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新丰县博物馆,县妇联红枫中心,新丰汉服社以及新丰家园网联手举办的承华夏风骨,扬汉服之华|寻源七夕活动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中落幕。
舞蹈视频、摄影:永乐长安
摄影:菲比幸福 我们为大家带来了汉服的知识讲解,拱手礼,揖礼、万福礼的现场展示、古筝和箫曲及舞蹈“礼仪之邦”的表演,传统的女红手艺体验:手绳编织和勾编,也体验了古代游戏——击鼓传花的乐趣。
摄影:谭光任
摄影:菲比幸福
七夕节,女红手艺,中国乐器,汉服,礼仪都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巨献,传承先人智慧,宣扬礼仪之邦是当代人的使命,就如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寄希望于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承华夏风骨,丰富自己,扬我中华民族。下面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下什么是钩编,七夕的起源以及汉服的基本知识讲解。
钩编属于纤维艺术其中的一种。钩编是一种特殊的绒线组织编织手法,它具有“露,弹,密,柔,活的艺术风格。一根钩针,几许创意,就能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工艺品。十分感谢县妇联红枫中心和何冬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为我们钩出如此精美的工艺品。
七夕起源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摄影:菲比幸福
摄影:菲比幸福
视频:谭光任 以下汉服知识内容来源于新丰汉服社的逸尘子、朗诗(其中汉服形制部分来源朗诗,其余来源逸尘子)。感谢两位对汉服知识的倾情奉献。
摄影:Yrui桑
摄影:菲比幸福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汉族,自然不会是一个赤裸的民族,自然是拥有自己的服饰体系。那么,众所周知的旗袍、马褂、唐装,是否就是汉族的民族服饰?答案是否定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而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汉服。那么,什么是汉服? 一、何为汉服 汉族,又称华夏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因汉朝的强大,华夏族人自称汉人,语言称汉语,而所穿的衣服自然也就称为汉服。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摄影:菲比幸福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但为何如今却看不到汉服身影? 二、汉服劫难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简单来说就是把汉族人的发型服饰变为满族人的发型服饰。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摄政和硕睿亲王谕:“各处城堡著遣人持檄招抚……有虽称归顺而不剃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宜核地方远近,定为限期,届期至京,酌量至京,酌量加恩,如过限不至,显属抗拒,定行问罪。”此后清廷多次就剃发易服颁发谕旨。
三、汉服的基本结构 汉服衣领有交领、圆领、对襟直领等(其中以交领出现最早,也最有标志性); 衣襟为右衽,以交领右衽为最常见,即衣襟的左片压在右片之上,系于右腰固定; 衣袍用衣带、隐扣结系,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以圆领袍为典型; 衣袖长短宽窄皆有,长袖(广袖)多为礼服、正装性质,参与重大典礼、节日时穿着,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窄袖为日常穿着。
四、汉服形制 在汉服发展的近四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制。下面简单介绍几种。
图为交领衫裙 衫裙,上衣为衫,下裳为裙子,既衫裙。
领型分对襟、交领等。交领呈现“y”字形。 注意,许多汉服商家将“齐腰衫裙”写为“齐腰襦裙”, 此为错误叫法,应更正为“齐腰衫裙”。
图为对襟衫裙 袄裙,既上衣为袄,下裳是裙子,袄子多与马面裙搭配 袄子与衫子一般以单双层区分,既“单层为衫,双层为袄”。与其袖型无关,并不是汉服做成琵琶袖就袄子,那是错误认为。
左图为立领袄裙 长袄+马面裙 上图为交领袄裙 短交领袄+褶裙
齐胸衫裙,此形制多在壁画、陶佣等可见,但无一定的文物支持,所能买到的相似款式皆为猜测所做,购买此形制非汉服风险较大,以及等穿着体验不佳,不建议购买。
圆领袍,盛行于唐朝,甚至成为官服。因为男女皆可穿着,并且帅气、显腿长,被多数同袍喜爱。
