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3|回复: 0
|
心肺复苏,大家都要学(急救锦囊)
[复制链接]
|
|
意外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危急的生命,医生还没有赶到,你作为目击者该怎么办?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秒钟抢救,生命就可能获救。在我国,急救知识急需大力普及。为此,我们请到专家来讲授急救知识。本期介绍复苏,我们陆续还将介绍创伤(包括脑外伤、眼外伤、烧伤、骨折)、中毒(食物中毒、化学物中毒、蛇毒)、特殊人群的急救(孕妇、儿童、老人)等,敬请关注。 心肺复苏为伤者赢得生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突发事件,如果目击者有一定的急救知识,特别是初步心肺复苏技能,就能为受伤者的获救赢得宝贵时间。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医师王雪里红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大约每60—100人里就有一人接受过正规的心肺复苏培训,所有医务工作者、警察、消防队员等有机会接触意外伤害者的人都必须掌握,很多工作在地铁、电影院、车站等公共场所的人,甚至司机也接受过这项培训。 王雪里红说,现代医学将有关抢救急症危重病人的所有措施都叫复苏,而公众耳熟能详的“人工呼吸”指的是心跳、呼吸停止时的现场应急措施,往往见于心脏病发作病人,如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溺水、触电者等,一般是在缺乏复苏设备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迅速有效地恢复心脏、脑等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 复苏最好在4分钟内开始 复苏的首要问题是争取时间,时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王雪里红说,复苏开始得越早,抢救效果越好,用“时间就是生命”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如果人的心跳停止超过6分钟,就会出现脑死亡,以后即使心跳呼吸恢复,也成了植物人。一般来说,在心跳停止4分钟之内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后期抢救,这样的病人恢复率最高。所以,在遇到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时,首先应该拨打120请求援助,在等待的过程中抓紧时间进行现场的初期复苏。 复苏的要领和步骤 初期复苏的三大要领是:保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心脏。人工呼吸能临时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胸外按压心脏则可以暂时形成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跳动。具体步骤是: 一、先确认病人脉搏、呼吸停止。 二、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使病人仰卧在较硬的平面上,头下千万不要垫枕头。昏迷的病人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呼吸道梗阻,所以首先要注意清理病人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并将其下颌抬起、头部后仰,这样可以消除因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 三、施行人工呼吸。操作者一手将病人下颌向上抬起,另一只手按在病人额头上,同时捏住病人的鼻子,然后深吸气,向病人的嘴里吹。开始时迅速吹入三四次,以后每5秒钟吹一次。吹的时候,注意不要漏气。 四、胸外按压心脏。按压手法是,找到病人胸骨下1/3与上2/3的交界处作为按压点,将一手掌根放在按压点,另一手掌重叠在前者上,手指翘起,两臂伸直。然后凭借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沉4—5厘米后放开。如此反复操作,挤压时心脏排血,松开时心脏充血,由此可建立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心脏每分钟需80—100次。如果复苏是两人配合,则一人心外按压5次,另一人口对口人工呼吸1次。如果复苏是一个人完成,现行的规范是每按压心脏15次后人工呼吸2次;但最近美国心脏学会有研究,认为每按压心脏30次后人工呼吸2次,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施行胸外按压心脏时,为了保证效果,病人的后背必须有坚实物体支持,最好在地面上进行,如果在床上,要在病人后背垫一块案板。在进行复苏的过程中,应每隔几分钟观察一下病人的呼吸、脉搏和瞳孔,如果病人的呼吸、心跳恢复了,就要立刻停止。 另外,按压心脏的时候,一定要找准部位,老年人的骨质较脆,胸廓缺乏弹性,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造成肋骨和胸骨骨折,否则可能扎到心脏,引起更严重的问题。 “现场的初期复苏知识应该在全社会尽可能地普及,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获得生的希望。”王雪里红主任医师呼吁。▲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12月06日 第十八版)
お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