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63|回复: 5
|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成功发射探空火箭
[复制链接]
|
|
“三、二、一,点火!”在倒数声中,一枚承载爱好者梦想的火箭腾空而起,瞬间进入云霄,天空留下了一道燃烧后的轨迹。7月29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胡振宇(参见南方日报2013年1月9日报道《“火箭少年”胡振宇:业余火箭对空发射无先例可循》)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将自制的火箭发射升空。据了解,这枚火箭是“目前国内业余界总重最大的固体探空火箭”。 南方日报记者 闫昆仑
火箭直上4000米云霄
7月26日:胡振宇一行20多人抵达沈阳,并于次日前往内蒙古确定发射场所。这群业余火箭发烧友基本上都是“科创论坛”的注册会员,在此之前,胡振宇团队已于2012年10月完成了此次所要发射的固体燃料火箭“KCSA-TOP”的90%主体建设工作。7月29日14时,该火箭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处荒漠中成功发射。
7月27日:7人组成的发射场考察小组驾车从沈阳出发深入内蒙古荒漠深处,路途艰辛,直到次日凌晨才确定发射场返回市区,胡振宇说“这是保证安全的必要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能省”。
发射前夜:胡振宇对火箭进行最后调试,直到次日凌晨4时。1小时后,大家将发射架等设备装车前往内蒙古发射场。作为零号指挥员,胡振宇在距离发射架约30米处的掩体后使用对讲机与观测点确认准备就绪,进行发射倒计时。
发射视频:据网友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点火大约1秒后,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入全功率工作状态,火箭腾空而起,燃料全部燃烧后在空中留下一道长轨迹。在飞至约4000米高空后,火箭进入云层超出视线范围。在火箭发射约5分钟之后,接触地面警戒,胡振宇的团队在现场进行地毯式搜索残骸,目前已收回火箭头锥一枚,结构完好。
发射成功疑难破解
“12万赞助做的火箭终于飞上去了,虽然残骸没有全部找回,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这是胡振宇团队成员张鑫宇在总结这次火箭发射时发出的感慨,在此次的火箭发射试验中,张鑫宇和胡振宇一样担任了“零号”指挥的角色。
胡振宇等待这次发射已有半年多了。今年1月,胡振宇团队成功制作出“KCSA-TOP”火箭,这枚火箭总重约为50公斤,总长不到3米,射高约为4.5千米。在此前,项目团队一直通过电脑模拟及地面试车实验,原本打算正式发射,却在发射前一天被有关部门紧急叫停。
今年4月,胡振宇获得赞助的项目到期结束,2个月后,项目组团队也由于经费及进度问题解散。该枚火箭发射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及集资工作均由胡振宇一人承担。胡振宇说,这是“目前国内业余界总重最大的固体探空火箭”。
“YT4的技术可靠性也受到不小的质疑,甚至引起了技术层面上的争执。可就在7月29日下午2时许,在点火器按下的一瞬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应有的答案。”胡振宇在“科创论坛”上写下了这次火箭发射的心得。同时,他也说明此次成功的发射活动并非完美,尚有许多可以改进和优化的地方。
发射申报像走钢丝
经过两年多漫长的反复实验和等待,最终火箭发射获得成功。尽管如此,胡振宇也承认,此次发射并没有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因为“没有单位愿意去批”。
对于选在内蒙古荒漠进行发射,胡振宇表示,“只有这个地方150公里范围内没有航线经过。”为了找到合适的发射场地,胡振宇曾先后向省内外多个部门发出申请,希望能够获得发射批准,但最终还是没有部门批准,国家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南分局运行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要“依法监管军队和民航的空中飞行器”,但科创航天团队的“火箭”并不在他们监管的范围之内,尽管如此,出于安全考虑,空管局希望他们“不要发射”。
对此,胡振宇特意查询了相关法律法规,均未能找到发射火箭所需办理的具体手续及申请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提到“修建固定或者临时性对空发射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批准;对空发射场的发射方向,不得与航路交叉。”因此,胡振宇只能选择“在没有确切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以主动避让航道、做好本质安全性为原则进行探空实验。”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
χχ |
|
|
|
|
|
|
|
需要他们继续成长,将来为我们的空间站运送物资。
/b] |
|
|
|
|
|
|
|
加油。别把与美帝50年差距继续拉大了。
广州副市长:全国科研经费约60%用于出差开会等
[url]http://news.163.com/13/0801/17/95772IJV00014AED.html[/url]
|
|
|
|
|
|
|
|
5#
发表于 2013-8-4 02:1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空管局管不了,除了划出航线的区域整个天空(高空)都是军事禁区,有牌有证的飞机都不能到处乱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