝基本都是双性恋,听了这故事,心有戚戚,就。。
一定是这样的。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9 13:02
本帖最后由 通往夏天的门 于 2011-3-19 19:25 编辑
《色·戒》
侃这个故事前,得先说明一下,本人是很欣赏佛教,极喜欢佛教哲学的,并非谤佛辱佛神马的。如有佛教信徒看到了,勿怪啊。仅是调侃啊。作这种说明呢,是曾经在某论坛上见识过有人调侃佛教时,被一些信徒破口大骂,那个彪悍啊。。心有余悸啊。
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里,第一卷的开篇中,有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什么人,正是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
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这个就不细说了。
有一次,某国王斋请释迦牟尼前去布道,释迦就率众应邀。
什么追随者啦,粉丝啦,弟子啦,护法啦,全去了。
就阿难没去。
那么,阿难为什么没去呢?
因为他去化缘了。
去哪里化缘了呢?
呃,化到妓院去了。。。。
(大家不要误会,那时释迦有教导众人,化缘要不分贵贱的。因为你只去穷人那化斋,人家会觉得你清高;只去富人那,人家会说你贪财爱吃什么的。你一出家人,应该目中无尘嘛。虽如此说,但他们化斋,为恤百姓,还是有个先后顺序的,比如会先去官富之家化,最后才到平头百姓和窖子那。)
言归正传,话说阿难到妓院化斋去了,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楞严经是这样记载的“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看到这真让人莞尔啊,明明是自己把持不住,非要说是“遭大幻术”,被妓女“摄入淫席”百般挑逗引诱。。。。
这理由编得真逊啊。
不过那时人们好单纯的,信了,并且同情他了。
其实嘛,破戒也没啥,他那时不是还没修成正果嘛,且人非圣贤,犯这种“性食则也”的错,太正常啦。
前面说阿难被风情万种的妓女“淫躬抚摩”都没毁身,“将毁戒体”,就是差点破戒嘛。
那实际上有没有破戒呢?
我猜应该破戒了。
因为后来又记述道“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我说,要是没破戒,你这么伤心干嘛?顶礼悲泣,无颜见佛的样子,必须是破戒了啊。要是这样都没破戒,我看应该高兴应该自豪,哪会哭得这样伤心呢。
好吧,我承认我心理阴暗,先去面壁了。
后记:
(1) 若阿难这故事是真的话,我觉得阿难应是破戒了。
但因为这借口太幼稚了,又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借口是阿难自个编的吗?也有可能是阿难回来老老实实地向释尊交代了,但别人一听,不得了啊,有损佛声啊,就替他编了这么个理由——被妓女施幻术了。。
因为阿难真找了借口的话,说明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被知道的话,完全可以不说。反正又没人知道。
(另外,还有种说法是,那妓女跟阿难前生有什么恩怨情仇,今生来毁他道行的。这个嘛,太说不过去了。你一比妓女还穷的和尚,人家引诱你干嘛?可别提什么前世今生啊。)
(2) 这故事可能是杜撰的,假的,目的是为了导引出楞严经。楞严经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色即是空,如何性净明体之类的。象阿难那么牛的人,都会有把持不住的时候,何况凡人呢?
如果这故事是假的,阿难可真冤哦,为了事佛唉。
作者: 莹莹 时间: 2011-3-19 13:39
通往夏天的门 发表于 2011-3-19 10:21 
我觉得他们同性恋嘛~
而且三言两拍的同性恋故事不止他们一对,
还有更为露骨的哩。
听着如坠深渊~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19 14:05
本帖最后由 通往夏天的门 于 2011-3-20 17:35 编辑
哈哈。。其实那时同性恋或双性恋是很正常的。
有点钱的都爱养娈童。
娈童,就是美少年,小帅哥。
那时梁简文帝还写了首《娈童》诗,
其中两句看了我好生郁闷啊“揽裤轻红尘,回头双鬓斜;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
啧啧,这种妩媚情态,当真我们现代大多数女性远比不上的。
先秦时期著名的同性恋故事诸如“龙阳之好”、“安陵之好”、“分桃之爱”记载得更是有血肉的。刘邦的“枕席夫人”故事,也能在史记上看到蛛丝马迹——被樊哙撞见刘邦睡在一个宦官身上。那个宦官好象就是籍孺,著名的男宠。
汉哀帝的“断袖之癖”啊什么的,最崩溃的还是汉武帝刘彻。。。
本来小时候看了黄晓明的电视剧《大汉天子》,对汉武帝那个遐思不迭啊。。没想到这货也是个双性恋。男宠多着呢,连卫青、霍去病也是男宠出身的。口味挺重的啊,姐姐卫子夫为皇后,弟弟卫青也收纳了。
象这种姐弟通吃的现象,前秦苻坚也做过。
那厮相当可恶,灭了前燕,将大帅哥慕容冲和他姐姐一起纳入后宫。
鲜卑族的帅哥啊,,鲜卑族尽出帅哥的说。那个兰陵王也是鲜卑的,帅的惨绝人寰。还好他二叔高洋不是双性恋,否则他肯定要被奸淫了。因为高洋连他姑妈呀嫂子呀,都没放过。相当彪悍的王朝。
象魏晋那些帅哥,诸如潘安啊,都有涂脂抹粉的习惯。也不知是不是想以色侍人。。
长得帅尚且需要施粉打扮,何况不帅的?
