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22|回复: 6
|
2007高考(华师一附中:最新高三9门备考指南)
[复制链接]
|
|
<P>华师一附中:最新高三9门备考指南<BR>
JBMyVeqU.rar
(14 KB, 下载次数: 89)
</P>
<P>TXT文档.......</P>
¦¦ |
|
|
|
|
|
|
|
回复:2007高考(华师一附中:最新高三9门备考指南)
<P>高三备考:认真读三纲 语文复习有窍门2006-11-27 15:45:40.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将近三年湖北省自主命题的语文试卷进行“纵比”,明晓其特点,便能把握高考的大体走势。</P>
<P>近三年试卷分析</P>
<P>一、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P>
<P>1.字音题该题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必考的知识点。</P>
<P>2.字形题错别字主要都是音同形近、意义易混淆的,有一定的干扰性。</P>
<P>3.词语我省今年删除了这种题型。</P>
<P>4.成语题对成语的考查更多的是具体语境中的运用。</P>
<P>5.病句辨析主要是因结构残缺、搭配不当而引起语义理解方面的问题。</P>
<P>6.标点符号我省三年来都设了该考点,难度均较小,对引号和破折号的用法涉及较多。</P>
<P>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阅读</P>
<P>2004年至2006年说明文阅读在题型设置、能力考查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P>
<P>三、浅易文言文阅读</P>
<P>相较前两年,2006年节选了《颜氏家训》中的《涉务》内容,命题的创新性更加明显,但跨度较大。</P>
<P>1.实词题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文言文考查的实词,几乎均出自高中教学大纲中“常用实词表”,这百余个实词是要求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内容。</P>
<P>2.虚词题高中需掌握的文言虚词数量并不多。2005年虚词题与2004年很接近,2006年虚词题没有出现。</P>
<P>3.文意理解分析题2004年题干设置的是难度较大的选择“不正确的一项”。2005年的题干设置为选择“正确的一项”,相对简单。2006年则又回归难度较大的选择“不正确的一项”。</P>
<P>四、古诗鉴赏题</P>
<P>本大题包含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三项内容。该题的命题方向三年里保持了传统风格。</P>
<P>五、文学作品阅读</P>
<P>三年来,散文阅读坚持了文字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选文标准,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文章,对文本解读的要求越来越切近文本本身,逐步减少政治思想的影响,提升文学层面的品位。</P>
<P>六、语用题</P>
<P>在该题的考查上,创新性很明显:同是仿写,2004年是对例句修辞的简单模仿,2006年则包含了对联写作方式的考查。</P>
<P>总的看来,语言实际运用题开始了形式生活化,答题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考查综合化的进程。</P>
<P>七、作文题</P>
<P>回顾我省近三年高考的作文试题,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摸索轨迹。可以明确的是,作文越来越注重内涵底蕴,中学生写作的重点是言之有物,以中学生的口吻反映中学生的心声。</P>
<P>备考建议</P>
<P>1.认真研读“三纲”</P>
<P>所谓的“三纲”即高中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以及当年的高考考试大纲。</P>
<P>2.认真落实“两本”</P>
<P>“两本”即课本和读本,从近三年的我省语文试题来看,其考查的内容均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而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也曾在读本中选取素材命题。所以回归、落实“两本”是必须的。</P>
<P>3.注重外省[s:176]题型</P>
<P>4.把握解题技巧</P>
<P>①基础知识题复习有妙招</P>
<P>语文基础知识主要是选择题,涉及面广。尤其是语音、文字两题,处于试卷开头部分,不少考生觉得此类题复习时面宽量大,干脆放弃复习,考试时随便“撞大运”,结果往往一分未得。这是由于不善于做减法造成的。首先,我们可以从复习内容中减去初高中课本中从来没有出现,报刊上也不常见的冷僻字;其次,我们可以减去在平时学习中已掌握了的“熟悉字”,再次,分别整理“容易读错的字”,每掌握一个字的字义、字形,就从汇编表中划去一个。实词、虚词、成语之类的题都可以借鉴这个方法。</P>
<P>②病句题复习有据可依</P>
<P>只要掌握了常见语病的基本类型,如语法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清等,我们就可以将千变万化的病句一一归类,它们的“病理特征”就很容易被我们识别。</P>
<P>③落实“规范”的两重含义</P>
<P>规范首先是程序规范。例如试卷完成顺序可以有个人习惯,但必须遵循相应的时间分配原则;作文写作速度有快慢,但审题、构思过程不能省略。部分同学不构思、不列提纲就开始写作,这种粗制滥造得不了高分。“规范”还包括答题的完整、严密,书写的工整、美观等方面。</P>
<P>④要敢于联想、想象</P>
<P>语文考试,说到底是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学生更应注重培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例如古诗词欣赏,就要培养感受意象、感悟意境的能力;散文阅读,就要培养抓主旨、扣关键词、选关键句、筛选信息的能力;写作,则要训练联想、想象能力等。</P>
<P><BR>高三备考:数学,多做中档题知识成体系2006-11-27 15:46:52.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殷希群 </P>
<P>06年湖北数学卷特点</P>
<P>2006年是湖北省自主命题并使用新课程卷的第三年,数学卷继承了前两年的成功经验,在设计上更为成熟。</P>
<P>1.坚持稳中求进发挥良好导向</P>
<P>我省试题突出数学知识主干,选材寓于教材又高于教材。</P>
<P>2.文科试题略易难度控制合理</P>
<P>前两年文科试题难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试卷的设计难度与文科考生的实际水平匹配不够合理;二是由于普高考生大幅度增加,使得全省文科考生数学总体水平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P>
<P>3.变革试卷结构注重形成特色</P>
