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奥数”极端化与升学捆绑在一起,使“奥数”学习变成单纯的应试需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也只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一些中小学生在知识性教学中被减下来的负担,又在技能教育中被加了上去。“素质教育”成了“什么都要会一点”的代名词。如此,根本达不到“减负”的真正目的。
“只要改革就有希望” >>
政府对减负历来很重视。
然而为什么效果不好?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苏州市委主委刘振复认为,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导致了激烈的升学竞争,但这还只是表面原因。激烈的升学竞争背后是深层次的就业竞争,社会对人才高学历的要求;而这种就业竞争、高学历要求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在社会减负的呼声中,学校有减负的愿望,也有苦衷。”刘振复说,学校校长头上有几个“率”:升学率、重点大学(或重点中学)入学率、各种竞赛得奖率。校长往往通过考核、奖惩把这种负担层层转移到教师头上,教师又用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落实到家长和学生身上。“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不改变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想谋求发展的学校都不可能真正去减负。”
社会需要研究和建立科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现阶段一系列减负措施的出台并非徒劳,只要改革就有希望!”刘振复说。
卩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