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家园

标题: 勤政为民好书记——访黄德鹏 [打印本页]

作者: 完美视觉    时间: 2011-5-14 13:54
标题: 勤政为民好书记——访黄德鹏
勤政为民好书记

——访黄德鹏


  每天早晨六点钟,黄德鹏就起床洗漱完毕,然后开着车子到正在施工的工地,看看大街小巷的卫生……他每一天的工作都是从这个时间算起。 15 年部队生活已经把他起床的生物钟烙在六点钟,到点就再也睡不着了。

  采访黄德鹏,是被他的故事所打动,走近黄德鹏,发现他的事迹比记者所听到的故事更精彩!

  转业地方 20 年,扶贫挂职、殡葬改革、办教育、抓经济……他把在部队培养出的优良作风运用于地方,如同从一个战场转战到另一个战场,奉令即行,遇坚必攻,兢兢业业,勤政为民,成绩斐然,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装点了熠熠生辉的军魂!

转业转岗不“褪色”

  1952 年 11 月,黄德鹏出生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个农家, 1970 年初中毕业后他就参了军。十七八岁的孩子当兵也没想着什么大志向,就是觉得穿军装很威武,没想到这军装一穿就是 15 年。

  部队磨练了黄德鹏坚强的意志,也培养了黄德鹏视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习惯。 1974 年,黄德鹏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他风风火火从部队赶回家里,看到因中风在昏迷中呼唤着自己乳名的母亲,他心如刀割。回到部队后,黄德鹏找到部队首长,把他想回家照顾母亲、当“孝子”的想法作了汇报。领导非常理解他的心情,但因为黄德鹏在部队一直表现出色,部队很是舍不得他走,就做他的思想工作。

  “你想回家,心情可以理解,但部队培养你这么多年不容易,马上又面临着提干,你以后的路还很长啊!还是要慎重行事。再说,以现在的医学技术,即使你回去,你母亲的病不也没有好的办法治愈吗?男儿自古就忠孝不能两全,你好好考虑,三天后再答复我们!”

  黄德鹏只考虑了半天,就含泪给哥哥写了封信,让哥哥在家照顾好母亲,自己则留在部队继续服役。

  1979 年对越自卫反击战,黄德鹏从广州来到广西前线。当时他在司令部任收发员,没有直接上前线。但提起这段日子,黄德鹏无限感慨:“虽然没上战场,却一样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这一去,有些战友就再也没有回来。现在我们能够活下来,已是很幸运了,如今,组织已经给了我们很优厚工作和生活条件,如果我们还不好好工作的话,不要说对得起党这样的大口号了,就连牺牲的战友都对不住啊!”这是黄德鹏对生命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后发出的感慨,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

  1985 年,黄德鹏告别 15 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新丰县委组织部任科长,不久调往宝安县武装部任政工科科长,由于工作出色, 1993 年被组织派到龙岗区平湖镇任党委副书记。 1995 年,市委组织一批处级领导干部到对口扶持贫困山区梅州市挂职,因为山区条件艰苦,找了几个干部都不愿意去,组织部门又想到了他。当组织部一名副部长找到黄德鹏时说:“现在组织上想派你到梅州挂职,不知你有什么困难没有?”

  “组织上要派我去,是工作需要,还有什么困难不困难?”

  “你如果确实有困难也可以提出来,组织上还是可以考虑嘛。”副部长说。

  “如果组织上信得过我,个人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那你就是答应我了?”

  “当过兵的人嘛,服从组织是最起码的品质……”

  还未等黄德鹏把话说完,副部长一下子站了起来,紧紧地握着黄德鹏的手说:“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了,你真是帮我大忙了!”

  黄德鹏听了,感到不解和茫然。

  看到此景,副部长才接着说,“我这几天找了好几个干部谈,都没谈成,真没想到你一口就答应我了,真不愧是部队培养出来的干部啊。”

  黄德鹏没讲任何价钱,爽快地到梅州扶贫挂职一年。说起此事,黄德鹏说自己当兵执行命令习惯了,只要领导让干什么,组织需要,个人有什么理由不服从组织呢?

