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村里有故事】巍巍尖山顶 悠悠梁坝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1 15:57: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丰家园网,新丰百事通。
                                                                                                   


巍巍尖山顶
悠悠梁坝河

在黄磜镇西北边陲,车程至新丰县城约40㎞的地方,有一座地杰人灵的村落,新丰及其周边地区近现代的教育史及革命史因其存在而大放光芒。



梁坝村,一座以梁氏命名的村落,与众多客家人一样,梁氏先祖经过多次迁徙,据其史料记载自南宋端宗时从江西转徙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再次迁居江西九曲水;而后迁居广东河源(当时无新丰县建制,部分地区属当时河源县)黄磜西草村;明朝洪武初,又从长宁县(新丰县旧名)黄磜西草村迁居翁源县周陂礤峰狗头岭,最后才定居礤头桂花街上流溪坝边即今黄磜梁坝村,从此,梁氏族人就在这里世代蕃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至今还有将近千人还在村子里居住。






万年楼

万年楼,又称八角楼。已有一百八十余年历史。咸丰四年,衣锦还乡的乡绅梁超群见世道多变,盗贼蜂起,终于萌生了建筑一座坚固围楼的计划,又考虑自己生有八个儿子,让每个儿子都享有一个角楼。大约至咸丰七年,梁坝这座楼外有楼,具有八个角楼,邻县闻名的“萬源楼”终于落成。而他的八个儿子,也不负众望, “一举七秀才”传为佳话。






八角楼坐西向东,与江西良背楼同宗。因整体由内外二套四方形围楼镶嵌成“回”形结构,每楼附二面坡硬山顶重檐叠涩,鸱吻雄翘,共八座角楼,故称之。楼基础近4m深, 4层,10×8×30m,面积100㎡。卵石砌5m高外墙,多重牙砖叠,涩出短浅檐。花岗岩框铁棂窗,砖砌墙至顶。花岗岩砌拱形门框(四重门):正门楣镶“万年楼”匾,次门楣镶“镇源楼”匾。门设圆形安全栅栏,内坪卵石铺设,由近1 m宽的通道分隔。配置方形、圆形、十字形和葫芦形窗。筑卵石堤,近0.5m宽的护城河。远处眺望,依然气势恢宏。走进楼内,却又残垣断壁,芳草萋萋,已不见当年的辉煌,大有人去楼空之感。





梁坝村的那些人

梁超群的八子梁守诚(1866-1943)字镇邦(又名邦锡),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取丁酉科拔贡,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取庚子科中式第十三名举人。据说该年冬,广东全省举子在广州集中,准备赴京参加明春辛丑科会试,举子们都对梁守诚甲榜题名抱有很大希望,纷纷向他敬酒投贺。



当晚,梁守诚便醉倒在地板上,由于受寒气侵袭,凌晨醒来,顿觉口歪眼斜,左手左脚皆麻痹不能动弹,丧失了参加会试的机遇,造成终身跛手跛脚。光绪三十三年(1907),科举废除后,他仍不放弃求学,考入国立两广政法学校(校址设在广西),初试就得了第一名。参加考试的广西人不服,说怎么他一个跛手跛脚的广东残疾人就这样得了第一名呢?结果在复试后,第一名还是梁守诚。



虽然身体虽然残疾,但是梁守诚仍然热心家乡教育事业一直致力于教育。清宣统年间,在家乡梁坝举办“诚斋书院”,并先后办起“新丰北区高等小学”和“国文专修班”,培养了大批人才。翁源县民国教育先驱、许赓梅先生便是梁守诚的得意门生之一(许赓梅先生早年在新丰北区小学任教,后回翁源创办了私塾“敬业斋”,而后成为翁源县第一所乡村新制小学——敬业小学,并在梁守诚及其兄长许赓桐等人支持下创办了翁源县第一所县立高级小学、第一所县立女子小学、第一所县立(三华)中学,校名专门也是敬请德高望重的恩师梁守诚书写)。





民国17年(1928年),梁守诚任新丰县教育长、代县长期间,积极筹划,创办了新丰县简易师范和新丰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即新丰一中的前身),是新丰县文化教育界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梁守诚先生创办的新丰一中作为文明的使者,承载着中华的传统文化教育,肩负着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文明的重任。在“反帝反封建”“抗日救国”“伸张正义”“争取自由平等”的民国时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子,其中同样来自于梁坝村的梁泗源便是杰出的代表。

梁泗源(1916-2000)新丰县早期党组织和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新丰县黄磜镇梁坝村人,出身于中农家庭。11岁开始前往翁源龙仙镇缝纫店、英德县大镇墟织染店当学徒,14岁在翁源县松塘和翁源县六里私塾读书,16岁在新丰县立第一中学读书。1933年9月至1936年7月,先后在翁源县文光中学、莲塘村学校、曲江县黄岸村私塾教书。


