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丰民俗】新丰这些你不得不知的民俗风情 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4:5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丰家园网,新丰百事通。
新丰这些你不得不知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多少呢?

一、龙皇宫的历史
  相传在清道光年间,梅坑河两岸,历年水灾频繁,天花、瘟疫流行,飞鸿遍野,民不聊生。清道光年间,梅坑街后山大松树上一只小鸟,叫声凄厉,且连续三天,使人惊悚。恰巧,一道士云游至此,对村民指点说,这是从湖南单竹坑游来的龙皇,特来此地治理水灾、驱邪除魔,只要建一座龙皇庙让它居住,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三举办一场“龙皇出行巡游”活动,可保年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于是,在族中长老带领下,群众捐款捐物,在三棵大松树旁建起了一座龙皇庙(又称“龙皇宫”),并于当年举行“龙皇宫出行”活动。此后,梅坑一带果真年年风调雨顺,村民祥和幸福安康。此风俗遂得以年年沿续。清咸丰元年(1851年),群众踊跃捐献财物,又将龙皇宫迁至梅东村暗径梅坑河北岸(现址),面积达170平方米。从此,龙皇宫香火更盛,“龙皇宫出行”活动亦更加隆重有序,热闹非凡。

  1939年12月,日寇侵犯新丰梅坑,国民党教导团1200多人,顽强阻击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日军7000余人的多次猛烈进攻,日寇死伤达数百人,后教导团安全撤退。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情势下,教导团能安全撤退,当地百姓认为是龙皇显灵保佑。而日寇以伤亡数百人的代价占领梅坑后,听到老百姓这种说法,恼羞成怒,便把龙皇宫烧掉了。1943年,村民们凑钱将龙王宫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受无神论影响,“龙皇宫出行”活动被禁止。“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龙皇宫遭到严重破坏。1992年,群众自发集资将龙皇宫再次修复完善。1993年5月,“龙皇宫出行”恢复公开活动,延续至今。
二、龙皇宫诸神及其职责
  名之为龙皇宫,但龙皇宫里高高在上的不只是龙皇(王)这一尊神灵,还有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公、梢婆(这两位实际是“工作人员”,占了神的光)等诸神。诸神之中,主神龙皇实际就是龙王,专管兴云布雨,所谓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盘古(王)是瑶族的图腾神,把盘古(王)一起供奉在龙皇宫里,一方面说明,梅坑这个地方,实际上以前是瑶族的地盘,只不过后来被汉民(客家人)给占据了,盘古王神像的存在,是为后人昭示着这个地方瑶族文化的一些历史痕迹;另一方面,我国创世神话之中传说的开天辟地的神,实际上也被当作为我们民族的祖宗神,供奉盘古与客家人祖宗崇拜的文化特质有关,客家人对自己的列祖列宗,一生都怀有崇拜敬畏情结。垌主实际上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此处就应是瑶族吧)的首领的称谓,不知道什么时候给转化为神了,此神也就是土地神,城隍是更大的“土地神”。客家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对土地神特别崇拜,祈求土地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后土地神职能又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财神、保护神等等,功能无所不包,老百姓一有急难,首先求拜的就是土地神。禾花仙女则是岭南土产的俗神,对她的崇拜,以西江地区的云浮、肇庆等地为流行,其职责同样是护庇一方五谷丰登。
三、“龙皇宫出巡”的基本程式
  “龙皇宫出巡”活动主要流行在梅坑镇附近的梅坑、梅西、梅南、梅中、梅东、张田等村。活动的举行,160多年来均固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三,历时三天。其活动基本程式是:

  四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将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公、梢婆等等诸神(木雕)请下神台“净身”(供奉在神台上都是泥塑神像,高大威猛不说,也不能以人力杠抬,更不能沾水“净身”,于是,就按照泥塑神像的模样,以木雕成迷你诸神。这些迷你木雕神像平日就一起供奉在各自本神下面的神案上)。以前是请诸神(木雕神像,下同)到梅坑河“净身”(现在龙皇宫前龙头喷泉),这时村民也都会下河去互相泼水嬉戏。

  五月初一上午,在诸神面前,传承人“跌过信靠”(向龙皇征求其意见的一种卜筮行为),求得龙皇恩准,依次将前一天已“净身”梢公、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婆诸神等(木雕)请上龙船后,九时开始,按照固定行程出行。出行队伍由两个“发粮人”、“铁将军”开路,其后依次是两面头锣,两块“回避”、“肃静”木牌,再一人扛“龙船”,侧旁举罗伞,又举两根象征“龙皇宫出行”标志的龙头、两把玉葵扇、两个宝葫芦、两面照妖镜、两只金瓜锤、两只铁瓜锤、两块各阴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竹简,后面跟着一担花篮、一面横额、一面龙旗、一担香炉、各色彩旗、八音等,浩浩荡荡近百人,场面十分壮观。出行队伍所到村落,须设“码头”,两旁挂花托,中间摆香宴,族中长老携众乡亲排列,舞狮迎接,燃炮送行。至初三下午五时回到龙皇宫后,又一次为诸神“净身”,再将诸神请上神台。活动有的固定行程,即初一日上午9时从龙皇宫出发,经过梅坑街、梅西村、梅南村,在梅南村曾屋角(地名)过夜。初三日上午9时则从谭屋村出发,经梅中、梅东、张田村,回到龙皇宫。

