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准生(1910—2002),乳名月琴,辈名世标,新丰县马头镇军屯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母共生三个子女,他排行第三。家庭全靠租祖尝田耕种和租一间小铺打银器首饰为生。
赵准生少年勤奋好学,喜看小说,7岁在村私塾就读,18岁考入县立第一初级中学。读初中期间,他除了学好课本外,还阅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以及鲁迅的《呐喊》、《徬徨》等一批进步书刊。
1929年,国民党筹办新丰县党部,赵准生和中学的师生一起集体参加了国民党。1931年新丰一中毕业后,受聘于第二区区校任教。1932年夏被选为第二区区委员,并参加了“广东省地方自治工作人员训练所”三个月的训练,被国民党新丰县任命为二区署副区长、区党部执委、县党部候补监委等职务。期间,他目睹国民党政府腐败,官场丑恶,1934年便辞去副区长和区、县党部一切职务,同时断绝与国民党组织联系而去做军屯小学校长、河源日报社校对、马头区校教师等工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烽火燃烧中华大地,也振荡了新丰。1938年8月,周冷(周振国,中共地下党员)受党的委派到新丰县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任政训员,结识了赵准生等一批进步青年,介绍他们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著作。经周冷的启发,使他对共产党有了初步认识,逐渐萌生了追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的念头。1938年冬,赵准生应邀到锡场区署当区员。次年1月与锡场区的进步青年,成立了“广东省抗日先锋队新丰锡场分队”,赵准生任队长。
1939年2月,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尹林平派李光中到新丰锡场建党,首先吸收赵准生入党,赵准生成为新丰县党组织的第一位中共党员。然后通过他的引荐,又吸收了古师贤、黄其章、李思哲入党,并成立党小组,赵准生任组长。10月,任中共新丰县第一任支部书记。1940年11月,任中共新丰县中心支部书记。
1941年2月,中共新丰县工委书记周惠敏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县工委书记由赵准生代理。5月,任中共新丰县工委委员、组织部长。
1943年10月7日,因叛徒谢国璟告密,赵准生被国民党新丰县政府以“共党嫌疑”逮捕入狱。1944年3月,被押往韶关“基庐”监狱,后被解往南雄均平监狱所。1945年3月4日凌晨,赵准生和邓慈等12人集体越狱成功。越狱后,他回到新丰,找到县特派员梁泗源,汇报了狱中情况和越狱经过,接受了组织锄奸团的任务,并参与组建新丰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1946年6月“北撤”至1947年底,赵准生按组织安排撤退到香港工作。1948年初,奉命回江北人民自卫总队搞群运统战工作,任新连河边区第一区(半江)区长。是年秋,离开半江到马头、百叟、隆街一带活动,任新连河边区第五区(隆街)区长、区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赵准生历任中共新丰县委委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汕头地区粮食局科长等职。1974年7月退休,后改为离休。
赵准生入党后,满怀革命激情,把终生奋斗目标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赵准生参与组建新丰抗日先锋队、中共新丰党小组、党支部、中心支部、县工委、新丰人民抗日游击队、红色人民政权和新丰县人民政府,并先后发展了郑选民、龙景山、郑大东、梁泗源等人入党,这些人在以后的岁月中成了党和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重要领导人。
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赵准生不怕牺牲,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东江纵队党委和纵队领导黄松坚、梁威林、尹林平、王作尧、郑群、钟俊贤等亲临指导下,赵准生与新丰其他党政军领导人一起,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壮大党的组织,使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人民部队从建队时的70多人发展成由龙景山为团长、郑大东为副团长的东二支二团和由梁泗源为团长的北一支一团,先后取得了“新河边区八战八捷”、“新英翁佛边区十战十捷”、“五擒国民党新丰县令”、“活捉国民党军少将2名”、“三次解放新丰县城”等130多场战斗和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州等伟大胜利。
赵准生的一生经历,坎坷不平,受过错误的处分,被撤销副县长职务,但他坚信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兢兢业业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1981年落实政策,享受离休处级干部待遇。
赵准生离休后,积极征集和撰写党史、文史资料,发表了《中共新丰党组织的诞生和发展情况回忆》、《早期新丰县中共党组织和党员发展分布情况》等文章,编辑了首期《新丰文史资料》和《赵准生自选集》。为新丰党史、文史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2002年2月12日,赵准生因病在新丰逝世,享年92岁。
YY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