  转业快二十年了,他说的仍是那么朴实无华。

  1996 年 10 月,黄德鹏从梅州挂职回来后,被调到龙岗区政府任区长助理。

殡葬改革”创奇迹

  黄德鹏走马上任后,一是协助区长工作,二是分管民政和司法两个局。此时,市里推行殡葬改革正搞得如火如荼。

  当时,由于长期土葬的陋习,虽然经过多年推动,可火化率一直徘徊在 5.6% 左右,可见阻力之大,难度之巨。当时,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深圳市殡葬火化率一直处在落后位置,与特区的名称极不相称。

  为了彻底扭转殡葬改革的被动局面,市里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下决心打一场翻身仗。 1996 年 11 月份,市政府与各区签订了殡葬改革责任书,要求全市火化率到 1997 年底达到 40% 。

  在那时推行殡葬改革,别说普通老百姓难以接受,就是一些领导也不够理解,没有一个人不说“难”,因为当时市区的火化率也只有 30% 左右,而龙岗农村一年内要达到 40% ,谁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由于黄德鹏分管民政,这一重任无疑落在了他的头上。

  当时,社会上曾经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对联,上联是“挖人祖坟(殡改)断人祖孙(计划生育)”,下联是“拆人房子(拆除违法建筑)断人财路(拆了违建减少出租收入)”,横批是“干部难当”。用黄德鹏的话说,叫做“刚学理发(刚上任)就碰到胡须佬(殡改难题),真不知从那里下刀啊”。像这样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几千年的传统习惯要在一夜之间改过来,谈何容易?一不小心,触犯众怒,搞不好真是要砸锅的啊!他深知担子的分量,也知道前面的“地雷阵”是多么危险。但他说,冲锋号已经吹响,只有一往无前,排除万难,去夺取胜利,没有任何退路。他没有推,也没有说难,还是因为他早已习惯了“服从命令”。

  黄德鹏先组织各镇分管领导以及区里规划国土建设、环保、卫生等有关领导,到南雄市、珠海市这些殡葬改革比较先进的城市参观,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他一路走,一路思考,从外地参观考察回来后,心里就有了一点“谱”。

  黄德鹏分了三步走。第一,他根据考察情况向区委区政府写出了一个很有分量的考察报告;第二,根据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结合龙岗实际,提出了抓好殡葬改革的措施和意见;第三,建议区委区政府制定一个实施办法。在得到区委区政府充分肯定后,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为区起草了一份实施方案。然后,他又组织召开各种会议,到市民政局、司法局、法制局、人大法工委等部门征求意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并提出用两个月的时间作宣传发动,从当年 6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他的方案得到了五套班子的支持。

  就在全区的宣传发动搞得如火如荼时,却传来了市里的通报, 4 月份和 5 月份两个月考核结果,其他区火化率都提升到 20% 、 30% 不等,只有龙岗区还是 5.6% 。区领导有点焦急地找黄德鹏谈这事。

  “磨刀不误砍柴功!” 黄德鹏笑着说,“要求达到 40% ,这只是个提法,给一个指标,是最低要求,你说让谁家的死人火化,谁家的又可以土葬?‘民不患贫而怕患不均',这件事只有‘一刀切',任何人不能特殊,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在宣传期间,区政府和横岗镇有两位领导的亲属去世,黄德鹏主动做好亲属的思想工作,按要求火化了;他的岳母因病去世了,照样送去火化了!消息一传出,一时间在全区引起了很大震动,大家都感到这一回区里是要动“真格”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6 月份,全区 10 个镇有 9 个镇火化率达到了 100% !只有一个镇的边远山村有户人抱着侥幸心理偷偷搞了土葬。

  不行!政令一定要畅通,令行禁止,决不能因为山区就可以搞“变通”,一定要按区里的要求,坚决起棺火化!黄德鹏对前来说情的人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随后,黄德鹏会同民政局和所在镇、村一起做死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在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后,组织人员强行起棺火化了!《深圳特区报》以《违规搞土葬,入土也不安!》为题,对此作了报道。中央和省、市电视台也都作了新闻报道,并立即在全省、全市引起了很大震动,殡葬改革成了当时干部群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随后,全区又相继将另外四起违规土葬强行起棺火化,坚决刹住了违规土葬的现象,龙岗成了在全省第一个达到了火化率百分之百的区(县),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彰。区委区政府在总结时一致认为,殡葬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涉及面最广、最成功、最完整、最稳定、最彻底的一次改革。

  在我们采访时,黄德鹏还深有感慨地说:“殡葬改革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推行得那么顺利,那么成功。说实话,我当时真有点壮士断臂的感觉,不成功,则成仁,丢选票,得骂名!真是豁出去了!二是没想到群众觉悟是如此之高,行动是如此迅速,政府一发出号召,绝大多数人都响应。”

  过后,有位区领导对黄德鹏说:“当初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指着你的脊梁骨骂你啊!”