那时长得帅可吃香呢。看潘安的官能做大就是佐证。象孙权那边的谋臣,据说个个都是帅哥。那个庞统(就是与诸葛亮并称“伏龙凤雏”的),因为长得不帅,有才华也没用,东吴根本不青睐他。还有那个让洛阳为之纸贵的左思,长得巨丑,再怎么有才华又兼沾了皇亲(妹妹入宫为妃嫔),也就只能混个小官。曹操因为自已长得丑,五短身材,不敢见匈奴(好象是匈奴,不知有没记错)使节,遂命另一个帅哥代劳,冒充自己去见使臣。
总而言之,那时长得丑很自卑,并且有碍仕途。
长得帅就顺利多了。并且还有机会被别人“宠幸”一下哦。
作者: 2046 时间: 2011-3-20 01:03
断背山,断背山
梁祝算不算一座断背山,被掩饰的断背山。
作者: 铁拳6 时间: 2011-3-20 08:49
回复 通往夏天的门 的帖子
那么喜欢看历史书,吐血[s:201]你看韩国历史,和看韩国电影《神机箭》包证你笑到喷饭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20 12:35
回复 2046 的帖子
哇哇~46终于出现啦~
这段时间都没见着你啊。
PS:梁祝是被掩饰的断背山?何解?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20 12:36
回复 铁拳6 的帖子
呵呵,谢谢[s:201]。改天有时间找来看看。
PS:我也没很喜欢看历史啊。只是偶尔东翻翻西瞅瞅。
作者: 2046 时间: 2011-3-20 20:25
本帖最后由 2046 于 2011-3-20 20:50 编辑
某和某某
某县高中,在册登记学生均为男生。
某同学和某某同学的友谊惊人地超出正常的关系。
小道消息某同学和某某同学是断背山关系。
作为新时代知识份子,谁都没有破坏和歧视他们。
尊重包括断背在内的爱情。
但,
正所谓,新鸳鸯蝴蝶梦,不应该的年代,
在封建社会,这注定是人世间的悲哀。。。
。。。
某周日,同学们都出去排队抢盐了
某同学和某某同学反锁宿舍门。。。
花花世界,鸳鸯蝴蝶。。
趁辐射还没来,死了都要爱,
。。。
看门的老头,是校长的亲戚。。
偷看了,还卑鄙地上报校长。
。。。
眼下,全校师生正为争取“省一级学校”的荣誉做最后的冲刺。
关系到师资引进,上头教育部门拨款,还有全县人民的捐资助学的期望。。。
校长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两个优秀学生劝退一个,两个留一个。自行商量解决。
(两人都是今年一类本科热门考生)
。。。
。。。
一番前途与爱的复杂思量后,
某某同学留下,某同学离开。
依依不舍
送行送了十八里,
真相是私奔未遂,被跟踪了。
可见封建社会的什么什么残酷。。。
。。。。。
某某同学回到学校终日无心向学,成绩直线下滑。
自然很快被排除出重点辅导对象行列。
进而思恋成急病,那时叫伤春。没治。新丰话没整音zang(拼音第三声) 。
古人热烈果敢而不失柔情(楼主说的)是商品社会的我们所不及的。
病得真是重。
老师那套转移注意力和接触新环境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没用。
有浪爱海翻,空嗟往事成梦幻
问世间情为何物,指教人生死相许。。
为爱情堕落的大好青年,
凄凉,浪漫。。。。
(上集完)
[s:29]
作者: 通往夏天的门 时间: 2011-3-20 22:08
下集呢?
真希望社会能宽容点,不要把同性恋当成洪水猛兽。
我觉得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是有做任何事情的自由和权利。
作者: 潘伟 时间: 2011-5-5 16:10
好不容易看完了,现在只觉得头晕目眩、手脚发麻
作者: 凝烟 时间: 2011-7-5 09:28
好贴!阿门果然系才女。
作者: 淡雅 时间: 2011-8-3 10:11
没 心情 没状态 看不下
作者: 爱情逃兵 时间: 2011-8-25 12:45
下身忍不住一阵痉挛!!!!!!!!!!
作者: 指间逝时 时间: 2011-11-1 14:53
标题: 回 14楼(通往夏天的门) 的帖子
我觉得。。伯牙只是因为名望抱负的压迫和品味的独特,江上惊鸿一遇,直彻心扉,发现原来这辈子只差一蓝颜知己。浪漫的地点,相遇的气氛,加上身份的悬殊,让他有一种自我脱俗的飘然感觉。如此朦胧的美,经一年时间独自酝酿,幻化出各种作梦都会笑的甜蜜暇想。然而结局却是让伯牙准备的暴发的第二春突然幻灭。巨大的反差,加上事业上的一些困惑,让伯牙心生颓废。
欢迎光临 新丰家园 (https://xinfeng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