褙子,又名披风、被子。一般至膝盖下面,分为腋下开叉或者腰部开叉。注意,未长及膝盖的“短褙子”则是对襟衫子,“短褙子”这种为错误叫法。
五、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区别 1、汉服与和服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初期和服为唐服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服也被称为“唐衣”(李氏朝鲜礼服长上衣也称为唐衣,虽然两者已经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
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款式展开铺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很显身材;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展开铺平了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方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条,显得呆板拘谨,上下一样粗,不显身材。 汉服的领口有衣缘,或者有镶边,衣缘上或绣有花纹,或使用锦缎,显得有层次感;汉服的袖子下边是弧形,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显得大气。和服的领口有衣缘,但使用和衣身一样的布料,袖口没有衣缘,显得缺乏层次感;和服的袖子是方形,长度不及手腕,缝合,后面却开口,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缝上去的一样。 汉服的下摆宽大,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活动受限制。 汉服的腰带系在腰上,是束腰的,一般在前面打结,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的腰带又厚又宽,在背后打结,结很大,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那是个背包。 汉服的布料讲究轻盈飘逸,高级点的可以选择真丝作为面料;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一般用倭缎,比较厚硬,而且布幅很窄,所以不能做长袖子和宽大的下摆。
2、汉服与韩服(朝鲜服) 韩服,本作朝鲜服,是朝鲜半岛的传统民族服饰。最早的韩服是从三国时代演变而来,而后受到唐代服饰的巨大影响。朝鲜半岛长期是中国的属国,所以它的服饰特点也随中国各朝代风格的变化而变化。如今看到的韩服带有强烈的中国明代服饰风格。 韩服的发展趋势是背离汉服俊逸潇洒的特点,而逐渐丧失了其实用性,趋于装饰意味。韩服面料常有如纸折的,僵硬如雕塑,缺少汉服最基本的灵动的感觉。 韩服与明代襦裙十分相像,但明代襦裙有很多种的,以袄裙为例,韩服基本上只是将上襦缩短一点,在领口加上大蝴蝶结、下裙没有皱折。汉服袄裙与韩服的主要区别是: ① 汉服袄裙上衣较长,且不开叉;而韩服上衣较短,且开叉高。 ② 形状上看,汉服袄裙的前后始终是直的,而韩服上衣呈片状弧度。 ③ 裙型上看,汉服袄裙通常配以马面裙或者齐腰褶裙,韩服则配以高腰、齐胸下裙,且蓬度大。
六、汉服与影楼装 影楼装是影楼拍照用的服装。有些影楼装样式会类似汉服,但一般不讲究形制,只是借用汉服的某些特点而已,用料考虑的是拍摄效果而不是穿着,而汉服会有形制的基本要求,用料也会相对生活化,穿着一般会相对舒适一些。 从常见的类似汉服的影楼装来说,个人觉得与汉服的区别主要有:过宽的腰带,开领或大花似的立领,不同款式乱搭,常用反光或纱质面料,细节处有用拉链、粘扣什么的等等,还有夸张的大袖和拖尾,甚至左衽,以及露、艳、透。
汉服是汉民族文化积淀、审美倾向、社会价值、人文风俗等的整体体现,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礼法制度、宇宙观念也都在汉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希望汉服可以被更多的人了解熟知,更多人主动去了解汉服。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汉服的知识,或者想要购买正版的汉服,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新丰汉服社哦~这里的小姐姐小哥哥们会十分乐意给大家答疑。
温馨提示 新丰县博物馆位于南门新丰县文博中心四楼
开馆时间为:周二到周日,早上9:00~12:00,下午14:30~17:30(周一闭馆) 各位有兴趣的可以免费参观哦!
部分文字来源:逸尘子、朗诗 整理:新丰家园
新丰家园内容回顾
有好的文章可以发送到邮箱 89919308@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新丰特产在里面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