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丰历史】云髻山飞出的雄鹰——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传(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14: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丰家园网,新丰百事通。
                                                




                                         (李任予像)  李任予,汉族,1903年11月出生于广东省新丰县丰城城东村,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 1925年投笔从戎,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特派员,在福建闽西地区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是闽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先后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军事书记、红四军第四纵队党代表、红四军第二纵队党代表、纵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他是古田会议主要组织者之一,红四军前委委员,位列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是红四军排名第四的主要领导人,后任红二十一军政治委员、军委书记、代理军长,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新十二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他受中共中央派遣,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化名李德山、李之道、黎亚克,到北方开展革命斗争,恢复整顿北平党组织,建立红军,创建北方苏区。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中共保属特委书记,组织领导了全国闻名的 “二师学潮”,发动了震惊华北的“高蠡暴动”。1932年9月30日,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 11月27日,在河北保定城外小西门刑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1投身大革命洪流        1903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六日),李任予出生于广东省新丰县丰城车田围村(现名城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祖籍在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丰朗村,祖上李福庆是李火德(火德公)十一世孙,公元1538年迁入长宁遥田(今新丰县遥田镇),李福庆后裔李文佐之孙李茂于公元1778年由遥田迁居新丰县城南车田村绿竹围开基。李任予是李福庆十七世裔孙, 乳名亚桥,辈名济道,参加革命后,曾用名李力一、李德山、黎亚克、李之道。兄妹五人,他为兄长。