图为梁泗源


1939年1月,他在梁坝犁头围创办抗战学校,同时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到梅坑、沙田、回龙、黄礤等地宣传抗日救国,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3月,梁泗源在马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4月,新丰党组织遭受重大损失,中共后东特委派梁泗源任新丰县联络员回新丰“处变”。他临危不惧,机智迅速地把已经暴露的党员骨干分批转送到东江纵队;对其他还未暴露的地下党同志作了妥善安排,使新丰党组织避免了更大损失。1944年11月,梁泗源任新丰县特派员回新丰主持恢复党组织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使停止活动两年的新丰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1945年6月,根据中共后东特委指示,梁泗源与郑大东等人在马头福水村成立新丰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县内山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使新丰成为东江纵队坚持敌后抗战的区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北撒山东,梁泗源与龙景山、郑大东等人留在新丰坚持待命。1946年冬,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成立中共新丰县委员会,梁泗源任书记,并以东纵留守人员为骨干,成立江北人民自卫总队,梁泗源任副总队长。县委成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游击区,发展人民武装,坚持开展自卫斗争。1947年4月, 中共翁江地工委成立,梁泗源为地工委委员。1948年7 月,梁泗源任西北区指挥所主任。





同年12月,西北区指挥所改编为粵赣湘边纵队江北第一支队第-一团(简称北一支一团),梁泗源任团长兼政委。1949年1月,成立中共新翁佛边区县委员会,梁泗源任书记。同年6月13日,北一支政委邓楚白率领主力四团和梁泗源领导的一团,在东二支二团配合下,一举解放新丰县城。梁泗源任新丰县军管会主任。6月下旬,东二支二团奉命撤销,合编于北一支一团,梁泗源任政委。7月,撤销中共新翁佛边区委员会,恢复成立中共新丰县委员会,梁泗源任书记。从此,他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和生产建设。1951 年6月兼任新丰县人民政府县长。1952年6月, 梁泗源调离新丰,到中南局党校学习。从1944年到1952年,梁泗源任新丰县委书记长达八年,为新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建立发展、实现新丰全境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经的梁坝作为粤赣湘纵队北江第一支队战斗的游击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23名革命战士,为缅怀先烈,在村旁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亭。亭内正中刻有在梁坝村牺牲的烈士英名和遇难村民名单,磊磊巨石、虬劲古树、苍茫土地庙和壮怀不已的亭组合成的碑亭。





两旁配联:“流血沙场葬骨不求桑梓地,筑亭梁坝荣名留说杰显人”。气宇轩昂,光明磊落,肃穆庄严。亭内正面镶“革命烈士纪念碑”,配联:“奔走风尘因蒋贼,牺牲性命为人民”。苍山常老,溪水永流,万物更迭,生息绵延,英灵不殒,令人钦佩。



为新丰教育文化及解放事业做出突出的革命老区,如今的梁坝至今保持尊师重教,爱读书、爱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精神风尚。梁坝村小学(镇泰小学)至今还有130位学生就读,在整个山区地区是不为多见,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各界人士关怀这群孩子,让他们得到更多获取知识文化的渠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有历史文化传统古村落,不得不提一项民间文化-纸马舞,我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翁源礤下传入,在新丰已有170多年历史,广泛流传于黄磜镇高群、三坑、梁坝、黄沙坑等村。



纸马舞由10多人组成演出队(称为马队),其中分马童、骑手、仙女(挑花篮)、花棍。舞蹈动作与队形摆布全靠马童引路指挥,马的奔腾跳跃,全在于骑手双脚的跑、跨、跳、跃来表现。纸马舞有唱有跳,锣鼓伴奏,气氛热烈,多为庆贺性表演。唱词通俗易懂,曲词与锣鼓节奏基本固定。马队的组织形成,则根据人员多少而定,可单马或双马出现,但表演形式不变。



抗战时期,我县早起党组织和武装斗争领导人梁泗源组织的“抗日纸马宣传队”在各地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激发了大众的抗战热情。现在一般在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在广场、街道、禾坪表演,主要进行娱乐、拜年、联谊等活动,营造祥和快乐的喜庆气氛。



我们了解到韶新高速会在翁源周陂设立出入口,到时梁坝村连接珠三角及韶关地区的交通将更加便捷,这将会对梁坝村的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带来契机。



最后我们新丰家园网祝愿梁坝村人早日将家乡建设成为美丽的村庄,让村民更加富裕幸福!


部分图片来源:文话新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支持 反对 微信

广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掌上论坛| 新丰家园网

© 2004-2018 新丰家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粤ICP备2024327970号 网站联系QQ:89919308 电话:0751-22895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