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1|回复: 10
|
50人考上清华北大 揭密小镇高考神话
[复制链接]
|
|
临川一中的大幅高考喜报。
偏僻小镇缘何屡创“高考神话”记者揭开江西临川两中学的神秘面纱
50人考上清华北大!这是江西临川上顿渡镇两所中学在今年高考打造的“神话”,一个小镇竟占整个江西省录取清华北大总人数的1/3!其中,仅临川一中一所学校就达到38人。诞生过王安石、汤显祖的“才子之乡”到底有何秘诀?近日,早报记者深入上顿渡镇,揭开“高考神话”的神秘面纱——
新闻现场
四十多名老师挤在一个教室
奇迹不会平白无故地发生,创造奇迹的就是那些平凡无奇的人。临川一中校长饶祥明把学校成功的最大功臣封给了学校的教师。
临川一中很普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校舍很简陋,慕名前来的不少省内外参观考察团都有些匪夷所思,就是这样一座破旧的校园造就了如此多的名校才子?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教室里的桌椅很新,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再苦不能苦学生。”这是学校一直秉承的理念。
于是,教师办公室成了全校最艰苦的地方。四十多名老师挤在一个教室,办公桌就是学生用剩下的旧课桌,只有一块板,一个隔层,桌面有些坑坑洼洼,而上面的资料却堆得如同小山一样高。一眼望去,老师完全湮没其中。
电脑没有,但学校要求多媒体上课,要备课就得上机房;空调更加没有,在整个临川一中几乎找不到几台空调外机,大热天40多个人加上40多座“小山”,那简直就是蒸桑拿。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依然阻挡不了老师们的教育热情——全国优秀教师吴泽民身患严重胃溃疡,常常是先吃止痛药再上讲台。
学校副校长罗习奇,脚伤未好,就拄着拐杖出现在课堂上。今年考上北大的学生范爱琳始终对这一幕记忆犹新:“这种敬业的精神,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新闻调查1
教师收入堪比公务员
老师的敬业并不是毫无来由,政府对教育极大的投入,当地人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重,都是老师们力量的来源。
上顿渡镇的居民刘钦福一说起他们这儿的老师,立即赞叹不已:“我们的老师是最优秀,最负责任的!”
这几乎是当地所有人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所有人都崇尚教育,尊敬教师,所以,在这里,当了老师的人都有一种荣耀感。”抚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顾胜和举了个例子,如果当地人发生了纠纷,第一时间就会请老师出来评理。
因为,在当地人心目中,老师就是领头人!就是他们竖起大拇指尊重的人!
顾书记介绍,抚州20个亿的财政收入,市财政的30%投入教育,各区、县投入50%,而乡镇对教育的投入已经达到了70%。“也许和很多发达地区相比,这样的投入还是低水平的,但这个比例绝对能看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所以,在抚州,教师的收入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经济条件达到了公务员的水平。临川一中校办副主任饶礼喜说,当地人都知道,能在大商场买上几件几百元贵衣服的要不就是医生,要不就是临川一中、二中的老师。
人们的尊重和政府给予的高收入,让老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不用担心“牛奶与面包”,在付出得到回报后,接下去,自然是更努力地付出……
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很多外地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纷纷前来加盟,优秀教师队伍自然越来越壮大。
新闻调查2
学校周边没有任何娱乐设施
而尊师重教的风气在临川已经由来已久,历史上,临川因为诞生过王安石、汤显祖等名人而被称为“才子之乡”。因为这个称号,在临川人心中都有着一个“才子情节”。
刘钦福说:“在我们这里,所有人都认为,读书是惟一的出路。每个人都把教育看成头等大事。”正是因为这个观念,临川的每一个角落都透着两个字——学习!