其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出行。五月初一上午九时,传承人(主持人)“跌过信靠”,求得龙皇恩准,依次将梢公、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婆诸神等请上龙船(木雕小龙船)。出行时,依次两个“发粮人”、 “铁将军”开路,两面头锣,两旁各举两块“回避”、“肃静”木牌,一人扛着载有龙皇诸神的小龙船,侧旁一人撑一把罗伞(黄琅),两人举着两根象征“龙皇宫出行”标志的龙头,两块宝扇(龙凤扇或玉葵扇)、两个宝葫芦、两面照妖镜、两只金瓜锤(尖顶)、两只铁瓜锤、两块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竹简,一面横额,一面龙旗、举着各色彩旗、八音等。送行队伍近百人。
  接待。所到村落须设“码头”( 先前设在各村祠堂门口,后改为各村村口)并舞狮迎接,两旁挂花托,中间摆香宴,族中长老携众乡亲排列拜祭诸神。且以点心、茶水招待随行人员。安排过夜的村还要唱戏迎庆,并负责接待数十随行人员的食宿。

  送行。继续前行时放鞭炮送行,这时锣鼓喧天,狮舞蹁跹,鞭炮齐鸣,为龙皇诸神送行。

  所到各村皆是如此,直至初三回龙皇宫前再一次为龙皇诸神“净身”之后回到原地,活动结束。

四、“龙皇宫出巡”的文化功能解读
  新丰县在梅坑一带农村主要民俗活动是供奉龙皇诸神,每年除龙皇生日、清明节、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中秋节、冬至节、春节、元宵等主要节日拜祭外,“龙皇宫出行”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高潮。

  “龙皇宫出巡”是客家地区新丰的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其融合了华夏民族共同的民俗活动“划龙舟”的部分规制及客家地区“六月六洗菩萨”民俗活动的部分程式,是将民族传统的端午“划龙舟”活动与时间上接近的客家地区传统的“六月六洗菩萨”酬神祈福活动合并了在一起,一次活动就代表了两个节日,体现了客家文化中的实用主义的文化特质。在活动中,文化功能各有所别的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诸神被一股脑放置于龙舟上,又体现了客家文化中多神崇拜的特质。其形式独特新颖,独具地方特色,颇具文化厚重感,影响深远,对研究当地历史及客俗文化、民间信仰等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周英阳

2、遥田抢丁酒

遥田抢丁酒:古老的传说 美好的愿望
   每年的大年初二,在新丰县遥田镇江下村总会出现一幕幕众人围抢的场面,可奇怪的是,被抢的人总是喜笑颜开,而围抢的人在此过程中,即使碰痛撞伤彼此也是笑嘻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是该村赖姓族人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叫“担丁酒”,又称“抢丁酒”。据该项民俗活动的14代传承人之一赖成城介绍,凡是族中新添男丁,在来年农历正月初二上午,都自备丁酒担到祠堂供奉祖先,庆贺添丁,故称“担丁酒”。

久远的历史
  江下村,位于新丰县城西南近60公里的遥田镇,全村人口1250人,约有300户人家,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据该村史料记载,江下赖姓氏在清乾隆年间从翁源坝仔志华公的两个儿子太甲公和少甲公迁居而来,初到江下,饱受当地姓氏欺负,为多生男儿,增添人口,赖姓当家人便定下了一条规矩:今后凡族中新添男丁,在来年农历正月初二上午,都备下丁酒,担到祠堂,供奉祖公,庆贺添丁。“自从第六代起,我们族中就发起‘担丁酒’的仪式,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赖成城介绍说。

  记者在江下村,不仅见到了少甲公的凤冈祠,还见到了太甲公的龙冈祠。赖成城介绍说:“两兄弟,哥哥是龙冈祠,弟弟是凤冈祠,但是现在哥哥那一支脉新添人口的都不举行担丁酒仪式了,只有弟弟这一脉的担。”

  据介绍,该项活动自第六代开始,便一直延续下来,在文革时期,被认为是一种迷信活动,曾一度废止。改革开放后,江下赖姓人家又延续此项仪式。“文革后,我们不但延续了此项仪式,还进行了扩展,文革以前是不允许女孩担的,文革后生了女孩也可以担了,但当时生女孩担的人家不多,2000年起,不论谁家生男生女,都来担了。”赖成城说。
热闹的仪式
  据介绍,“担丁酒”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祭祖公”,年初二上午十点左右,添丁的人家就陆续挑着用丁酒篮盛装的水果、糖、鸡、猪肉等食品及用丁酒壶装的酒,到本族祠堂凤冈祠集中摆放。这些食品可是有讲究的,据赖成城介绍说:“每一种食品都必须用两个碗装,而且每户人家最低都要16碗,不管贫富,没有最高限制。”祭拜前,由族中德高望重的理事戴上礼帽、穿上长衫,诵读祭词,并向祖宗汇报添了多少人口。在“祭祖公”结束后,办“担丁酒”的人家到凤冈祠门前广场鸣炮,多放炮以示多添丁,吉祥丁旺。