<P>我省2006年高考数学试卷在题型结构模式上有所调整,这在当年高考补充说明中就已明确规定。即选择题从12道减少到10道,分值共减少10分;填空题从4道增加一道到5道,分值共增加9分,每题的分值由原来的4分增加到5分,题目的格式也有变化,第15题出现一题两空;解答题6道数目未变,分值比例有所调整,总分值增加1分;总题量由22题变为21题。这种题型结构具有湖北命题特色与风格。</P>
<P>4.利用“正态分布”引导考生学以致用</P>
<P>理科数学第19题是考查“正态分布”的统计应用题,本题选用了考生比较熟悉的数学竞赛背景作为命题情境,主要考查正态分布,对立事件的概念和标准正态分布表的查阅,把一般正态分布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化归思想和变换方法;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数学高考命题的变与不变</P>
<P>1.在执行高中新课程标准之前,数学高考命题有5个特征:</P>
<P>a.命题重点不会变:强化主干知识,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P>
<P>b.命题思想不会变:淡化特殊技巧,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P>
<P>c.命题原则不会变:深化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能力与素质,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P>
<P>d.命题导向不会变:坚持数学应用,考查应用意识,应用题“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P>
<P>e.命题特色不会变: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P>
<P>2.高考试题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P>
<P>a.知识内容出新:回顾近年来的试题,那些最有冲击力的题,往往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P>
<P>b.试题形式创新:可能表现为题目情景的创设,条件的呈现方式,设问的角度改变等题目的外在形式。</P>
<P>c.解题方法求新:指用新教材中的导数、向量方法解决旧问题。</P>
<P>d.高考试题有“六化”趋势:数学化、初等化、综合化、创新化、开放化、课题化。</P>
<P>备考建议</P>
<P>1.重视基础提高课堂复习效率</P>
<P>复习的重点仍是“三基”的落实。一方面,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7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揣测,唯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P>
<P>2.提高数学学科素质</P>
<P>a.帮助学生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P>
<P>这种整合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按主题的整合,比如图象变换,涉及初中二次函数中的平移,高中函数奇偶性、反函数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三角中的伸缩变换,向量中的图形平移,这就要把它们整合起来,研究其通性,并拓展到各类函数与图象、方程与曲线中去;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分支联通,比如函数的最值,涉及代数、平面三角与几何的有关知识,产生最值的背景又可能与代数、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及解析几何相联系;三是各知识块之间的交汇与融合,比如函数、数列、不等式,它们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三块,综合复习时则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学,而不是分成几块,研究函数时以不等式为工具,讨论不等式时运用函数的性质,数列可以视为特殊的函数,从而使三者构成自然联系。</P>
<P>b.多做典型试题</P>
<P>近几年,试题的综合程度不断增强,许多试题难在综合上,难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上,综合能力提高的最佳时间就是高考复习。因此,考生不能仅仅按照章节复习,而要打破章节界限,要选择有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和探究性的试题练习,真正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P>
<P>c.让学生有顿悟反思的过程</P>
<P>d.备考中存在的误区。有部分学生在复习时,喜欢追求“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拿一些高难度的题目来进行练习,常常是投入很大,收效甚微。对此,建议考生,复习中要多做中档题,通过训练复习,提高解题技巧和准确性,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P>
<P>e.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P>
<P><BR>高三备考:英语,阅读是根本答题应规范2006-11-27 15:48:57.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英语高级教师 邓北平 </P>
<P>2006年我省高考英语总分150分,理科英语全省平均分为87分,其中武汉市平均分为89.16分。文科英语全省平均分为78.42分,武汉市平均分为78.92分。整体英语得分并不高。</P>
<P>英语备考,考生需强化文章的阅读,语法和词汇的训练跟着备考走。其中,阅读是根本。</P>
<P>阅读</P>
<P>在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试题是直接考查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试题形式,而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则是一种在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语法和词汇用法的考查,是广义的阅读理解。</P>
<P>目前,考生们所进行的阅读形式有三种。一种是泛读,即英文类报刊杂志乃至原文小说的发展性阅读。其目的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和发展英语思维。第二种是课文精读。第三种是应试阅读,即完形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和短文改错题的阅读与应答。</P>
<P>对学有余力的考生,可以有意识地加大第一种和第二种阅读。一般考生应将重点放在应试阅读上,尽量做出感觉来。</P>
<P>1.完形填空</P>