  “知道,不是有人在会上说‘你刚到区里,不要乱来吗'?但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们要在一夜之间告别几千年的传统陋习,所以这些骂是完全正常的,但子孙后代一定会感谢我们,因为我们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面对赞扬和骂名,黄德鹏都同样泰然处之。

高瞻远瞩搞建设

  “有的人说当兵的搞不了建设,其实是个误解。部队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雷厉风行的作风一样可以融会贯通地用在地方建设上。在我看来,只不过是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战场而已!” 黄德鹏如是说。

  1998 年 6 月初,黄德鹏被免去区长助理职务,肩负重托,到坪山镇任党委书记。任命通知下发后,一些领导就问黄德鹏,是不是你犯了什么错误,把你的区长助理的职务给免掉,到一个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的镇当书记?黄德鹏说:“有没有犯错误我也不知道,既然组织上定了,就没什么好说了。”

  当时的坪山镇确实很困难,镇财务账号上只有 3000 多元,而且债务高达 4 亿多元,政府财政这一块的债务就高达 2.7 亿元!工资不能准时发放,公费医疗因交不起社保费也要叫停。不要说别的,就连环境卫生差到在全区十个镇里倒第一名!而且全区其他九个镇都是市级以上卫生镇。因此,坪山经常受到上面点名批评。

  黄德鹏心里万分焦急,但他在工作上却没有慌乱。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在党委会上提出了“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夯实基础、努力突破”的工作思路,让政府从直接经营企业,办所谓的自营企业等竞争领域全面退出,彻底改变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状况,把政府有限的资源用到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以优美的投资环境、周到的服务去创造和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实力。他的工作思路得到了班子大多数成员的拥护和支持。

  为了抓好环境综合治理,黄德鹏主要狠抓了三件大事。

  首先,他从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入手,大力整顿治安队伍,充实了镇、村两级的治安队伍,建章立制,规范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纪律性和战斗力;重新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和消防队;大力推行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每次开展集中打击行动,他都亲自动员,亲自组织、亲自参与,治安工作当年就实现全镇无凶杀案等特大案件的目标,而且六年来一直都保持走在全区前列!

  黄德鹏常说,一个连环境卫生都搞不好、管不好的领导,肯定不是一个好领导。为了搞好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他在创建市卫生镇的动员大会上说,大家跟着我,我做大家一起做,我不干大家可以休息。于是,他带着班子成员,一起和干部职工及环卫工人扫大街,清运垃圾,除四害,整顿食品卫生,奋战三个月,全镇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一举通过了市卫生镇的评审。

  在评审总结会上,市爱卫会的领导在会上是这样说的:我们从黄德鹏书记身上,看到了坪山镇创建市卫生镇的决心和勇气,看到了部队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作风,这个卫生镇是响当当的!群众则说,我们是第一次看到书记亲自扫大街啊,由此可见黄德鹏实干的工作作风!

  随后,坪山镇又在 1999 年创建了省卫生镇, 2001 年又通过了国家卫生城镇的验收,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连续创造了环境卫生“三级跳”的奇迹, 2004 年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称号,实现了当初黄德鹏提出的“山青、水秀、花红、城美”的目标。

  坪山是全市面积最大的镇,由于地理、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大企业不来,小企业不进,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黄德鹏通过调查发现,招商引资难只是表面现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太多、服务不配套才是主要原因。问题认准了,可搞基础设施要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一个连发工资都困难的财政来说谈何容易?黄德鹏想,现在社会上不是说关系也是生产力吗?坪山是革命老区,在深圳又相对落后,只要我们把坪山的情况反映上去,是完全可以争取到上级支持的。加上自己曾当过一段时间区长助理,多少也有一点关系,一定要尽力而为!

  一段时间里,黄德鹏是“上窜下跳”,走出去请进来,为坪山的事业奔走!功夫不负有心人,投资 7000 多万元的坪葵公路坪山段 7 公里市政路改造破土动工了;为害大半个坪山工业区的飞西河治理工程上马了;坪山公园、文化广场建设开始了;全镇建成区内的 100 多条大街小巷硬底化工程全面启动了!……

  一时间,整个坪山如同一个大工地,好不热闹!可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有些建设项目不得不停工。怎么办?黄德鹏真是心急如焚。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他在征求大多数镇村干部和外商意见的基础上,发出了募捐的号召,共筹得资金 1000 多万元;又坚决压缩财政开支,省下了 2000 多万元;同时,取得市、区及有关部门支持,获得 3000 多万元。有了资金,许多停工的工程又开始动工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路通了,灯亮了,树绿了,公园、广场落成剪彩了……坪山人都奔走相告:坪山变了,坪山变得更美丽了!

