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17|回复: 2
|
请不要再给西藏札达县曲松乡中心小学寄衣服了
[复制链接]
|
|
(转)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郑州)
本报讯 “西藏一所小学需要衣服和鞋子,但不知道是真是假。”昨日,有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反映,这几天,她的两个QQ群都接到了这样的消息,刚好家里有不穿的衣服,想给需要的孩子们寄过去,但又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便向记者求助。
在这则消息中,记者看到,需要衣服的学校名为“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曲松乡中心小学”,需要4到10岁孩子的旧衣服和鞋子。消息中除了留有该学校的地址和邮编外,还留有该校校长的名字“旦曲”及其联系方式。但记者打电话给旦曲时,却无法接通。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札达县曲松乡党委书记白玛桑珠。白玛桑珠颇无奈地告诉记者,该乡只有一个教学点,没有“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曲松乡中心小学”,而且并非像帖子中所说,孩子是4岁到10岁。“这个教学点只设有学前班和一年级,孩子们只有7岁左右,孩子到二年级会到县里的学校上学。”
白玛桑珠说,去年,这则消息已经在网上热传了,他们收到很多地方寄来的包裹,孩子和老百姓暂不需要,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只能暂时放在学校的仓库里。所以,希望大家别再寄衣服过来了,把衣服寄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此外,据白玛桑珠介绍,消息中提到的“旦曲”是该教学点的老师,并非校长,不过所留的电话是对的。对于电话无法接通的原因,白玛桑珠说,因为太多人打电话咨询捐赠的事,已影响到旦曲给孩子们上课,无奈之下,旦曲只好不再用那个手机号。
那么,网络大爆炸时代,大家在支持慈善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河洛志愿者
协会会长“老忠”(网名)告诉记者,“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时,不合适的‘善举’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首先,给予的未必是对方需要的,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其次,传播虚假的慈善消息,可能会伤害到爱心人士对慈善的信任感,反而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第三,虚假消息的传播还存在诈骗的风险。”
最后,“老忠”建议,大家在转发有关慈善消息前,一定要先去甄别信息的真伪,不要盲目转发,以免让对方困扰,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ソソ |
|
|
|
|
|
|
|
说到捐衣服,我们要再搞一次捐衣服活动,清清衣柜,不要的衣服清出来吧!收集时间留意论坛新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