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94|回复: 0
|
【人文风情】《尘封的记忆》
[复制链接]
|
|
作者:丘绍淳(老丘茶坊版主)
《尘封的记忆》之(三十九年前的高考) 1973年,国家教育部第一次提出要在招收工农兵学员的过程中重视文化考试,这是小平复出后第一次教育的恢复性改革,当时,非常渴望读书的我,正在县附城小学任代课老师,向镇委提出了参加高考的申请(文革期间县小学归镇委管辖),按程序,我们由镇里菜场的贫下中农推荐,恰好在五四青年节我刚刚获得县“先进青年代表”的称号,贫下中农一致同意推荐我上大学。我高兴坏了,马上开始复习,准备参加文化课考试。可没过多久,镇里通知我的参考资格被取消了,原因是政审不过关,我不但是右派子女,还有海外关系。
高考那天,就在任教的校园里,我望着考场里的考生,眼泪顺着脸颊默默地往下流淌……
三十五年前的秋天,再度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一喜讯再次激起我的读书渴望, 10月29日我报名参加了母校“新丰县一中”举办的高考复习辅导班,可是,当时我已调入县文艺宣传队,白天要到农村田里参加秋收冬种,晚上还有演出任务,就是晚上参加了复习,回到家还要加班刻蜡板、抄写剧本,现在想想当时还真成了拼命三郞了。
11月6日,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与一起报了名的同事洁勇都很想多挤些时间看看书,就一起悄悄地把复习资料带到排练场,队里正在排练准备参加广州市文艺汇演的创作剧本《赤胆英雄》,这个剧是我们队里的老采茶艺术家秦超老师精心筹备的剧本,他是作曲家,这次他自编、自导、自己作曲的剧本,特别用心,犹如要把压抑了十年的艺术积蓄迸发出来。我与洁勇戏份都不多,只要没到自己的戏,就在旁边的桌子上打开课本复习,这时,心急火燎的秦老师冲过来就把我俩的书扔出窗外,我当时虽很震惊,可也只好默不作声,可年轻气盛的洁勇就与秦老师吵了起来,并从此离开了宣传队。事隔多年,洁勇中大毕业后,几经周折到了澳洲,前年回来探家,聊起这事,他还说一直想向秦老师道歉。当得知秦老师已经离去多年时,他后悔不已,不为谁的过错,只为当年对老艺术家的态度而感愧疚。
12月11日至12日高考结束后,我接到了中专录取的体检通知书,当年全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而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仅二十七点三万人,我由于基础太差,加上是与当年的“老三届”、”老高中”一起参考,我的分数没上线,录取的只是省气象学校,大学梦再次破灭。
《尘封的记忆》之(我与知青下乡擦肩而过) 昨晚,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知青》大结局,剧中的时代背景把我带入了那个年代……1968年,全国正掀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上山下乡高潮,我刚好初中毕业,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前两届(66、67届)的许多毕业生都即无法上学,也没有被安排工作,我和同班县府里的好多同学差不多都是“黑七类”子女,都在家里等待着上山下乡的通知。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我这个右派子弟,也许是个子太矮小(当时14岁,身高才1米34左右),临开学前被作为备取生安排在县第一中学高一四班(四连四排)继续就读。而我的那几位发小都成了知青被安排到农村去了:建华分到了回龙公社、幸儿去了遥田公社、小冰也随父母回了清远……。我却与知青下乡擦肩而过!
《尘封的记忆》之(高中毕业的日子) 7月16日是我高中毕业纪念日,四十二年前的那天,我们在学校拍毕业照,照片上的留字还是“新丰红卫中学四连四排高中毕业”,胸襟上还别着毛主席像章,有着浓浓的时代色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还安排了丰盛的聚餐,那时我们班上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同学,他们很能干,养猪、杀猪都是自己动手。
晚餐后我们一帮人或躺或坐在学校田径场的草地上,谈理想、谈明天。最早知道工作有着落的同学,是准备去韶关市邮电局上班了,大家都为他们表示祝贺,大部分同学还是要回家乡待业,大家恋恋不舍,互相勉励。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没有更多的憧憬、也没有更多的奢望,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对安排好的工作不抱太大的希望。心中就一个愿望:继续读书。
注《尘封的记忆》是由丘绍淳老师于2012年6月-7月期间发布于其qq空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