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5|回复: 1
|
名利双收才是真富贵
[复制链接]
|
|
[align=center][size=4][b]山西十余煤老板15亿捐政府[/b][/size][/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size=4]汾阳煤老板六亿投教育[/size][/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孔祥生出资近亿元修建的汾州府文庙[/align]
煤改过后,山西煤老板如何转型,一时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吕梁汾阳市,一群煤老板组成的转型协会,却不约而同投向了公益事业。4月15日,汾阳职教中心在汾阳市东关村举行了奠基仪式。这项总投资6亿元的教育工程,由该市“退役”煤老板全资修建。在当天的奠基仪式上,出资方代表孔祥生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把职教中心修建成汾阳市教育事业的样板工程,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满意放心。煤老板投身见效慢的教育事业,得益于一年前成立的“汾阳市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联合协会”,和汾阳市政府作出的巨大努力。为了把煤老板手中巨资留在当地,汾阳市市委书记王志强号召他们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并以汾阳的历史文化名人朱之俊为例,“汾阳历史上富人很多,但留下名声的,唯有修文峰塔的朱之俊。”在这一号召之下,当地十几名煤老板热血沸腾,纷纷将钱投进了公益事业。目前,汾阳众多煤老板已经确定资金15亿元,用于投资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诸多产业。
[b] 15亿捐给政府[/b]
在奠基仪式结束前,与会嘉宾拿起铁锹把土铲进挖好的大坑。
和一些嘉宾的例行公事相比,孔祥生的动作显得特别专注。他用力将铁锹插入黄土,缓缓铲起,把黄土撒入坑里后,还要扶扶眼镜,向坑里张望,然后再慢慢地重复。直到所有嘉宾都转身离去后,孔祥生又铲了两大锹土,才拍拍双手,大步走开。
这个预计投资6亿元的项目,由孔祥生等几位“煤老板”共同出资修建。建成后,可容纳6000余人,远景规划500亩。其中一期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预计投资4亿元。
距离奠基现场千余米外,是2008年7月破土动工修建的汾州府文庙,投资者正是孔祥生,出资近亿元。
据了解,汾阳现有4所中学,两所在县城,两所在农村,由于年代久远,建筑规模小,容不下多少学生就读,致使不少学生离开汾阳去读书。职教中心建成后,将改变汾阳人才外流的窘境。
而这只是汾阳众多煤老板投资非煤产业的其中一部分。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有7名企业家投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总投资5亿元;7名企业家投资兴办第四高中、第五高中、市职教中心、民办学校等教育事业,总投资5.23亿元;2名企业家投资兴建汾州府文庙、汾阳王府等文化产业,总投资1.1亿元;2名企业家投资改建市万人体育场,总投资3000万元;1名企业家投资兴建汾阳广场及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应急避难场所,总投资1.9亿元;1名企业家投资五星级开元国际大酒店,总投资1.4亿元;1名企业家投资绿色食品产业,总投资5000万元。
煤老板退出产业后的这笔资金投入公益事业,与当地政府的努力有关。
针对汾阳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汾阳市委书记王志强曾指出,投资不足,是导致汾阳发展速度不快的主要原因。如何引导这笔资金,并为当地转型发展服务,成了政府的当务之急。
孔祥生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汾阳市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联合协会的发起人,与王志强座谈几次后,孔祥生与他的同伴,决定把钱留在汾阳。“造福汾阳百姓。”孔祥生说。
“我们投资的15亿中,一大部分是要捐给当地政府,就不打算收回成本。”
[b] 有钱了,还要有名才叫富贵[/b]
打动孔祥生及他的朋友们,让其心甘情愿地将15亿巨资投给无回报甚至亏本的公益事业,是汾阳市委书记的一句话。
座谈会上,汾阳市委书记王志强还搬出了汾阳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明末进士朱之俊,理由是他倡议集资建成汾阳地标建筑——中国第一高的古塔,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
王志强的提议,在孔祥生的心里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像朱之俊一样,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是王志强对汾阳煤老板的一句忠告。同时,他还专门请这些老板们吃饭,鼓励他们在汾阳投资,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并承诺政府分期回购这些投资。
孔祥生投身煤矿十余年,对“煤老板”这个身份已经极为痛苦。
孔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开煤矿的日子是在害怕中度过的,“什么都怕,怕官员、怕村民、怕出安全事故、怕记者,每天就是请客吃饭送礼,应付各行各业的人。我是一个要强的人,但那会儿压根要不起这个强啊。”