  这几年,坪山每年都要投入近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种配套设施。金龙大道、中山大道建成通车,坪山河公园初具雏形,中心公园和体育中心的启动,都在展示着坪山美好的现在和未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几年来,世界 500 强企业日本的欧姆龙株式会社来了,南方中集集团和重型机器厂来了,韩国著名的高科技公司 IDS 来了,一大批中、小型的内资和外资企业投资者涌进坪山,新增企业每年以近 100 家的速度在递增,坪山成了外来投资者的热土。从几组简单的数字,就可见一斑:坪山镇的国民总产值每年都以 25% 以上的速度递增,到 2003 年全镇 GDP 达 23 亿元;同期水电用量比 1998 年增加 4 倍;农村人平收入增长了 1.2 倍; 1998 年全年国地两税收入才 6000 多万元, 2003 年达 3.1 亿元; 1998 年全镇财政收入才 3500 万元, 2003 年达 1.5 亿元,今年可望达到 2 亿元,增长近 6 倍。

冲在危险最前沿

  1998 年 10 月,黄德鹏刚到坪山镇几个月,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一辆满载石油液化气的槽车,因发生交通事故侧翻在一所小学大门口并发生泄漏,车上 20 吨的液化气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一旦发生爆炸,方圆 1 公里的所有建筑将荡然无存,如不及时排除,后果不堪设想。情况万分危急!

  不久,区领导到了,市区公安、消防部门的领导和消防员到了,市燃气集团的专家和事故单位的领导及技术人员也到了,镇四套班子的领导也到了。大家一边组织消防员不停地往槽车喷水降温,出事司机也冒着危险去关漏气的阀门。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抢险人员和肇事司机急得满头大汗,也无法把阀门关住,大家看到泄漏的管道不停地向外喷着白色的烟雾,在附近结下了一条条的冰柱。在场的专家提醒说,凭经验,如果关不住阀门,估计 80% 会发生爆炸,一旦爆炸,就如同 20 吨 TNT 炸药的威力。当务之急,是要迅速疏散半径 2000 米以内的所有人员,以防万一!第二,想尽一切办法,关住阀门切断泄漏。第三,所有现场人员一律关掉所有的手机、 BP 机、有线电话和供电等一切能引燃的电源。为了预防不测,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黄德鹏在现场临时召开班子会议,决定班子成员全部去组织人员疏散,自己留在事故现场负责指挥和协调。在这危险的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把最危险的事留给了自己。好在在技术人员的精心组织下,经过近 4 个小时努力,好不容易把阀门关住了,终于取得了关键一仗的胜利!

  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人心。在场的麦副区长和黄德鹏以及消防大队的领导组织专家讨论下一步的行动。大家的一致意见是事故现场是人口密集区,又是学校和交通要道,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事故车辆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且越快威胁就越小。开始,有的专家提出在现场将事故车的液化气转移到另一台槽车上,但这个方案因阀门已经损坏很快遭到否决。经专家反复计算,最后决定用两台 80 吨的起重机,合力将事故车吊到另一台拖车上。但这种方式也有危险,因为车下面的管道有一部分已经埋在泥水里,在起吊过程中管道一旦被损坏,将会发生一场罕见的特大灾难。吊车到了,拖车也到了,天也快黑了,时不我待!其他人员都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了,现场只留下黄德鹏、麦副区长和消防局长及相关操作人员。此时,黄德鹏劝麦副区长说:“你到安全的地方去,这里我来指挥。”

  “那不行,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麦副区长坚决地说。

  “我当过兵,我有经验。我在这里指挥,请你相信我,否则出了问题我没法和区里交代!”

  “什么交代不交代,你能留在这里我为什么不能留?”麦副区长还是坚持要在现场指挥。

  “不行,说什么你也得撤离!”黄德鹏像下命令似的说!

  “我是区领导,要撤咱们就得一起撤!”

