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46|回复: 4
|
新丰“龙皇宫出行”及其文化功能
[复制链接]
|
|
新丰县有一个地方叫梅坑,梅坑这个地方有一座叫“龙皇宫”的小庙。这座小庙每年都要隆重举行名为“龙皇宫出巡”的祀神、娱神仪式,久而久之,这个仪式成为当地一道神秘而瑰丽的民俗风景。梅坑“龙皇宫”这座小庙每年都要隆重举行“龙皇宫出巡”的祀神、娱神仪式,其活动有一定的基本程式。其融合了华夏民族共同的民俗活动“划龙舟”的部分规制及客家地区“六月六洗菩萨”民俗活动的部分程式,体现了客家文化中多神崇拜的特质。
一、龙皇宫的历史
相传在清道光年间,梅坑河两岸,历年水灾频繁,天花、瘟疫流行,飞鸿遍野,民不聊生。清道光年间,梅坑街后山大松树上一只小鸟,叫声凄厉,且连续三天,使人惊悚。恰巧,一道士云游至此,对村民指点说,这是从湖南单竹坑游来的龙皇,特来此地治理水灾、驱邪除魔,只要建一座龙皇庙让它居住,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三举办一场“龙皇出行巡游”活动,可保年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于是,在族中长老带领下,群众捐款捐物,在三棵大松树旁建起了一座龙皇庙(又称“龙皇宫”),并于当年举行“龙皇宫出行”活动。此后,梅坑一带果真年年风调雨顺,村民祥和幸福安康。此风俗遂得以年年沿续。清咸丰元年(1851年),群众踊跃捐献财物,又将龙皇宫迁至梅东村暗径梅坑河北岸(现址),面积达170平方米。从此,龙皇宫香火更盛,“龙皇宫出行”活动亦更加隆重有序,热闹非凡。
1939年12月,日寇侵犯新丰梅坑,国民党教导团1200多人,顽强阻击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日军7000余人的多次猛烈进攻,日寇死伤达数百人,后教导团安全撤退。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情势下,教导团能安全撤退,当地百姓认为是龙皇显灵保佑。而日寇以伤亡数百人的代价占领梅坑后,听到老百姓这种说法,恼羞成怒,便把龙皇宫烧掉了。1943年,村民们凑钱将龙王宫修复。
新中国成立后,受无神论影响,“龙皇宫出行”活动被禁止。“文革”期间,“破四旧,立四新”,龙皇宫遭到严重破坏。1992年,群众自发集资将龙皇宫再次修复完善。1993年5月,“龙皇宫出行”恢复公开活动,延续至今。
二、龙皇宫诸神及其职责
名之为龙皇宫,但龙皇宫里高高在上的不只是龙皇(王)这一尊神灵,还有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公、梢婆(这两位实际是“工作人员”,占了神的光)等诸神。诸神之中,主神龙皇实际就是龙王,专管兴云布雨,所谓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盘古(王)是瑶族的图腾神,把盘古(王)一起供奉在龙皇宫里,一方面说明,梅坑这个地方,实际上以前是瑶族的地盘,只不过后来被汉民(客家人)给占据了,盘古王神像的存在,是为后人昭示着这个地方瑶族文化的一些历史痕迹;另一方面,我国创世神话之中传说的开天辟地的神,实际上也被当作为我们民族的祖宗神,供奉盘古与客家人祖宗崇拜的文化特质有关,客家人对自己的列祖列宗,一生都怀有崇拜敬畏情结。垌主实际上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此处就应是瑶族吧)的首领的称谓,不知道什么时候给转化为神了,此神也就是土地神,城隍是更大的“土地神”。客家传统社会是农业社会,对土地神特别崇拜,祈求土地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后土地神职能又发展成为客家地区的财神、保护神等等,功能无所不包,老百姓一有急难,首先求拜的就是土地神。禾花仙女则是岭南土产的俗神,对她的崇拜,以西江地区的云浮、肇庆等地为流行,其职责同样是护庇一方五谷丰登。
三、“龙皇宫出巡”的基本程式
“龙皇宫出巡”活动主要流行在梅坑镇附近的梅坑、梅西、梅南、梅中、梅东、张田等村。活动的举行,160多年来均固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三,历时三天。其活动基本程式是:
四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将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公、梢婆等等诸神(木雕)请下神台“净身”(供奉在神台上都是泥塑神像,高大威猛不说,也不能以人力杠抬,更不能沾水“净身”,于是,就按照泥塑神像的模样,以木雕成迷你诸神。这些迷你木雕神像平日就一起供奉在各自本神下面的神案上)。以前是请诸神(木雕神像,下同)到梅坑河“净身”(现在龙皇宫前龙头喷泉),这时村民也都会下河去互相泼水嬉戏。
五月初一上午,在诸神面前,传承人“跌过信靠”(向龙皇征求其意见的一种卜筮行为),求得龙皇恩准,依次将前一天已“净身”梢公、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婆诸神等(木雕)请上龙船后,九时开始,按照固定行程出行。出行队伍由两个“发粮人”、“铁将军”开路,其后依次是两面头锣,两块“回避”、“肃静”木牌,再一人扛“龙船”,侧旁举罗伞,又举两根象征“龙皇宫出行”标志的龙头、两把玉葵扇、两个宝葫芦、两面照妖镜、两只金瓜锤、两只铁瓜锤、两块各阴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竹简,后面跟着一担花篮、一面横额、一面龙旗、一担香炉、各色彩旗、八音等,浩浩荡荡近百人,场面十分壮观。出行队伍所到村落,须设“码头”,两旁挂花托,中间摆香宴,族中长老携众乡亲排列,舞狮迎接,燃炮送行。至初三下午五时回到龙皇宫后,又一次为诸神“净身”,再将诸神请上神台。活动有的固定行程,即初一日上午9时从龙皇宫出发,经过梅坑街、梅西村、梅南村,在梅南村曾屋角(地名)过夜。初三日上午9时则从谭屋村出发,经梅中、梅东、张田村,回到龙皇宫。其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出行。五月初一上午九时,传承人(主持人)“跌过信靠”,求得龙皇恩准,依次将梢公、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梢婆诸神等请上龙船(木雕小龙船)。出行时,依次两个“发粮人”、 “铁将军”开路,两面头锣,两旁各举两块“回避”、“肃静”木牌,一人扛着载有龙皇诸神的小龙船,侧旁一人撑一把罗伞(黄琅),两人举着两根象征“龙皇宫出行”标志的龙头,两块宝扇(龙凤扇或玉葵扇)、两个宝葫芦、两面照妖镜、两只金瓜锤(尖顶)、两只铁瓜锤、两块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竹简,一面横额,一面龙旗、举着各色彩旗、八音等。送行队伍近百人。
接待。所到村落须设“码头”( 先前设在各村祠堂门口,后改为各村村口)并舞狮迎接,两旁挂花托,中间摆香宴,族中长老携众乡亲排列拜祭诸神。且以点心、茶水招待随行人员。安排过夜的村还要唱戏迎庆,并负责接待数十随行人员的食宿。
送行。继续前行时放鞭炮送行,这时锣鼓喧天,狮舞蹁跹,鞭炮齐鸣,为龙皇诸神送行。
所到各村皆是如此,直至初三回龙皇宫前再一次为龙皇诸神“净身”之后回到原地,活动结束。
四、“龙皇宫出巡”的文化功能解读
新丰县在梅坑一带农村主要民俗活动是供奉龙皇诸神,每年除龙皇生日、清明节、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中秋节、冬至节、春节、元宵等主要节日拜祭外,“龙皇宫出行”是当地民俗活动的高潮。
“龙皇宫出巡”是客家地区新丰的一项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其融合了华夏民族共同的民俗活动“划龙舟”的部分规制及客家地区“六月六洗菩萨”民俗活动的部分程式,是将民族传统的端午“划龙舟”活动与时间上接近的客家地区传统的“六月六洗菩萨”酬神祈福活动合并了在一起,一次活动就代表了两个节日,体现了客家文化中的实用主义的文化特质。在活动中,文化功能各有所别的龙皇、盘古、垌主、城隍、禾花仙女诸神被一股脑放置于龙舟上,又体现了客家文化中多神崇拜的特质。其形式独特新颖,独具地方特色,颇具文化厚重感,影响深远,对研究当地历史及客俗文化、民间信仰等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周英阳
╈╈ |
|
|
|
|
|
|
|
欲说还休 发表于 2013-8-11 06:44
1939年打到梅坑...战线拉的那么长...补给也是个致命问题...虽然武器精良也属找死...
不是有汉奸嘛。哈哈,据说现在偷搞稀土的也是汉奸,因为鬼子那里奇缺这东西做先进武器。而偷采的稀土很有可能是卖到鬼子那,如果真是能以汉奸论罪,不知道还有几个人敢采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