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8|回复: 0
|
古人赶流行不逊今人 曹操爱埃及“胡床”
[复制链接]
|
|
<font style='font-size:1px;color:white'>ttxhfree</font>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1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TD></TR></TBODY></TABLE></CENTER>
<CENTER><STRONG>非洲胡床流行洛阳</STRONG><BR><BR></CENTER>
<P> 公元97年,东汉政府的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特使甘英出使罗马。甘英的使团最远到达了阿拉伯半岛,但最终没能走到罗马。东汉使团的出现引起了非洲国家兜勒(位于厄立特里亚)政府的注意。据《后汉书·和帝本纪》记载,兜勒后来主动向东汉派遣了代表团,东汉政府对代表团以礼相待,“赐其王金印紫绶”。这是有史可查的非洲国家第一次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记载。东汉末年,埃及的“胡床”(折叠椅子)传入中国。当时的汉灵帝酷好胡俗,大殿里就摆放着“胡床”,引起了王公贵族的争相模仿,结果让“胡床”在京都洛阳红极一时。《三国志·武帝纪》甚至记载说,曹操在行军打仗时,仍不忘带上“胡床”。<BR><BR> 南北朝时期,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又出现了新的高潮。中国北魏王朝通过波斯和印度洋地区的古国与非洲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地区建立了商贸联系。在中国古籍《诸番志》中,有一个盛产黄金的茶弼沙国的传说。这个国家城池方圆十里,女人穿着珍珠衫,人们住着七层楼房,盛产宝物。</P>
<P> 有史学家分析,这个在西方日落之地、盛产黄金的神秘国度,可能是西非古国加纳。而根据元朝人周致中的《异域志》描述,当时已有中国人在茶弼沙国活动。到了唐代,由于上层统治阶级需要产自非洲的香料、象牙等奢侈品,而非洲东海岸各国正是盛产香料和象牙之地,于是,这种贸易需求带来了中国人远航非洲的新高潮。</P>
扌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