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1956年广州市名菜美点展览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12:2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丰家园网,新丰百事通。
粤人的食是闻名中外古今的,西汉人著《淮南子》,里面有“越人得蚺蛇以为上肴”的记载,南宋周去非在《领外代答》说粤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至于今天在象岗山南越王博物馆,还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广州人烧烤用的炉、叉以及吃剩 的动物残骨。+ q* B6 X4 c3 y0 o
6 B! B3 o( |0 W( ~) z. b
一个地方饮食是否发达,首要看这个地方物产是否丰富,广州高温多雨,离海近,土地平坦,树木常青,花开四时,所以,飞的,跑的,游的,生根的,都成了盘中餐。清代广州有一首关于吃的歌谣:“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蛇珠千枝,不及玫瑰。三围蚌之胎有玫瑰,文魮之腹有美玉。文魮美玉生南鴚,西芹荚茹之珍。多食马兰,少事芥蓝。毋配睡莲,使人好眠。尔有垣墙,我有火秧,婴儿瘦探石石头餼。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作泥。秋冬食獐,春夏吃羊。朝为泡鱼,暮为蒿猪……霜蟹雪螺,味不在多。石棉瓦,腾天下,蟛蜞上屋有西水,木棉花落偏北风。”(《岭南诗存》)
     但真正为粤菜“树碑立传”,或者说粤菜得到统一名称的是51年前,即1956年的“广州市名菜美点展览会”。 1955年底,中央商业部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成立“饮食公司”。1956年1月,广州成立了,除管理饮食之外,还开展对粤菜研究,培养新一代烹饪大师。为此,1956年6月1日,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在西关文昌路口的广州大酒家(今广州酒家)开幕,这是广州美食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展览。街上贴满了那张浅绿色的招贴画,大喇叭也不时广播。市民此时生活已非常安定,更是欢喜雀跃,盼望能早日参观。展览预定举办一个月,1日至3日,招待有关部门和饮食业人士。4日以后,广大市民可以在市内各公共食堂索取参观券。此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有名厨前往越南、巴拿马、英国等地参加国际烹饪比赛并获奖。这回好了,本地厨师有了“用武之地”。! [6 g; {7 o6 C% ]# }
/ g6 B/ o, a0 K9 b
广东菜像水墨画
      展览会内分7个展馆,分别陈列广东菜、外省菜、回族菜点、西菜、小食品、冻品、点心,共陈列600多种菜点,其中部分是模型,大部分则是既色香味美又货真价实的菜点。广东菜馆也分为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有大宴筵席和家庭小食;有四季的食品,也有因季节而异的时鲜。陈列的菜式分烧、烤、焗、煲、炒、炖、烟、煎、烩、卤、浸、拼、扒、溜、瞏、酱、鶯、扣、泡、蒸等20多种不同制法的菜肴。 有人评价,外省菜馆陈列的菜肴,色彩鲜艳夺目,好像油画一般。2 E+ o& L7 a9 A
      广东菜馆的菜色清淡,有如一幅水墨画,给人以雅洁之感。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南北菜肴的不同特点。外省菜馆的负责人介绍说:“相比广东菜,外省菜第一就是味道浓郁,其次就是火力充足,煮得稀烂,真材实料,大盘大碟。”
      广东厨师也同意,说广东菜味特点在于清淡,这是因为广东烹饪艺术不在于追求容易吃得饱,而在于求其多吃不厌;故此不要求每碟菜量多,而要求每一席的菜目丰富;此外,广东菜肴不求过熟,但求保持鲜味和爽口。
除了广东独有的蛇羹、脍炙人口的狗肉,还有一种“大马站菜”。所谓“大马站菜”,其实是虾糕煮豆腐,一种很便宜的菜式。传说清代有一个新来广东任职的官员,一次在大马站(今中山五路南侧,广大路口对面,清代大马站一带为八旗兵营)行走,忽然闻到阵阵奇香菜味,立即叫厨子前去查访,原来是一个看更人在大马站一破庙里,用香山(即今中山市)虾糕(固体虾酱)煮豆腐。后来,这个厨子每为那官员煮一次虾糕豆腐,便报账纹银10两,大官吃得津津有味,称赞不绝。“大马站菜”的故事,说明广东菜色不分贵贱,只要做出特色,就一定有风味。) ~$ F! N- M" K" r
      广东菜另一特色是,从来不排斥外来的菜色。相反,几十年来广东厨师已经不知从省外、国外学习和吸收许多特长来丰富自己。这种学不是抄袭,外地名菜一经落在广东厨师手上,便逐渐被“广东化”。在这次展览会上,广东厨师刚刚从外省菜馆里学会了做香糟鲈鱼,但过不多久香糟鲈鱼就再也不是外省菜了。只见广东厨师用绍酒代替了香糟,既保持了香糟鲈鱼的香味,由于换去香糟,使制成的鲈鱼同时具有洁白的色泽和鲜嫩的肉味。人所共知的著名的金陵片皮鸭,也是在向南京厨师学习不久就被加进了广东的特有风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支持 反对 微信

广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掌上论坛| 新丰家园网

© 2004-2018 新丰家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粤ICP备2024327970号 网站联系QQ:89919308 电话:0751-228950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