事实上,煤老板在迅速积累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钱有的是,但过的却是富而不贵的生活,挖国家的资源饱了自己的腰包,人们恨你、看不起你。”外界对于煤老板的评价,孔祥生非常厌恶,不仅在生产生活中低人一等,甚至精神上也低人一等。
[b] “做一个有名气的富人”[/b]
即便山西煤改过后,手握巨资的煤老板们下一步该 “走什么路、从什么业、做什么事?”一时无所适从。无论楼市、股市,还是各投资行业,无不借此题材炒作本行业将因此受益多少,纷纷以此为卖点吸引眼球。一时间,山西煤矿主的囊中之物成为全国追踪的“香饽饽”。
孔祥生对此极为反感,“都是炒作”。
孔祥生说他挺佩服王志强的,“他发现了汾阳发展的缺陷和根本问题所在,也了解我们这个群体的想法。”
2010年初,由汾阳24位煤老板联合组成的“汾阳市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联合协会”成立,这是山西煤改后首个集体亮相的转型组织。
汾阳市对 “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联合协会”的成立,亦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全市工业经济大会上专门下发了 《关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鼓励社会资金集中上马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和产业政策允许的项目。对经合法审批程序批准上马的大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以1000万元投资为起点,每投资1000万元奖励1万元。对高新技术项目,按常规项目的3倍标准奖励。
政府的尊重让孔祥生有了底气。改行的煤老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前段时间,有人找到孔祥生,要给他工地上送水泥,说自己是某局的。
“你要是正常的生意,没准我还会和你做,一开口就说是什么什么局的,我就告他这生意不做了。要在以前这生意肯定就包给他了,但现在我做的是有益人民、问心无愧的事情,你为什么还要拿职能部门的身份来压我呢?”孔祥生说。
[b] 吕梁教育中的煤老板身影[/b]
在吕梁,煤老板投身公益,以求和善于乡人的事例,并非起于汾阳。
中钢集团董事长袁玉珠、柳林富豪邢利斌、前山西首富贾廷亮,这些鼎鼎大名的富豪都先后斥巨资投入教育事业,民间资本在吕梁教育事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1988年,袁玉珠设立中阳县教育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随着山西中阳钢铁集团的不断发展,袁玉珠的捐款越来越多,从2005年开始,中钢更是包揽了中阳县全体高中学生的学费。
2007年,贾廷亮投资4亿元新建的吕梁高级中学开始招生,在谈到办学初衷时,贾廷亮说,“我小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机会上学,从赶驴贩运货物起家,然后炼焦、开煤矿、建电厂,经过近30年打拼,有了几十个亿的资产。这既沾了党富民政策的光,也靠了吕梁丰富的煤炭资源。吕梁是贫困老区,孩子们上学难。教育是基础,孩子是未来。我就想把挖煤炼焦赚的钱建所高标准学校,让孩子们身居吕梁山,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b] 民间资本进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b]
巨资打造硬件、高薪聘请名师、给予优生各种优惠补贴,不差钱的煤企将金钱的力量在教育事业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招来不少非议。
前几年,吕梁某煤老板投资的学校花大钱从当地公立学校挖教师、挖学生,优秀教师学生纷纷出走,一度使当地公立学校面临无师可用、优秀学生断档的窘境,严重影响了公立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直到有关部门的介入,挖墙脚乱象才得以缓解,“挖人可以,但不能在一个学校集中挖,可以分专业在各个县市分别招聘,招生也最好招应届毕业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好好打磨出成绩。”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果搞乱秩序,那我宁愿不要你这个学校。”对于乱象,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的态度十分明确。
但和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还是有着不少的优势。
“在激发教师、学生活力方面,公立学校受限于体制明显不如民办学校。领导不敢放手去管、去干,局限性很大,等于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体制灵活的民办学校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效果反而更好。”
不可否认,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介入教育事业,在对公立学校造成冲击的同时,也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两者之间形成竞争后,更有助于教育的发展。
对于民办教育的未来,成锡锋还是持肯定态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并不一定有智夫,拿钱激励短时间内可以奏效,但长期以往还是要形成循序渐进,在有钱做支撑的情况下,不断完成自身内部管理建设,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