  黄德鹏没话说了,只好随副区长一起撤到了五百米外上风的安全地点,交代在场的镇领导后,又立即义无返顾地回到了指挥现场,再次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在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两台吊车伸出了长臂,将事故车辆徐徐吊起,并稳稳当当地放到了拖车上,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麦副区长从远处跑过来,紧紧抱着黄德鹏,哽咽着说:“关键时刻我又看到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本色啊!”

  “你虽然不是共产党员(麦副区长属党外人士),但刚才你也不是和共产党员一样吗?” 黄德鹏也由衷地说道。

  事后,黄德鹏后怕地说:“当时是什么也顾不及考虑了,就一个念头,快点把事故车拖走,哪里顾得上考虑个人的生死啊!”

  2001 年 3 月 22 日,对黄德鹏来说也是个特别难忘的日子。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镇鹏茜矿发生严重透水事故,地面坍塌,离民房最近处只有几十米,有近万平方米的土地发生开裂,群众发生恐慌。

  接到报告后,黄德鹏一边组织群众撤离,一边到矿山了解受灾情况,组织工人救灾。

  为了迅速排除险情,黄德鹏坚持要到井下了解险情。随行的黄副镇长说:“黄书记你不要下去了,现在每小时透水量达 400 立方米,下面已经很危险了,万一……”

  “不下去我怎么知道下面到底危险到什么程度?” 黄德鹏坚持坐卷扬机和矿领导一起下到了坑道。

  坑道里积了很多水,工人们正用钢筋和木棒顶进裂隙里面。黄德鹏一边招呼他们注意安全,一边查看情况,和矿长研究抢险措施后,他就急忙赶往居民区探望受灾群众。还没有等黄德鹏走近,几十名群众就围了过来,有的询问情况,更有个别群众非常激动,说干部不顾群众死活……

  “我刚从矿井坑道里上来,是来看望大家的!……”大家一看,黄书记拖着满裤子泥水,心里都明白了。

  黄德鹏接着召开村党员干部会,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稳定人心。当他听到有个别党员想组织人员到矿山讨说法后,严肃地说:“现在矿山发生矿难,当务之急是抢险救灾,稳定人心,尽快恢复生产,在关键时刻不顾大局,带头闹事,我们决不能去做那样的事。公道肯定是要给群众讨的,但不是现在!如果哪一个党员带头闹事,立即开除党籍!”他的语气斩钉截铁,不容任何质疑。让在场的党员干部都心服口服。由于群众生活安排得当,抢险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矿山也较快地恢复了生产。

  许多人说他很拼命,黄德鹏说:“我也怕死,但我是部队教育出来的,是党员,危险时我不上,谁还会上去呢?……”

勤政为民谱新篇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坪山镇,只要谈起黄德鹏,人们都能说出他为群众做的一串串好事。

  黄德鹏在龙岗有句名言:“砸锅卖铁也要办好教育。”他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坪山中学原是市里有名的唯一一所薄弱学校,校舍陈旧不说,不少教室还是危楼,许多学生挤在阴暗潮湿的教室里上课。黄德鹏在班子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绝不是个空洞的口号,学校和学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摇篮,办好教育是我们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能不能尽快甩掉薄弱学校这顶‘帽子',也是检验我们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钱的事由我负责落实!”经一人一票表决,班子成员一致同意改建。

  为了筹得建设经费,黄德鹏带头捐款 5000 元,并深入发动干部群众和外商捐款,共筹到 1200 多万元,建成了教学大楼、校园广场和运动场,中学体育馆也正在破土动工,坪山中学已从市薄弱学校一举成为省一级学校。短短几年时间,全镇七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现已有四所评为省一级学校,二所市一级学校,一所区一级学校,上等级学校占全区总数近四分之一。为此,黄德鹏被市区教育部门誉为“教育书记”。

  坪山有 20 多万人口,医院病床却不足 100 张,住院部的走廊摆满了病床,许多住院病人只能住在走廊里,群众和企业意见很大,就医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和领导。黄德鹏在班子会上说:“水电路是投资环境,服务也是投资环境,学校是投资环境,医院也是投资环境!现在大企业来考察投资环境,不但要考察水电路,而且还要考察学校、医院,缺一不可啊!……”

  没有钱,省!一分钱掰开来花,用省下来的行政经费 3000 多万元,建起了 14000 平方米的住院大楼、近 5000 平方米的办公楼和配套用房,使坪山医院成为全区环境最好的镇级医院。黄书记因此又得到了一个“吝啬书记”的绰号。

