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觉得那是光晕,是当时的灯光反射造成的,但你说当时没光.晕 |
|
|
|
|
|
|
|
有的,你注意到前面的观众了吗?那些闪光灯的反射光! |
|
|
|
|
|
|
|
综合楼上各位的看法,今天上楼顶做了试验,得出的结论就是:光斑是由于飘浮于空气中的细微尘粒+闪光灯,所造成的~!微尘平时我们看不见,但在强光下,跟旁边的亮度相差太大,便无所循形了。最常见的就跟我们用手电筒打向天空,能看到一道光柱。当相机闪光时,从相机侧面看过去,就能看到一粒粒的小尘粒,罪“灰”祸首。
“笑脸月”由于空气污染和城市灯光大强,看得很蒙胧,只看了个大概,有点失望。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次大家有什么问题,我再陪大家一起研究~![s:59] |
|
|
|
|
|
|
|
出现“白斑”问题是由于使用闪光灯造成的。而且镜头和闪光灯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白斑”现象。当然这也和镜头和闪光灯之间的位置有关系,而在中焦端和长焦端“白斑”现象依次减少,到了长焦端“白斑”现象已经基本没有了。建议大家通过固定相机,延长曝光时间的方法来避免“白斑”问题的出现。 |
|
|
|
|
|
|
|
原帖由 小枫 于 2008-12-4 04:11 发表 ![]()
出现“白斑”问题是由于使用闪光灯造成的。而且镜头和闪光灯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白斑”现象。当然这也和镜头和闪光灯之间的位置有关系,而在中焦端和长焦端“白斑”现象依次减少,到了长焦端“白斑”现象已经基 ...
小枫同学的“而在中焦端和长焦端“白斑”现象依次减少”这句话太有值价了,一言惊醒梦中人!这也解析我之前另一个疑惑:就是其中有个别几张同样开了闪灯,但竟然也很干净。当时是想可能在那时镜头前的空气中很干净,没有粉尘的存在!(但事实上怎么可能呢~[s:52] )。原来当时注意力都放在了是否开了闪灯,忽略了焦距的关系~!!!可以的话,我要申请L版给你加分!!!~[s:67]
经重新对比发现,真如小枫同学所说,随着焦距的拉长,“白斑”也逐渐消失。太高兴了,终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但同时还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随着焦距的拉长,光圈也跟着相应变小了,而曝光时间不会变长?[s:24]
相机ixus40 三倍光学变焦5.8~17.4mm,同时下面这组片(全部有开闪灯)也可以做你显示器的分辨力的测试,如果你有兴趣的话~![s:19] |
|
|
|
|
|
|
|
网上找的相关资料:
使用数码相机特别是小机型的朋友,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黑暗环境尤其是夜晚在室外,开闪光灯拍摄时,最终出来的照片上会出现几块半透明的白色斑点。最开始的时候,这个问题是在各大摄影论坛上,被很多遇到这种问题的网友发帖提问。遇到这种问题的网友,多使用的是卡片或者便携式数码相机。对于为何出现白斑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相机镜头或者是感光原件的质量问题。而大部分的网友认为之所以出现白斑问题,是由于使用闪光灯拍摄造成的。
白斑问题非常严重
也就是说在黑暗环境中使用闪光灯拍摄时,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和悬浮颗粒物,被闪光灯的光照亮,最终的照片上就会看见类似于光晕的斑点。而且由于对比度的问题,环境越黑暗这些白斑在照片上就越明显。卡片机和便携式数码相机,由于闪光灯与镜头的距离较近,因此出现这种现象的几率更大。另外由于目前消费级数码相机闪光灯,输出功率都不是很高,在黑暗环境中使用还容易造成照片整体曝光不均,也就是近处很亮而远处依然是漆黑一片。
既然出现白斑问题在于使用了闪光灯,并且使用闪灯还容易造成整体曝光不均匀的现象。那么在黑暗的环境中,怎样在不用闪光灯的同时也可以保证照片正确的曝光呢?方法有两种。
富士F30 ISO 3200情况下拍摄
一是通过提高感光度,其实大家在夜晚使用闪光灯一是为了提升亮度,二来也是为了避免手持相机抖动对于成像的影响。而感光度可以提升CCD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减少曝光时间提升快门速度,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抖的目的,这也就是目前很多相机所宣传“自然防抖”。
并且使用高感光度拍摄,不仅能防止白斑的产生,让照片的整体曝光比较均匀,还能减少闪光灯的使用节省电力。2006年以来,高感光度已经成为家用型数码相机的大趋势,例如富士公司推出的F30,其感光度高达ISO
3200,让感光原件对于光线的反应达到了空间的灵敏度,即使在夜晚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不使用闪光灯也可以拍摄出清晰明亮的图片。
固定相机延长曝光时间
当然,如果您的相机购买的比较早,感光度并不是很高,那我们还可以通过延长曝光时间,来获得充足的光线让曝光准确。我们知 |
|
|
|
|
|
|
|
那是因为空气中有尘,在低照明的情况下由于DC的CCD感光源细小,所以在开闪光噶时候会闪到尘,在照片上看到的点点就是这些尘噶反光造成的,原理跟红眼有点相似。有机会你们都可以试下。[s:4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