<P>完形填空的选材主要是叙事类文章,文脉清晰。考生应加强四个方面的训练:词汇的比较与选用;正确解读文本与选项;减少汉语影响;注意文化差异。</P>
<P>完型填空题的应答重点应放在对文章的理解上。考生需要“修炼”三层境界。第一层:考生即文章“作者”,若作壁上观,则难以进入作者的规定情景;第二层:考生即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皆由己出,便能了解人物心态;第三层:考生即“命题者”,揣度难点题目,破译命题意图。</P>
<P>建议:每周做5篇完形填空,限时定量。做完立即核对答案,并分析误选的原因。鉴于该题型的难度,考生需要大量训练,并适时总结规律。</P>
<P>2.阅读理解</P>
<P>考生应在阅读题区加大主旨要义题、事实细节题和词义推断题三个方面的训练力度。当然,也不可忽视另外三个命题方向的训练,如文章结构题。</P>
<P>阅读理解的失分主要有4个方面:词汇问题、细节理解与整篇理解问题、答题思维、应试疲劳。解决失分的根本方法要以阅读养阅读,以阅读促词汇,以词汇促理解,以理解带动整个答卷水平的提高。</P>
<P>建议:每周进行三套阅读(每套5篇)的自测训练(每次限时35分钟),阅后自评并分析六大命题方向的失分原因。</P>
<P>3.短文改错</P>
<P>06年湖北卷改错题的均分仅为4.2分(共10分),武汉市4.31分,该题的难度可见一斑!</P>
<P>建议:每周做5篇短文改错。一要加强语法意识的训练。答题时注意全文时态、语态、语气的一致性,注意人称、数、前后指代、主谓关系的一致性。二要加强答题的规范训练,按高考规定的标记操作。三是加强答题技巧训练。可改可不改者坚决不改!</P>
<P>写作</P>
<P>06年湖北卷书面表达题(总分25分)全省均分仅为11.45分,通过率仅46%!语言表述不当和写作技巧缺失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杀手。在审题不严、内容不全、语法混乱、词法误用、拼写错误、母语思维、字迹潦草、版面不洁等方面失分尤为严重。因此,正确句子的写作训练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万不可眼高手低。</P>
<P>建议:每周做2篇书面表达题。写作训练的基本流程是审读材料、选择语料(努力使用较高级词汇);规划句群、连缀初稿、交换互评、范文参较(包括同学的范文);习作纠错、糅合定稿(化范文为己有)。</P>
<P>听力</P>
<P>听力训练有两种。一种是素质听力(泛听)训练,一种是应试听力(试题)训练。应试听力训练应每天下午坚持听一套(每周五次),比较好的时段是在下午上课前十五分钟进行,使自己总是处于听力的最佳状态。周末适当进行素质听力训练,可欣赏性地选听英文歌曲或原版电影,以保持对英语的认同感和亲切感。</P>
<P>建议:晨读或晚诵课文、《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已做过的试卷中的美文佳作,以保持良好的语感。每日十五分钟即可。</P>
<P>简单推断题是听力题中的重难点,考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值得关注。</P>
<P>语法、词汇和交际</P>
<P>单项选择题很难得高分,而且费时很多,未必有很高回报!06年湖北卷该题(15分)的全省均分仅为7.75分,通过率为52%,其中,词汇共8道题,均分为4.5分。语法题6道,均分为2.64分。交际题2道,其中第29小题一题两考,考动词,也考交际。语法之难与短文改错中的语法难题遥相呼应。</P>
<P>建议:考生建立一个以词法、句法和语法为体系的大语法框架,并留意汉语、英语语法的差异,至于小的语法问题则不必死抠。语法中非谓语动词和时态语态是重点和难点。</P>
<P><BR>高三备考:生物,试题难度转向能力考查2006-11-27 15:56:24.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 吴建阶 </P>
<P>一、2007年高考命题趋势</P>
<P>1. 命题总体原则</P>
<P>通过分析2006年的《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理综》试卷,预计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继续体现以下两个基本原则:</P>
<P>a.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
<P>b. 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学科理解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P>
<P>2. 试题难度转向能力考查</P>
<P>2007年理综卷还是全国统一命题,题型、分值不变(72分),一共有5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2道非选择题(其中一道为实验题)共42分。总体难度会比今年简单,但难度系数可能会控制在0.55左右,难点不在知识,而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上。</P>
<P>3. 触摸试题动向</P>
<P>a. 考试的重点内容不变。仍为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特别是遗传与变异。</P>
<P>b. 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包括学生对生物课程基础知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图表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预计在选择题中会加大对分子遗传学的考查。可能会加大生物与环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大物质的代谢、细胞分裂章节中生物图表题的比例。</P>
<P>c. 考题会淡化必修和选修内容的界限。主要是课本知识的再现,主要考查记忆和理解能力。</P>
<P>d. 简答题将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综合运用、语言表达等三种能力。</P>
<P>明年高考仍会把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简单概率的计算)、新陈代谢作为重点。可能会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力度。植物的代谢(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三大物质代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在生产活动实践中的应用将是考试的重点。</P>
<P>e. 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实验题内容会涉及三点:一是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含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习、部分研究性课题);二是教材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原理;三是一些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四是拓展性实验(实验设计)。</P>
