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采茶戏《家》(唱段)CD的创作有感 几年来,把大型采茶戏《家》的音乐制作出来是我一种强烈的愿望,然而,一直都因为忙于工作事务而未能实现。2004年5月,我们原新丰采茶剧团的同事聚会,专程走访了曾经演出过的乡镇,那里的乡亲们听说我们老剧团的人来了,纷纷要求我们演唱当年采茶戏《家》的片段。他们不但爱听,还会哼唱,谈论起当年八场采茶戏《家》演出时的情景,他们津津有味,那种热切、那种激动和对《家》音乐的喜爱和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当获悉该剧作曲家钟定权先生已经去世的时候,我的心被震撼了。在几位原剧团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情不自禁地操起这双因为多年从事行政工作而对音乐已经有点生疏和显得笨拙的手,下决心要为抢救采茶音乐宝库里的一份遗产而努力。 采茶戏《家》的小说原著是巴金,话剧原著是曹禺,都是出自名家、名作、名人之手。要把这部名著的人物音乐形象表现得更加准确、丰满,是要下大功夫的。我力图通过自已对作品的理解,认真地精雕细作,在配器上丰富她,尽力提高作者在音乐上的意图和表现张力。 这是一出揭示在旧中国一个大家族里发生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年青人所受的束缚、挣扎、反抗和无奈,喊出他(她)们无法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将被封建礼教的魔爪所吞噬的哀叹。 基于此,我把全剧的音乐表现基调定为:凄美、悲凉。强调了低音的编配和复调的写作以及和声上的沉重。乐器运用以传统采茶“二胡”为主弦,辅以“笛子、扬琴、琵琶”,加上“芦笙、埙”等民族乐器来表现作品的悲伤,并运用了管弦乐器来渲染和哄托作品的悲壮,加强悲剧色彩的表现力。为突出南粤地区音乐特点,在间奏中配上“高胡”演奏广东音乐片段,在打击乐上点缀出采茶戏的味道,并强调了采茶戏从曲牌体向板腔体发展的手法来展示音乐的进行和唱段的高潮。如:前奏大锣的运用和开幕曲的女声伴唱中配上男声哼鸣的衬托,更增添了沉重的感觉。 为了更好刻画人物内心,在音乐配器上有所侧重,如:用二胡的揉弦以及低音的衬底和补充来表现“梅芬”的悲伤和悲痛;以紧板的锣鼓和管乐抒发出“鸣凤”的悲怨和悲凉;把曲笛、木管和簧片组的结合展示出“觉新”的悲哀和悲怆;用颤弦和竖琴来倾诉“瑞珏”的悲苦和悲酸;以快速的节奏和拨弦效果来渲泄“觉慧”的悲愤和悲叹。 唱段的演唱上,在注重采茶韵味的同时,更强调以情带声,特别是“梅芬”和“鸣凤”的唱段,写得很凄美,要唱出情感,要连贯流畅,要唱出各自的特点,如:“梅芬”的凄凉、伤感和悲伤;“鸣凤”的纯洁、天真,向往美好和宁死不屈的悲壮;“瑞珏”贤淑、柔美、忍辱负重的悲苦;“觉新”忠实、软弱无奈的悲哀;以及“觉慧”的敢作敢为、叛逆中的悲愤。 这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得到了众多同仁的鼎力相助,虽然很不成熟,总算能为保留和再现经典采茶戏、为采茶的知音朋友做点有益和有意义的事。在此,我衷心地感谢一直支持和鼓励我的挚友、老师:李雷鸣、嵇嘉常、陈锋;感谢艺术总监、老采茶艺术家:陈浪先生;感谢热心参与演奏和演唱的:赖成钢、陈雀屏、刘爱花、曾子仙、朱光明、李梅娣以及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是他们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给了我动力和帮助,今后,希望得到更多各方人士的指点和扶持。 |
1.jpg (101 KB, 下载次数: 0)
1.jpg
2.jpg (100 KB, 下载次数: 0)
2.jpg
4.jpg (62 KB, 下载次数: 0)
4.jpg
5.jpg (60 KB, 下载次数: 0)
5.jpg
6.jpg (63 KB, 下载次数: 0)
6.jpg
7.jpg (100 KB, 下载次数: 0)
7.jpg
欢迎光临 新丰家园 (https://xinfeng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