  随后举行“抢丁酒”,办“担丁酒”的人家把自家的祭祖食品从祠内搬到祠外门前的广场,围观的男女老少,不论亲疏远近,一哄而上,抢祭过祖先的食品。若谁家的丁酒被抢得越快,谁家就觉得越有面子。

  在抢丁过程中,即使是碰痛撞伤也彼此笑嘻嘻的。抢到后,用手抓着吃或装在口袋里,抢到东西是不能用筷子吃的,而是用手抓着吃的。“我们的凤冈祠属虎形,虎是用爪子抓着吃食物的,所以,抢丁酒时都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着吃的。”赖成城介绍说。

  “瑞狮庆贺”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醒狮队穿着黄色的服装、系上红腰带,在广场舞狮并绕广场一周,以示庆祝家族来年事业兴旺、平安和谐。
宝贵的遗产
  至于为多添男丁而举行“担丁酒”仪式的真假,我们已无法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男人是家族中重要的生产力,也是家族繁衍的重要因素,因此,家族中新添男丁是极为重要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它慢慢地由只为添丁兴旺转变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的民俗活动。赖成城说:“每年举行担丁酒的时候,这里都会吸引很多人来观看,本村的外村的都有,有些人还专程从深圳、珠海赶来观看。每年大概有几千人,天气好的时候更多。”

  另据介绍,“担丁酒”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客家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我国汉族客家民俗风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历史意义。目前,江下“担丁酒”已被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研究韶关民俗风情的重要素材。
资料来源于韶关日报

    民国政府法律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地主、财主、官员多数一夫多妻,“妻待”、“偏房”、小老婆比比皆是。

    建国前,婚姻年龄有二;一是成年完婚,二是童养媳。童养媳多数出于贫苦家庭,女家将女孩送至男家里收养, 到长大成人后正式结婚,解决男方成年后无钱娶妻之忧。
    寡妇再嫁受歧视。妇女丧夫再嫁称为“二婚婆”,终生守寡不嫁,谓之“守节”。妇女一生贞节清白发,可由官府或族人立“贞节牌”或“贞节坊”。

    买卖婚姻盛行。清道光十九年(1839)《长宁县志》记载:“婚姻用槟榔、酒、耳环、手镯为聘,套装、衣饰视为家境而异,富者六十金,贫者二十金,可完婚。”

    男女婚姻,全靠媒人活动。女家将女方“年生”又名“八字”( 即出生年、月、 时 ) 交男家,请算命先生按双方“年生”推算,两人须相生,不能相克。男家将女方“年生”搁置一两个月,如家中诸事顺遂,便可认亲。否则,男家可将女方“年生”, 不与订婚。定亲时,男家备酒肉礼物送至女家,谓之“转口酒”,选时择日定婚期.出嫁前,出嫁女要休息10-30天,富裕人家时间要长些,贫穷人家则短些。期间,女方邀请同村3-5个女青年,在闺房陪聊作伴或教唱“出嫁歌”,又名“哭娘歌”。

    “出嫁歌”乍听起来是哭,其实是诉说性、歌唱性的啼哭,用来倾吐感情,感谢兄嫂的养育之恩和反抗不自由婚姻之呼声。歌词内容因对象不同而有差异。本是婚姻事,但出嫁歌的歌声却给家庭弥漫着悲伤气氛。
    结婚日,男家备好酒肉、礼金,由媒人率领“八音”(乐队),抬着花轿到女家迎亲,男女双方各宴请亲朋,接受贺礼。女子出嫁,穿礼服坐花轿,“八音“领先,嫁妆随后, 兄弟姐妹和亲人送至途中告别。

    新娘到男家时,喜炮齐响,鼓乐喧天,新郎搀扶新娘出轿,拜天地,拜父母,入洞房。当晚亲朋在新娘房“闹洞房”,闹至深夜方息。次日新郎新娘梳洗完毕,双双拜见家公家婆。第三日,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拜见岳父母,谓之“回门”或“三朝”。女子出嫁第一年,于5月或8月回娘家住1个月,俗称“休八月”, 此俗沿至建国前。
    建国后,人民政府颁布《婚姻法》,婚姻程序大为简化,索取身价银视为不合法,倡导文明,立新风,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男到女家,婚事新办,且有茶话会、夫妇旅游或举行集体婚礼等。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支持 反对 微信
沙发
发表于 2014-11-23 11:47: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挖掘这么多新丰民俗文化。长知识

〓〓

广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掌上论坛| 新丰家园网

© 2004-2018 新丰家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粤ICP备2024327970号 网站联系QQ:89919308 电话:0751-22895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