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去登山的N个理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5:2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丰家园网,新丰百事通。

去登山的N个理由

 

 

是啊,人为什么要去登山呢?

  想了一下,似乎有六大理由。

  这第一个理由应该说是享受。登山有什么享受?多了去了。谓予不信,请听我分解。

  地势高者为山。高有什么好处?站得高,看得远。这一点,平原是比不上的。平原一马平川,什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山却不同了。起兀,巍峨,逶迤,险峻。而且,山上多有奇石奇树奇水奇草奇花,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凡在高山上生长的植物,在平原上是较为少见的。

山的形状本身就能勾起人去登山的欲望。由于山高,给人一种与上苍更为接近的联想。因此,站到山巅之人,都有一种自豪感,以为自己可以雄视天下。杜甫不是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句吗?中国古诗文中,描写登山之作不知有多少。

山上有氧。“带氧运动”,这是今天人的说法。工业文明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太严重了。今年联合国发起了一个运动,希望在全球植上10亿棵树,以此宣示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回。大气层中对生命极具价值的臭氧,被破坏了,出现了一个大洞。上帝看见此洞肯定会发笑。说你们人类真是太不会过生活了。给你们一个好好的大自然,却被你们破坏殆尽。真是败家子。想当初,亚当夏娃他们不过是偷吃了禁果,现在倒好,伊甸园里连这种果子都不多长了。因为长果子的环境越来越差了,植物也不是“刍狗”,它也需要关爱啊。

第二个理由是征服。人类是有征服欲的。征服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将那些比自己高大的强壮的威猛的征服了,才算得上是征服。当今人类以攀登珠穆朗玛峰为荣,因为它是地球上第一高山。征服不了此峰,征服第二高峰第三高峰,或者当地的高山也是不错的选择方案。总之,山是可以被征服的,因为它只是静静地等在哪里,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不像人类,特别是女性,富于变化,令男性“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征服的欲望可能只有人类才有,或者说人类为甚。动物就少有这种精神需求。然而,有些动物却比人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候鸟迁徙,哪个不是天高任鸟飞?可是,鸟在上空飞过无数回,经过无数高山大河,却只把印象留在自己的脑海里,而不能像人这样传达给同类。

第三个理由是挑战。在人的全部生活中,登山有着某种象征。实际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向上跃升的过程。为什么陶渊明觉得“今是而昨非”?因为今天站在比昨天更高的位置上。

  山高不好攀登。登山是需要体力与耐力的,而人恰恰喜欢考验自己的这两种能力。动物只会为了觅食而登山涉河,只有人类可能纯粹出于审美的需要而去登山。人喜欢挑战自己,而山却不经意地成了人类挑战自我的实验室。现代生活使人的好多功能退化了,体力上的退化可能是最为明显的。当年,人们讥笑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有多少人尚能“四体勤,五谷分”呢?虽然珠穆朗玛峰不过8800多米,但人类能够登上第一高峰的只能数以百计。不知这是人类的骄傲还是人类的羞辱?

  第四个理由是获取。山上有好东西。有的人登山并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去找药材,去伐木,甚至去打猎。人号称万物灵长,但人须臾也离不开万物的扶持。不仅吃的,住的,穿的,要靠万物,得了病,要医治,还得从万物身上去想招。中国的神农是一个了不起的具有超验性的特殊人物,他亲尝百草,然后告诉同类哪些可以治病,治什么病。自神农以降,具有这种功能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今天出了什么爱滋病等疑难杂症竟无药可医。伐木是人的一种很自私的行为。人家大树长了百余年甚至数百年,你却一斧头下去要了它的命。这也伐那也伐,到头来,树被伐得差不多了,沙漠化也就如影随形了。而打猎曾经是人类赖以为生的活路。在丛林法则中,适者生存,倒也不怪。但是,当人类通过其他途径完全能够解决食物问题后,再去猎食野生动物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但人类却噬杀成性,食草动物变成食肉动物。偏偏这些动物多半活动在山林之中。于是它们就遭了殃。如果没有山,也许动物们就不至于濒危。你看海洋生物就比陆地生物幸运得多。人类在海洋下手的能力还显得弱些。

  还有一种猎取,就是对自然风光的猎取。古人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对今人而言,对自然风光的猎取是幸福值的构成部分。今人弄出来的什么人生必去的三十个地方、五十个地方云云,就是一种勾引。它们常常弄得你心里痒痒,总想“一览众山小”,“归来不看岳”。

  这第五个理由似乎是逃避。人逢乱世,无处藏身,只好向山林而去。古人——当然是指做官的或者文化人,有一种情结,就是归隐山林。有时候,险峻反而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当年,八路军的兵工厂就建在山西武乡的大山里。为什么?因为建在深山老林里,不容易被发现,即便被发现了,也容易转移,至少人的安全度大为提升。据说,当年汉留侯张良为逃避汉高祖刘邦(有说是吕后)的追杀,被师父黄石公搭救,藏匿于现今湖南的张家界,子孙后代繁衍成大姓。在滇西南的一些深山里居住着一些南明遗民,他们是为了逃避清兵的追杀而躲进来的。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可是,“911”事件都过去五年了,至今还没有抓到本?拉登。为什么?拉登也没有高端武器,所能依赖的只有大山。

  还有一个理由,且称它为宣示吧。山具有某种宣示性,能够满足帝王的政治需求。把山与人间事联系起来的第一人就是秦始皇,他特意给山封禅。秦始皇统一中国封禅泰山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也都来此举行封禅大典。自此,山与人一样,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了。这是中国特色,外国比不了。

同时,山常常成为佛、道两教之地。为了弘道弘教,僧人道士遍访山林,将华夏名山细细访寻,故有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之出。道教名山更多,崂山、武当山、青城山、齐云山、龙虎山,皆入其谷。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皆有借山宣示的意味。山与教相为呼应,形成一体化的意蕴。

对于不信教之人,山也有逃避的功能在。原因恰在于工业文明的附属物——节奏快、精神紧张、压力大等等,难以排泄,而山总能悄悄地充当发泄物。现代人通过登山,给自己释放精神压力,使自己暂时逃避工作压力,让身心得到暂时的放松,是登山客日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文明自有它的好处。你看,过去你攀登不上去的高山,现在通过索道览车将你速速送到山顶,减去了你的登山之劳顿,捎带给你的是满目青山夕照明,是云蒸霞蔚,是原驰腊象,是鬼斧神工,是雄性的豪放,是雌性的婉约,是对远古造山运动的冥思遐想,是对自然的顶礼膜拜,是对人间的藐视,是对生命的超脱,是对友情的珍爱,是对文思的激发,是对画意的吐纳,是对哲学的扬弃,是对佛,对基督,对真主,对天地之间诸神灵的感怀,如此以往,无穷尽也。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支持 反对 微信

广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掌上论坛| 新丰家园网

© 2004-2018 新丰家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粤ICP备2024327970号 网站联系QQ:89919308 电话:0751-22895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