<P>实验题考查形式可能会由传统的实验设计向提出实验假设、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目的、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包括分析图表)过渡转移。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突出实验探究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考查。</P>
<P>二、备考建议</P>
<P>1. 扎实做好三轮复习 </P>
<P>2.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P>
<P>第一是明确题目要求,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第二,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第三,确定实验基本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期,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第四,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第五,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第六,分析得出结论。</P>
<P>以上只是解答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P>
<P>3. 规范解题习惯 提高答题技巧</P>
<P>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突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的考查。然而,绝大多数考生无法拿到满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会根据题意作 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文字表达。因此,考生应在平时训练时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作答,提高答题技巧。</P>
<P>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由于文字量较多,考生应掌握答题的基本步骤。首先,草拟解答问题的提纲或打打腹稿,然后再开始正式作答。根据提纲,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准确地写在答卷上。答卷时要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包括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文字工整,卷面整洁。最后检查答案。</P>
<P>最后提醒考生,复习过程中要经常做到三个反思:一是要经常对照《考试说明》,熟悉考试要求。二是要对照教科书,认真反思对教材的知识脉络及主干知识把握的程度,查缺补漏,强化记忆,融会贯通地掌握重点、关键点及知识的联系点,回眸教材,绘制出心中的知识网络图。三是对照检测试卷分析错误原因,强化训练。</P>
<P>高三备考:化学,回归教材进行专题复习2006-11-27 15:55:30.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 白和平 </P>
<P>一、2007年高考命题趋势</P>
<P>近年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的命题思路有以下几个特点:强调基础,突出学科特点;突出对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考查;避开了以往的一些经典试题;注重知识网络化和知识的整合。</P>
<P>在此预计2007年化学高考命题趋势如下:1. 继续重视“双基”,更加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训练;2. 继续坚持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3. 改进信息迁移题,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4. 客观题变数较大;5. 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仍是重点。</P>
<P>二、备考建议</P>
<P>第一轮复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注意三点:研究考题、研究考点、研究考纲。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知识网络化,对重要的概念和规律一定要做到深层次的理解,要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而不需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工夫。</P>
<P>1. 常见专题汇集</P>
<P>无机四大基本反应的比较,请各举三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反应物不同的反应汇编;有机反应的分类与示例;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电解池电极的判断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非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标准与判断方法;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列表比较四种晶体;元素周期率的实质;元素周期率的具体描述;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以及影响规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水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汇编;有关过氧化物的小结;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常见有机物燃烧烷烃的小结;各种沉淀图像;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性知识;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知识;萃取、分液、过滤、渗析、盐析的比较;蒸馏与分馏的比较;有刻度的玻璃仪器;高中阶段各种精确度仪器;温度计在实验中的使用;水浴加热的类型;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吸收气体的方法;可燃性气体验纯的方法等。</P>
