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6-6-6 22:2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又逢高考
高考陪考团工作报告
[家事]高考陪考团工作报告
[em4][em4] 概述:
我家经历了三次高考。今年,我家将在高考的历史上划上一个句号。因此,写下这份工作报告,以此留住记忆。
组团成员:
团长:老爹 后勤:老妈 关工委:奶奶 顾问:老大 参谋:老二 被保护对象:小妹
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谨代表我家2005年高考陪考团向大家作工作报告。我谨向一直以来指导我 们工作并不时提出宝贵意见的亲友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早在大年初一,老爹就在我家公布的《2005年目标与展望》中强调指出,一定把高考工作当作我家今年上半年头号的、重要的工作来抓,全体上下一定要重视起来,要积极组建高考陪考团以解决考生在考试冲刺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要包办除“参加考试以外”的一切事务。《目标》同时提出了详细的组团模式。
老爹作为团长,除负责统筹陪考工作,还坚持每月至少一次到“考生”的学校展开调研、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在两次省质检和学校模拟考试时主动到学校护考,后综合各方面意见及在“考生”的强烈要求下,于高考前一天到学校现场办公,而高考时则在家坐镇指挥各方面工作。
老妈负责解决“考生”日常生活等细节问题,每天“考生”回家,老妈都要奉献上一碗鸡汤,上学时又往她书包里塞一罐肉松,奶奶则不定时对“考生”苦口婆心地展开“安全教育”和“淑女教育”。
我家一般在每周六晚上七八点召开电话会议,若不是有急事,其他时间不互通电话。在深圳的老大和在厦门的我则每半个月左右给“考生”发一封“励志信”,要求她既要保持活力,又不能荒废课业……在众多的亲切关怀下,确保了考生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今年是我家第三次经历“家有考生”,临场经验不可谓不丰富,不似有些初历高考的家长,前因紧张而失误,后为失误而紧张。老大高考时,老爹在县城陪读一个月,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根本就是无益之劳,无功之举。
一般情况下,由我负责搜集有关高考情报及各所大学信息,汇总于总部,经老爹参谋后提出意见,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老爹同时还负有与其他“家有考生”的家庭接触以交换情报。
在“陪考团”的重重保护之下,“考生”总算不负众望,得以正常发挥,以530分的成绩交给了“陪考团”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考试只是陪考工作的一部分,接下来,更紧张的是填报志愿。前车之鉴太多了:老大报了农学结果去搞计算机,我报了电子专业结果去搞文职……今年“陪考团”明确指出,不直接干涉“考生”的专业选择,由她自己选择专业和学校。
“陪考历史”终于可以在一个月后划上句号。最后,我要说的是,每个人在规划自己的前途的时候,只有经历“家有考生”,你才能体会到被关怀与被瞩目、压力与紧张。当家庭与梦想同时向你张开双臂,你被包围在爱的中间时,你的一举一动都触动着家人的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中,在你的家中,你最重要!?
述职报告人:老二
、、 |
|
|
|
|
|
|
|
回复:又逢高考
[em10]我代考得到的同学谢谢你[em4]
[/b] |
|
|
|
|
|
|
|
回复:又逢高考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以下是引用 <B>大菜</B></FONT> 在(<I>2006-7-1 11:17:15</I>)的发言<BR>[em10]我代考得到的同学谢谢你[em4]</DIV><BR><BR>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