街头巷尾,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四苦精神:学生苦读、教师苦教、家长苦育、领导苦抓。
当地还出现了像临川区河东乡农民武进兴这样的“大学生之家”,6个儿子5个考上大学,1个考上中专。甚至还有“大学生之村”的说法,临川区罗针乡朱家村,全村共有240人,考上大专以上学生40名。
临川一中2001年毕业生,如今在浙大中文系的刘亦舟,给了临川一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非常精辟的概括:“有别的想法,还没人搭理你!”
临川一中的周边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网吧更是难觅踪迹。在校园里,所有学生都在为圆一个大学梦努力拼搏着,世世代代传承的观念让这里的孩子埋头学习,心无旁骛。
在刘亦舟的印象里,临川一中真正的一次集体大爆发是在2004年,当年,临川一中12名学生叩开北大清华的大门。2005年、2006年,临川一中分别有14人、24人考入北大清华。到2007年,这场高考神话更是演绎到了极致。
为什么是2004年?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学生也并非是最出色的一届。刘亦舟认为时间只是个偶然,但爆发却是必然。
┳┳ |
|
|
|
|
|
|
|
和本地的人文风气、整体气氛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而且再次认证了不是只有高水平的大学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ニニ |
|
|
|
|
|
|
|
晕,刚开始我以为是新丰的小镇镇50人考上清华北大.白高兴
|
|
|
|
|
|
|
|
人家教师工资高能够留住人才,新丰能留下厉害的老师吗,有本事的都走了!新丰一中只是一个跳板 |
|
|
|
|
|
|
|
我以为是谁开的一个玩笑,原来此小镇非彼小镇.
新丰的政府官员们和新丰一中应好好学习学习! |
|
|
|
|
|
|
|
6#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4 15:32:21
|
只看该作者
|
|
|
|
|
|
|
7#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5 13:20:54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lcyz.net/xyfc/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7
临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创建于1955年秋。学校座落在著名的“才子之乡”——临川。占地面积约105亩,历经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学校设施先进,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名扬天下。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学子前来这里求学。学校现有教学班138个,在校学生11000人,在职教师462人。
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占地588亩,投资1.5亿元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届时,一所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为莘莘学子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临川一中是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生源基地,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教授,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学校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电子视听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画室、琴房、健身房、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居全省先进水平。
学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特级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高级教师126人,一级教师120人,在读研究生28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市学科带头人18人,由骨干教师编写的《临川考案》系列丛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并在全国发行。2005年学校与黄冈中学、启东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深圳中学联合编写的《五大名校高考信息总汇》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学校的全国“九五”重点研究课题“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展与应用”以国家专家组“在全国同类研究项目中居领先水平的结论”,通过了国家级的验收。作为该课题的自然延伸,学校继续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已通过了国家级的验收。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省领先地位。2006年高考,学校在去年创造高考奇迹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24人考入清华、北大,有一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三人分别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录取,上一本(重点)线:理科723人、文科136人,共计859人,居全省第一,上二本(本科)线以上:理科1422人、文科359人,共计1781人,居全省第一。
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学校已向全国高等学院输送人才19000余人,其中录取清华、北大的106人,少年大学生40余人。学校在全国学科竞赛中,已有36次获江西赛区团体总分(个人)前三名,先后八次(十二项)授奖大会在这里举行。
2005年,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百强中学”和“江西省人民满意的十大品牌中学”。
学校迄今获“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普通高中课改试验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美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国家级荣誉15次,获“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精神文明单位”等省级荣誉23次。
临川一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以“创全省领先、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品牌学校”为目标,走“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之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扬起远航的风帆,正朝着更加辉煌、灿烂,美好的明天前进……。 |
|
|
|
|
|
|
|
8#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5 13:25:43
|
只看该作者
|
|
|
|
|
|
|
不错不错,真是厉害,天之骄子,何为骄子,天下自在我心!!! |
|
|
|
|
|
|
|
原帖由 紫嫣 于 2007-8-17 21:30 发表 ![]()
还以为是新丰的了。
新丰去年考得好没人报清华北大,还发生斩人的事[s:39]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