<P>2. 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P>
<P>复习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时的主体作用;讲解“怎样正确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设置不同的实验情景,积极疏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多向思考,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可分步进行。</P>
<P>a. 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动手复习最基本的实验内容;b. 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用途和相关演示实验(不适合学生做的、有危险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这些化学实验仪器的作用与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c. 通过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 要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P>
<P><BR>高三备考:物理,攻难点热点 循序渐进2006-11-27 15:53:29.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 蒋大桥 </P>
<P>一、了解信息 宏观把握</P>
<P>1. 2007年高考备考已进入复习的中间阶段,考生此时应对高考的基本信息加以了解,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P>
<P>就物理学科而言,应了解的高考基本信息包括:近几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各部分知识内容(包含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与原子核等)考查的分值比例;试题“易、中、难”的比例;试卷和试题的难度等,以及近几年湖北高考试卷评卷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P>
<P>2. 复习中还应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尽管题型、设问方式、试题难度、试卷结构等可能会有变化,可是要考查的基本物理知识、思想方法未变,要根据大纲来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应用是否灵活。</P>
<P>3. 考生对在物理学发展史和人类认识上产生重大影响或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学原理等,要熟悉了解。</P>
<P>二、热点难点 重点复习</P>
<P>1. 近几年全国物理高考试题有以下共同特点:坚持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学科内的综合考查;坚持考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考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设计思想的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居高不下;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回避陈题;对复杂问题的求解(最后一道计算题)按层次分设若干问。</P>
<P>2. 高考物理试题中需要掌握的热点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点:a. 物理主干知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如质量、加速度等。b. 物理主干知识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如落体定律、库仑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c. 与物理量的测量有关的设计性实验:如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等。d. 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中衔接最紧密的地方。</P>
<P>3. 值得注意的难点问题一般出现在:a. 涉及到考查多个基本概念之间进行比较和关联的多选题;b. 带有设计性的实验题;c. 含有丰富信息和复杂关系(多对象、多过程)的综合计算题(如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力电综合问题等)。</P>
<P>三、循序渐进 “五环节”复习</P>
<P>高考总复习,一般要经历五个环节:全面复习-专题复习-系统总结-模拟演练-回归教材。</P>
<P>1.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方法。通过这一环节的复习,要澄清大部分知识疑点和模糊认识,尤其是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表现为一看就懂,一讲就错。所以,复习中要狠抓最基本的东西,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P>
<P>2. 专题复习:针对难点问题,深入进行专题研究。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熟悉各种物理典型模型以及拓展、变迁,加强对高考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学习迁移的能力。</P>
<P>3. 系统总结:加强学科内乃至学科间的纵横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时要突破中学物理固有格局,对知识内容进行重整,优化结构体系。</P>
<P>4. 模拟高考:要训练规范答题,调整考试心态。高考评卷一向对考生答题规范化的要求很高,如按要求规范作图,规范书写,规范化的符号设定,计算题的规范步骤等等,都是学生“不经意”丢分的地方,应引起重视。</P>
<P>在复习后期,考生还要注重调整心态。适度地控制有难度的模拟高考,可以让学生觉得高考并不可怕,能始终保持信心,充满希望。</P>
<P>5. 回归教材:要把握好最后的“记忆关”。复习时学生可回想一下:高中物理三册教科书中的内容共分哪几章,每一章又分哪几节?将那些模糊的名称、概念的表述、公式与符号、常用数据等“无意记忆”,变成有来源有出处的“有意记忆”,记得更牢。</P>
<P>四、应对考题 讲究策略</P>
<P>在物理复习中,还应结合实验题和计算题的考题特点,制定复习策略。两大类题型的特点为:</P>