  黄德鹏不但有很强的经济眼光,还有极强的超前意识。他刚到坪山镇时,介绍情况时不少领导都沾沾自喜地说,坪山是水资源最丰富的镇,每年水库都要排洪。是呀,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当时平均日用水量不足 3 万吨。他到水务部门和自来水公司调研时,就指出水是一种战略资源,我们不能光看眼前的坪山,而是要看往后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坪山。他在镇里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修筑了一个水库,扩大了塘岭水厂,新建成了径子、田心两个水厂,使坪山的供水能力从 8 万吨增加到 18 万吨,保证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许多干部都说,要不是黄书记这样有眼光,坪山早就闹水荒了。

  当记者问起黄德鹏当了那么多年书记,有什么困惑时,他毫不思索地说,干部和群众之间要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的名字就叫“连心桥”或者叫“理解万岁”桥。

  看到记者脸上的疑云,黄德鹏接着说:“现在在基层工作,哪怕是做好事,群众也并不一定领情,而心中最痛苦的是在为群众谋利益时却受到误解和责难。”

  政府门前有座桥,又窄又小,几乎是天天塞车,再就是防洪标准太低,行洪能力不足,洪水一到这座桥就如同一条大坝,将洪水拦到了墟镇中心,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2000 年,在公路和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程总算顺利动工了。在动工前,黄书记还要求建设部门在旧桥上游搭建了一座临时铁桥,以方便群众;考虑到修桥可能造成对群众的不便,他又吩咐办公室专门写了“临江桥改造,需要您的理解”、“施工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等一些人性化的大标语挂在施工现场。可工程动工后,一些群众还是骂起来了,有的人甚至天天打电话骂他。

  每天早上开车到建设工地察看,是黄德鹏的老习惯。

  一天早上,当他走到施工桥头时,一个老者站在他面前。

  “你就是黄德鹏黄书记?”

  “是啊,我就是黄德鹏。”

  “你们镇里是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这好好的桥拆了建,建了拆的?你是不是为了拿工程回扣,只顾自己的钱包?”

  一句话把黄德鹏噎得泪都快下来了。他想,我从来就不参与工程招投标,这个工程是市直接投资和施工的,怎么与工程回扣扯得上边呢?他本想跟这位老者解释几句,可想了想,又什么也没说。于心无愧,又何需辩解什么呢?

  如今桥早已通车,当人们不再为水浸街、塞车等问题烦恼时,又有谁会知道黄德鹏当初曾经受过的种种委屈!

  竹坑是全镇最穷的行政村之一,交通极为不便,“同富裕工程”建设起来的 5 万多平方米厂房因交通问题长期无法出租。经黄书记多次疏通,总算得到了公路交通部门的支持,开始工程进展很快,眼见工程就要完工时,个别村民因为宅基地的事,弄了几个老太太坐在公路上不让继续施工,企图逼政府就范解决问题。经过镇、村几个月时间的协调,问题总算基本解决了,村干部找到黄书记要求复工。

  没想到一开工,又有一百多村民阻止动工。黄德鹏的怒火一下子就起来了:“这条路是镇里出资 1 千多万修给你们村走的,你们村没出一分钱,这事要是放在内地贫穷地方,人家肯定喊‘共产党万岁',感激政府都来不及,你们却来阻止施工。你们提的问题也解决了,就剩这几十米,你们究竟想干什么?如果要我黄德鹏给你们跪下才同意修的话,那我黄德鹏也可以给你们下跪!”

  提起这些往事,黄德鹏真是感慨万千!他说,现在不做事,矛盾倒少,要做点事,矛盾反而就出来了,意见也多了,挨骂还是小事,有的人更是写告状信,无中生有,更有极个别人甚至拿着刀棍喊打喊杀。有时,黄德鹏也会想,自己这么拼命,为了谁?为什么?“有时也真想好好休息一下,累不仅仅是体力,更是来自精神上。”但他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大家也理解他。

  黄德鹏到坪山几年来,修水库、办教育、创建卫生镇、招商引资……一步一个脚印,从上任伊始,欠债近 3 个亿,现在不但搞了很多基础建设,而且还债近两个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黄德鹏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优秀党务工作者”、“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 “深圳龙岗区科技先进工作者”、“殡改先进工作者”、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优秀领导”等等。
  黄德鹏转业到地方近二十年里,成绩卓著,把部队培养的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扬于地方,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心中永远不灭的军魂!

╥╥




欢迎光临 新丰家园 (https://xinfeng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