      (李任予故居)         李任予祖父李奕瑶,原家境富庶后家道中落,到父亲李世彰(又名李名伍)时家境已贫寒。其父以教书、行医为业兼种几亩薄田,每年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七口之家的生活。母亲潘氏是个贤良、俭朴、正直、勤劳的女性。在母亲影响下,他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做一些挑水做饭、喂猪放牛、栽种收割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他幼年随父在村私塾里就读《人之初》《启蒙》《增广贤文》和《三字经》等一类书籍。在父亲严格管教下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读书期间, 母亲由于终年操劳积劳成疾,虽经精心调治最终因医治无效撒手人寰。母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使失去母爱年幼的李任予心灵受到极大创伤。遭此变故,作为长子,他只好放弃学业回家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萌发了对贫富不均现状的愤慨!不久,其父李名伍继配廖氏。因家庭经济窘困,经常饥寒交迫,加上弟妹年幼,继母廖氏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照顾年幼的弟妹身上,对任予关爱很少。由于艰难困苦,不得不由外公廖敬渊将他接到新丰县诸家镇塘陂岭(今新丰县梅坑镇大岭村)寄养。李任予在这种艰辛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从小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穷人的疾苦,磨砺出他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李任予全家画像,右一为李任予)1913年,李任予已经10岁,其舅父潘庚平(新丰县梅坑大岭人、清末秀才)认为他聪慧敏锐是个读书的料,长大定会有出息,便把他带到自已开设的私塾读书。他聪明伶俐,自幼养成了爱问好学的习惯,求知欲很强,发奋读书,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为了增长知识,课余时间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一些中国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一页。地处粤北山区的新丰,虽没有北京那样激动人心盛大的游行示威,也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但五四运动所激起的革命浪潮势不可挡地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封闭的山城。在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影响下,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当时的李任予和大多数穷苦青年知识分子一样,由于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经济上没有地位,对于国家衰弱,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一方面感到无比忧愤一方面又为报国无门而深感苦闷。五四运动以后,李任予被新兴进步的社会潮流所鼓舞,长久以来压抑在胸中的爱国激情从此振奋起来。为了提高自我更好地吸收接纳新思想,寻求救国报国之路,1923年,李任予离开家乡前往韶州(今韶关市),在其舅父潘庚平好友潘允和(当时在韶州开药店)的帮助下,到韶州府神道学校(民国初改为开明中学)就读。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中华民国成立前称韶州府。神道学校原址在韶州府东河坝,清代末由基督教会主办,民国初改为开明中学(现址在韶关浈江区东河村)。在五四爱国运动影响下, 神道学校的青年学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他们不再埋头死读书了,而是经常聚集在一起传阅进步书刊,探讨时局和研究各种新思想,研讨世界大事和国家大事。李任予思想倾向进步向往光明。他参加了该校进步组织,经常组织同学们讨论反帝反封建等社会问题。为更好地领会宣传新思想,李任予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当时的进步组织在韶州(韶关)发行的《新青年》《新潮》《列宁学说》《马克思主义》等进步书刊。他从中汲取新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寻求救国拯民之道,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眼界。李任予通过阅读这些进步书刊,使自已的耳目为之一新。五四运动吹响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号角,唤醒了中国的青年一代,也促使李任予明确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还与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传递各种消息,议论政局时弊,探讨救国大计。他们互相激励,立志将来干一番事业,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李任予同这些具有革命意识的同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很快成为该校进步活动的骨干。1924年,神道学校学生发起反对学校当局压制进步活动的学潮斗争,李任予因积极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李任予是个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并未因校方开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救国救民的决心。1925年春,潘庚平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再次资助保送李任予到广东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就读。1925年5月14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举行罢工。5月15日, 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代表颜正红,并打伤工人10多人。这一暴行激起了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愤怒。5月30日, 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到租界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声援工人罢工并要求收回租界,被租界巡捕抓去多人,引起学生和市民更大的激愤。近万名群众聚集在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但是,帝国主义的捕头竟命令巡捕用机枪向群众射击,群众退避不及,当场死伤达数十人,制造了震动全国的“五卅惨案” 。 “五卅惨案”发生的当天深夜,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将斗争迅速扩大到各阶层人士中去,号召各阶层人士行动起来,开展罢工罢课罢市的斗争,组织广泛的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暴行。中共广东区委迅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决定发动民众开展示威大游行,并筹划在省港两地举行大罢工以声援上海工人。6月19日,在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苏兆征、邓中夏等领导下,广州数十万工农兵群众为声援上海人民的“五卅” (5月30日)反帝斗争,举行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 香港海员电车和印刷工人首先行动。6月23日,罢工工人和广州工农商学兵各界群众5万多人涌到东较场集会,通过对“沪案”的要求条件16项,提出收回海关主权,收回租界,取消一切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反对外国人在中国设立工厂,铲除汉奸等多项要求。下午1时30分,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开始, 5万多人的游行队伍按照工、农、学、商、军的顺序排列,组成示威游行队伍,沿着广州的大街浩浩荡荡,有秩序地前行。游行队伍沿途散发各种传单,高呼 “打倒帝国主义”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援助上海五卅惨案”等口号。下午2时40分,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西桥之际,在沙面的英军突然开枪射击,白鹅潭及沙基口之英、法、葡等国的军舰亦同时开火,打死52人,重伤170人,轻伤无数。李任予面对帝国主义制造这一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对游行队伍的镇压以及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无比的愤慨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工人们反帝反封建的英勇壮举,激发起他放弃学业,加入工人运动的念头。1925年8月,为了救国救民,李任予告别了读书生涯,投笔从戍,在广州市从事工会工作,领导工人开展罢工斗争。不久,担任北海中队长,缉获走私,罚收巨款,充作办学,曾登报广闻。他还积极参与发动广西北海的革命群众运动,与黄敬云一起在北海指导开展“援助省港罢工周活动”,募捐款项支援省港大罢工,同时还将作恶多端的英帝分子驱逐出境。李任予在工人运动的暴风雨中经受锻炼迅速成长,在苏兆征、邓中夏、李森等工人运动领袖的影响下,他开始懂得马列主义的道理,领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为此,他积极地参加革命实践,更加勇敢地投身于工运工作。他立下决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1925年10月,在苏兆征、邓中夏、李森等工人运动领袖的培养教育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李任予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有近千名人士是受到苏兆征等培养和影响的优秀分子,其中包括罗登贤、邓发、陈郁、李源、黄苏、何来等。这些人士大多数后来都同李任予一样成为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批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团结了广大罢工工人,向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中发挥了骨干作用。1926年初, 李任予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蒋光鼐教导团任政治指导员,协助蒋光鼐训练军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举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15日,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按照蒋介石指令,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清党”大屠杀,解除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封闭了工会和农会等革命组织,逮捕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多人,秘密杀害了一大批工农运动领袖和骨干,白色恐怖笼罩着曾是大革命策源地的广州。一时间,广州弥漫着血雨腥风。为保存革命火种开展新的战略转移,李任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离开广州到北江(今韶关市)及江西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和屠杀,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北江及江西从事革命活动的李任予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1927年11月26日,中共广东省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广州发动起义。12月, 南昌起义后李任予冲破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人的堵截围剿和层层封锁,他不顾个人安危由江西赣州绕道返回广东,途中遭遇检查,他化装脱险来到广州后,全身心投入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中。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人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广州工人赤卫队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打响后,李任予勇敢地参加了起义军的战斗,同国民党反动武装进行殊死搏斗。13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调集大批军警向起义军进行疯狂反扑,起义军在党的领导下,顽强抗敌。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形势对我十分不利,起义失败。为保存革命力量,党率领起义军撤离广州,转移到农村和其他城市继续开展斗争。主力部队改为工农红军第四师,奔向海陆丰,另一部分撤退粤北,与朱德总部会合。李任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前往闽西任职,几经周折, 1928年春,李任予找到了中共福建临时省委。◆  ◆  ◆  ◆  ◆ 李任予传分八期连载 | 未完待续每周六新丰历史,给你讲述新丰的故事  作者简介李美通,广东省新丰县人。从事文化、党史、地方志工作30余年,参与征集研究、编辑出版党史、地方志资料500多万字。先后发表了“古田会议前后的李任予”、“从粤北山区飞出的雄鹰——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等文章;主编出版了《中国共产党新丰县地方史(第一卷)》、《战斗在新丰(续集)》等著作并获得广东省党史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参与主编出版《中国共产党新丰县历史(第二卷)》、《新丰县志(1979~2005)》等党史、地方志书刊。作者所收集的李任予史料,填补了新丰县乃至广东省对红军早期领导人李任予研究的空白,为研究李任予、宣传李任予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丰家园商城找寻家的温暖招商:2289503长按关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支持 反对 微信

广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掌上论坛| 新丰家园网

© 2004-2018 新丰家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粤ICP备2024327970号 网站联系QQ:89919308 电话:0751-22895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