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由牙冠、牙根与牙颈三部分组成,显露于口腔及被牙龈覆盖的部分称之牙冠。牙冠的表面覆盖一层珐琅质,医学术语称之牙釉质,其正常厚度约2-2.5mm。牙釉质主要由96%的无机物与少量的有机物和水所组成,是人体中质地最硬、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对咀嚼磨耗具有良好的抵抗力。牙釉质的颜色与其钙化程度密切相关,钙化程度愈高,釉质则愈透明。牙釉质的下方是牙本质,牙本质的构成成分与骨质相似,颜色呈黄色或淡黄色。由于成人正常钙化的牙釉质呈半透明状,因此牙本质的颜色可透过牙釉质,从而导致正常健康的牙冠呈淡黄半透明的象牙色。如果将上述正常的牙色误认为所谓“黄牙”而接受牙齿美白,则是大错特错。目前,临床上用于美白牙齿的药物主要是30%的过氧化氢、18%-36%的浓盐酸、过氧化脲素等药物,将其置于牙齿表面进行漂白,在置药物的同时加用红外线、激光等照射或加热处理能产生较好的脱色效果。然而,上述所有药物除了具有脱色作用外,均可使牙釉质脱矿、软化,降低其钙化度,从而减低牙釉质的透明度,使牙齿表面呈无光泽的白垩色。众多的研究已经证明:过浓的漂白剂、过久的漂白疗程,不仅可以损害牙釉质,尚可造成牙髓组织的损害。牙釉质一旦受损,抵抗磨耗与细菌的能力大为降低,极易发生龋病(虫牙)与牙周病。齿漂白是一种美容牙齿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牙齿的漂白治疗主要适应于牙冠比较完整的氟斑牙、四环素牙以及变色的无髓牙。四环素牙是因为过多服用四环素所致的黄牙(又称玉米牙),我国在70年代末已基本停用四环素,并且在药典中明文规定8岁以下的儿童禁服四环素,因此四环素牙目前在年轻人中已不常见。变色的无髓牙是由于接受过根管治疗后,牙齿失去了正常的血液供应所致。氟斑牙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是由于牙釉质发育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如果上述变色牙的牙冠有缺损,则应选择修复治疗,诸如光固化或烤瓷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