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align=left][size=3][冬至起源][/size][/align][align=left][size=3]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有“冬至大如年”之说。[/size][/align][align=left][size=3]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size][size=3]
[/size][size=3]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size][/align][size=3]
[/size][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size][/align][align=left][size=3]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size][/align][align=left][size=3] 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干冬湿年”(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下雨,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晴天,过年就会下雨)。[/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size][size=3][冬至习俗][/size][size=3]
[/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古人的冬至习俗:[/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从冬至开始数九,为“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一,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二,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size][color=#ff0000][size=3]庭 前 垂 柳 珍 重 待 春 风[/size][/color][size=3]”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三, 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四,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size][/align][size=3]
[/size][align=left][size=3] 五,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size][size=3]
[/size][size=3]
[/size][/align][size=3]
[/size][size=3]
[/size][align=left][size=3]---各地的冬至习俗:[/size][/align][align=left][size=3]苏州:[/size][size=3]冬至[/size][size=3]吃混沌[/size][/align][align=left][size=3]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宁夏:冬至吃“头脑”[/size][size=3]
[/size][size=3] 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福建:[/size][size=3]搓丸[/size][color=#ff0000][size=3](同新丰的煮糍)[/size][/color][/align][align=left][size=3] 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潮汕:冬至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size][/align][align=left][size=3] 祭拜祖先: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 吃甜丸: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size][/align][align=left][size=3] 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size][/align][align=left][size=3] 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size][/align][align=left][size=3]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 绍兴:[/size][size=3]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庙里去祭祖,谓“做冬至”。[/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诗歌][/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size=3]邯郸冬至夜[/size][size=3]——(唐)白居易[/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size=3]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size][size=3]
[/size][size=3]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size][/align][align=left][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题解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句解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
[/size][size=3]。。。[/size][/align][align=left][size=3][2046摘][/size][s:29][/align][align=left][size=3]
[/size][/align]
НН |
评分
-
|
|
|
|
|
|
|
我爱吃煮糍[s:55]
下面来看看【斗转星移】介绍的天文意义上的冬至[s:53]
|
|
|
|
|
|
|
|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冬至离春节比较近,冬至这个节日被年轻一代越来越淡忘了…… |
|
|
|
|
|
|
|
冬至快乐。。。刚刚逛完街回来,累啊`~[s:41] |
|
|
|
|
|
|
|
冬至快乐@@大家乐才是真的乐@@@哈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