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center]京华时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昨晚因病逝世,享年83岁。(钟欣)
■霍英东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
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
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霍英东:从穷困潦倒到亿万富翁
中新网:霍英东于1923年5月在香港出生,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番禺。7岁丧父,12岁进香港皇仁英文书院,因抗日战争爆发,读至中三辍学。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
1942年协助其母经营有如杂货店。1945年转营驳运业务。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
1955年后,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等,经营地产、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
1961年与叶汉、叶得利、何鸿燊等竞得澳门博彩专利权,创办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为最大股东。1965年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79年被聘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
1981年后,历任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有荣有限公司主席,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货船业总商会首席名誉会长,孙中山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际足球协会执委,国际足联理事,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会长,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会长,亚洲象棋联合会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等职。
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1994年8月任亚洲足球联合会财务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任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1995年12月被推选为第六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
1985年任香港特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92年3月被聘为第一批港事顾问。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6年11月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4年被美国春田大学授予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被香港大学授予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5年获国际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1997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资料来源:香港《大公报》) 中新网: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28日晚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3岁。港报今日均在头版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并发表文章纪念霍英东。
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分别刊出文章,不仅回顾了霍英东的奋斗史,也记叙了他为中国体坛尽一切心力的历程:
《文汇报》的报道说,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潮,从事来往于省港澳之间的货运生意。在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年仅40多岁,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身上。
尽管霍妈妈目不识丁,但她却要求自己的儿女一定要知书识礼,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故此,霍英东在学期间十分勤奋,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他后来忆述时表示:“那时我对学业十分着紧,总是不甘落后,偶有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得面目无光。”
打理杂货店练就灵巧
为了省下多一点钱缴交学费,霍英东常常不坐电车,花半个钟头急步上学,放学后亦要赶着回家,帮助妈妈记帐和送发票。他不讳言:“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后来不管生活有多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会感到畏惧,都能够从容应付。”
1942年,霍英东母亲倾其所有,和其它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并由霍英东负责杂货店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直至晚上10时,伙计纷纷放工离店后,霍英东还要留在店内打点一切。一年365日,天天如是。
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霍英东从打理杂货店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并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战后重操父辈驳运业
1945年战争结束,百废待兴,运输业急需发展。霍英东和母亲都认为这是值得把握的好时机,故毅然把杂货店卖给了别人,把卖杂货店得到的7000元,全部重投父辈的驳运旧业。
他认为,看准和抓住时机、找到出路是极其重要的。当时的香港只剩下一种生意可营运,这就是处理战后大量物资和沉船。在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在拍卖剩余物资的数年内,净赚了22000元。
1948年的某一天,霍英东从朋友口中听说东沙岛一带的海底有大量制造胃药原料的海人草,有澳门公司付出每磅1美元购买有关原料。霍英东知道有关消息后,急不及待与别人合股,成立公司,连同船员,共90余人出发,勇闯东沙岛。
最后,霍英东在这个荒岛苦熬了六个月。将打捞到的海人草陆续卖掉以后,扣除各项必需开支,最终一分钱也赚不到。霍英东那时心情十分懊恼,但他认为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毅力,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公报》的报道说,霍英东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爱国爱港爱乡的典范。他毕生的梦想是见到国家兴旺,民族富强。多年来,他不断投入自己的财富、心血和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努力中,并为内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霍英东曾经说过,“我本人不在故乡做生意,家乡的利润,基金会一块钱也不取!投资,捐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国家兴旺,民族富强。”
1923年5月出生的霍英东,自幼家境贫困。他7岁丧父,12岁入读香港皇仁英文书院至中三,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辍学。其后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1954年创办立信置业有限公司,经营房地产;其后,地产行业以外,他经营范畴涉及建筑、航运、旅馆、博彩、酒楼、百货、石油等业务,成为一时佳话。
为中国体坛 尽一切心力
多年来,荣获奥运金、银、铜牌的中国健儿均会访问香江,与香港同胞分享胜利的喜悦。全国政协副主席、全球体育界的知名人士霍英东也会拨出巨款,向为国争光的健儿们赠送纯金金牌及巨额奖金,令中华儿女扬威奥运的喜事,锦上添花。
捐赠四十亿 振兴体育文化
长期以来,霍英东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及家乡建设捐献了大笔金钱。有心人曾于最近为他算了一笔帐,发觉其捐赠总数已逾40亿港元。其中的五分之一,是直接捐赠予体育项目。
记得霍先生曾向笔者作过解释:“捐赠体育项目,并非仅仅由于我本人喜欢体育运动,而是基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于国家进步,民族兴盛的重要作用。”他扳着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国家每年拨予教育的经费达四百多亿人民币,拨予体育仅十多亿。当然,相对于11亿人口,还远未能说教育经费已经足够,但海外华人、港澳同胞之中,捐资兴学的人士毕竟比襄助体育者多得多。因此我尤其愿意在体育方面,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尤其是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科学与文化艺术、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了难以胜数的工作。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对推动本港及内地的体育事业不遗余力,尤其在足球方面。他在1984年10月,捐赠一亿港元设立体育基金至今20多年来,已累计投入4亿港元,包括在内地和港澳各地建设20多个现代水平的各种体育运动基地、中心、场馆和设施培养体育人才、推动中国流行的羽毛球运动与中国象棋进入国际体坛和设立各种奖金,奖励在比赛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人才等。
南沙开发倾注心血
霍英东晚年致力开发位于珠江西岸的南沙港,并为之投入极大心血。南沙项目对联结香港、支持珠三角与广东经济建设有极大贡献,尤其是促进珠三角西岸的繁荣。 (在这里表达我个人对他的感谢及怀念!因为我初次接触的电脑、上课的新教室、住的新宿舍及马头的敬老院都是他捐助)
「该帖子被 马头人 在 2006-10-29 11:45:38 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