<P>1. 实验题:a. 实验命题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b. 力学、热学、光学实验多侧重于考查器材的使用与调整、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原理上通常并不复杂。而电学实验则非常灵活,且多为设计性实验,在选材、原理设计、操作上均有较高的要求。c. “只有平时亲自做过实验,才能在高考实验题中拿高分”,这是今后的命题导向。</P>
<P>2. 计算题:a.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b. 重视考查对物理模型的分析与研究;c. 既有数字运算,也有符号运算,对符号运算的要求更高。</P>
<P>高三备考:地理,知识网络化答题讲技巧2006-11-27 15:52:50.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地理组 尹丽华高级教师 </P>
<P>往年高考试题评析</P>
<P>2006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总体难度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P>
<P>1.注重地理计算的考核、地理图表的判读。</P>
<P>2.注重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运动规律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考核。此方面的内容是中学地理的核心内容,是高考最能够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必考内容。</P>
<P>3.注重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等的考核: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是人地关系,如何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P>
<P>4.注重区域分析、国土整治和热点问题的考核,充分体现区域性、整体性两大特征。</P>
<P>触摸命题方向</P>
<P>总的来说,地理学科的命题思路稳中有变。文综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基本稳定,《考纲》的调整一般属于微调。命题会重视学科基础,考查主干知识,重视能力立意,全面考查能力素质,即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识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要求考生关注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P>
<P>不过,每年的试题也在不断变化,以能力立意的测试思想体现明显,能力要求层次逐年提高,能力要求的类型逐渐扩大。地理试题选择的角度、设置情境的新颖性在变化;材料来源广泛,不局限于教材,密切同现实联系在一起;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变化。</P>
<P>三轮复习侧重各不相同</P>
<P>(一)以教材为核心、夯实基础为目的的第一轮基础复习</P>
<P>进一步熟悉初、高中8本教材,以教材的章节为主要线索,让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的联系图。</P>
<P>(二)以考试大纲为核心、以提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为目的的第二轮专题复习</P>
<P>深刻地理解考试大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并运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P>
<P>(三)以综合训练为核心,训练答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为目的的第三轮复习</P>
<P>进一步突破重点难点、查补漏点疑点、关注热点焦点(如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等)。强化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思路的培养、答题规范和速度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的“公式”和程序</P>
<P><BR>高三备考:政治,整合知识点把握规律性2006-11-27 15:49:49.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主讲人: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 王铁松 </P>
<P>试题分析</P>
<P>近四年的文综政治试题中,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考查分值分别是,2003年:42分、38分和30分,总分值为110分;2004年:45分、29分和26分,总分值为100分;2005年:36分、36分和28分,总分值为100分;2006年:36分、38分和26分,总分值为100分。</P>
<P>由此不难看出,在政治高考试题中,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的比重大于政治常识;与前几年相比,经济常识比重略有下降,哲学常识的比重略有上调。</P>
<P>在近四年的考查内容上,呈现如下现象:</P>
<P>1.经济常识:所有制的性质、所有制结构基本没有涉及;个人的投资与消费、企业的经营、政府的宏观调控三大内容为主体;在综合题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考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外开放根据需要也经常涉及;突出社会热焦点问题的考查,如三农问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等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P>
<P>2.哲学常识:以辩证法为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经常考;近两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不仅涉及,而且比重有所增加;思维形式的内容时有出现;思维方法没有直接命题,但渗透在每个试题中。</P>
<P>3.政治常识: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特别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为主体;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没有被重视;民族与宗教基本没考,要考也是最基本内容;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根据需要经常考。</P>
<P>命题趋势</P>
