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曾多次做过深圳蚝壳屋的报导。蚝壳墙、蚝壳屋原来确是深圳沿海地区的建筑特色,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沿海气象条件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当地资源智慧结晶,而当代作为考古发现报导,难怪内地游客以好奇心态以待,我不想以建筑规模、力学结构评论什么,只仅对报导中“墙体是用蚝壳碾成粉末搅拌后充当蚝壳墙的粘合剂”的报导提出不同见解,其实蚝壳墙砌筑的粘合剂是用蚝壳烧成灰后与沙粒拌合而代替石灰、水坭作为墙的粘合剂砌筑成坚固墙体的,蚝壳灰窑的遗址在南山区南头大新街一带仍存在,(或可到当地找80岁以上的老年人求证)1950年我受命设计兼监造的解放内伶仃岛烈士纪念碑所用的蚝壳灰就在当地蚝灰窑进的货。早些年蛇口蚝民采蚝后丢弃的蚝壳成灾我也曾致信何区长建议恢复蚝灰窑生产解决。希望在新闻报导中尽可消除失实。
ク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