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打造兴县"引擎"--韶关县域经济发展见闻 --------------------------------------------------------------------------------
韶关日报讯(翟凡 胡思明) 提起新丰,人们似乎觉得它离广州更近一些。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缘优势并未能使新丰受益,在韶关各县(市、区)中,新丰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
守着新丰江源头却过着“穷日子”,如何图变?这一拮问曾盘旋在老百姓的脑海中,更成为新丰历届党政班子寻求发展突破口的焦点问题。在反复的比较与分析中,新丰各级党政形成了“追赶已成定势,而且必须是跳跃式的急起直追”的共识。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新丰的“翻身仗”就从牵住工业化的牛鼻子开始。
集聚物流人流技术流资本流需要打通交通“经脉”,经过上争取省有关部门支持,下自筹资金营造浓郁氛围,如今新丰与省内外的时空连接相当顺畅,尤其是明年将融入广州1小时生活圈,到东莞和深圳也仅需1小时30分。
在强化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后,新丰有了大干的底气。
发展工业需要巨额投入,资金匮乏促使新丰“敢于想过去根本不敢想的事”,放开手脚谋“财源”。凭借“新丰江之源”的天赐秉赋,依托处于韶关边缘、却是对接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区的“桥头堡”优势,新丰大打文化牌,通过教育、扶贫等专项系列宣传活动,将一衣带水、互融发展的理念扩散到珠三角地区。
一个理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珠三角地区许多客商饮水思源,反哺新丰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到“源头”投资置业。为敞开山门迎“财源”,新丰倾力建设高水平的工业园区,吸引工业的空间聚集和产业提升,促使各方面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
今天的新丰工业已非昔日可比。环绕龙头企业而形成的纺织制衣、铸件制造、建材陶瓷、农副产品深加工、五金制造、饮料、电力等七大产业集群,雏形初具,工业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引擎”。
从农业弱县到工业兴县,新丰县域经济驶入“快车道”的重要推力,就是工业经济的飞速跃升。透过韶关市统计月报可以看出,今年1至8月,新丰工业经济总量“日新月异”,尤其是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增幅快速上升的背后,显示了新丰工业经济发展的充足后劲。
发展快并非新丰惟一的追求,他们更看重的是有速度才有质量。数字表明:在构成新丰经济总量的三大产业中,工业比重已经超过农业,跨入工业经济主导县的行列;财政收入逐月走高,以两位数的增长不断刷新全县财力的记录。据县有关部门透露,到2008年新丰工业企业产能大释放时,全县财政收入将翻两番。
在低起点上奋起直追,新丰的可圈可点之处还在于,注重保护江源水质,并以此为切入点,发展新兴旅游业。经过不懈努力,凸显“江之源”生态特色的新丰旅游产业已进入高速成长期,将成为未来新丰县域经济发展最令人期待的“潜力股”。
工业的弱小和落后,曾经是新丰的现实。选准“突围”的主攻点,高扬工业革命大旗,迈大步而不是“平推”,造就了今天新丰超常规发展的不俗佳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