<P>分析近四年的试题,明年高考政治命题可能有以下几种走势。</P>
<P>1.试卷稳中有变突出选拔能力</P>
<P>每年的试题总会有其出新之处,考生应当注重近年来高考政治的走势,对新增考点给予重视;另外,政治试题肯定是联系社会热焦点问题出题,这些热焦点问题的考查点多是体现大政方针;政治综合题依然是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问题。</P>
<P>2.恢复AB卷可能增加选做题</P>
<P>明年我省政治高考将恢复AB卷,并且有可能在试题中注入“选择性原则”,即增加选做题,使得试题更具开放性;同时试题也将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明年的政治试题中,时事政治将与教材内容适当结合。这些均意味着,考生不能再死学政治,而应将政治“活学活用”。</P>
<P>复习策略</P>
<P>1.理解记忆整合知识</P>
<P>政治知识肯定是需要记忆的,记忆是活学活用的前提。但死记硬背的后果只会是不断记背,不断遗忘,所以记忆一定要理解地记,最好结合具体的做法来记忆,这样知识点才能更牢固。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考生也应整合知识,即归纳、总结,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类比,找联系找区别,注意政治学科内部的综合。</P>
<P>2.研究高考设计题型</P>
<P>研究历年来的高考题型是高考复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研究才能知晓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复习。而依照高考的大体走势,设计题型给学生进行训练,也是教师不可缺少的工作。</P>
<P>3.把握热点和大政方针</P>
<P>政治命题离不开社会的热焦点问题,所以在复习中,也应该将社会热焦点问题贯穿在知识中复习,而大政方针也是政治考查的要点,将热点问题和大政方针结合起来复习是必要的。</P>
<P>4.训练方法提高能力</P>
<P>高考政治答题是要讲求技巧的,如何审题、如何将材料与政治知识挂钩、如何组织做答,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考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训练,练习后多揣摩、多总结,找到解题规律。</P>
<P><BR>高三备考:历史,突破重难点提高得分率2006-11-27 15:51:54.0 来源: 楚天金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BR>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P>
<P>1.紧扣大纲,体现新课标。历史学科在2006年全国文综试卷及部分省份文综试卷中几乎都是100分,与政治、地理学科基本持平。</P>
<P>2.立足基础,突出主干。2006年全国文综试题历史部分仍采取板块式、专题型方式命题;所选板块、专题均是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P>
<P>3.轻知识覆盖,重能力考核。近几年来,能力立意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旋律,考试内容多以现实生活素材设计。从分值分配来看,历史学科内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分值比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古代史34分,中国近现代史36分,世界近现代史30分。从考核知识和能力的比例来看,纯考记忆的题目只有3题,其他题目考查能力。</P>
<P>4.关注现实,不避热点。</P>
<P>5.命题有开放性意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言之有理,即可赋分。既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空间,也给“活题活评”提供了可能。</P>
<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
<P>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2.综合能力不够。(1)审题不清,主要表现为将题目看错或看漏,不理解题意,抓不住问题的核心。(2)概念模糊,把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与外族的关系混淆。(3)概括能力不强。(4)分析问题不深,解析材料能力欠缺。(5)语句不通顺,错字多,字迹潦草。</P>
<P>对策:要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疏理,把握主干知识的前后联系。大力培养自身的概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的能力。</P>
<P>在复习时,遇事要多思考,既把握历史的内部联系,又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在材料题练习时,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分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得出创新性结论。此外也要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事件。</P>
<P>尽量提高答题的得分率。首先是认真审题。其次,把握大方向,了解考题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再次,答题规范化和要点化,在平常训练答题时,要注意格式规范,行文简洁,要点明晰。此外,忌用口语,要用历史术语答题,切忌胡编乱造。</P>
<P>备考建议</P>
<P>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
<P>1.构建知识网络。</P>
<P>2.抓住阶段特征。历史阶段性特征把握的过程,就是把历史现象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加以感性分析,并挖掘出历史现象与历史事件的内涵,把握其内在的、隐性的、规律性的联系,以点理线,以线带面。</P>
<P>3.突破重难点。将学科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把书念“薄”,快速把握复习要点.</P>
<P><BR>注:原文摘自网易...........<BR></P>
;; |
|
|
|
|
|
|
|
回复:2007高考(华师一附中:最新高三9门备考指南)
<P>顶上去....</P>
<P>如果有自考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中国教育在线这个网啊..不错的...</P>
|
|
|
|
|
|
|
|
回复:2007高考(华师一附中:最新高三9门备考指南)
我都想找点资料给小师妹的,但难找啊,LZ还可以找到其他 的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