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春节前都要准备大量应节食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米饼、油果、糖环、角仔(又名炸角仔,因需放入油锅,用滚油炸熟而成)。一般家家户户都能做,每到这时,小孩子是最高兴的了。那让小编一一介绍给大家吧。
1、米饼
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米饼,但做工其实想当复杂,传统的炒米饼做法是先将大米洗干净晾干后,再将大米倒在锅里翻炒至金黄,炒至金黄色后碾成粉,把白糖煮成糖胶,把糖胶、油、鸡蛋(可以不加)和着炒米粉一起搅绊,用香葱、花生碎、椰丝、芝麻等做馅,用木制米饼模具碾压后敲出,放在事先准备好的柴火炉上烘焙,直到松脆就完成了。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蒸饼几个步骤。
炒米就是在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要不然,米未熟就先烤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而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不停的翻炒,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很是辛苦。 打粉可以用机器打粉,但以前大家没有打粉机,都是用石磨手工磨粉。磨好的米粉一般还要晾一天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
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然后用饼模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新丰张田饼印了,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手来回压紧,再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
蒸饼要使用柴火来烘焙。那时候烘焙米饼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米饼好坏的关键。这样做出来的米饼松脆、甘甜、可口,是广东的传统美食。根据传统习惯,一般都在秋、冬季里制作,过年时品尝。密封后放于阴凉处储藏,可长久储存。 近几年来,米饼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而是日常零食,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批厂家已经走上规模化生产,把米饼远销至东南亚地区,现在,即使远在他乡,也可以从这些厂家的网上店铺买到米饼了。但总觉得味道没有小时候自己做的那么好吃。
2、炸角子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少不了要做角子,做法就是要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馅放在碗里备用,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鸡蛋、白糖、猪油加入少许水不断搅拌,再用面杖压成饺子皮样(与北方包饺子相似),把干馅放入面皮捏成饺子样放入油锅炸熟捞起,待冷却后装入坛里避免受潮密封起来,待节日时启用。
3、油果 油果的做法是事先把搅拌的米粉捏成长稚形、条形和圆形,油炸做法和装坛过程和角子是一样的。 油果制作比较简单,先将糯米碾成粉,将糖煮成糖液与糯米粉搓均匀,搓越久越松软,搓成粉团后再捏成一个个状似乒乓球大小的粉团,表面粘上白芝麻再放进油锅中烧炸,将粉团炸成深红色即可起锅,过年时将油果蒸软作为下酒料,这是在新年期间每餐不可缺少的美味食肴。
4、糖环 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记得小时候春节时外婆准备的贡品中,糖环总与甘蔗等一起摆放。外婆解释说这是取于子孙孙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还有生活幸福,节节甜蜜之意。更有人取之屋前屋后祭神,以其“环”谐“还”,“蔗”谐“借”,简称“有借有还”保佑邻里关系,常常有借有还,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年节已至,不知又有多少“寻常百姓家”为这“环环相扣”欢喜并忙碌着呢。
糖环的制作虽然简单,但现在自己在家动手做的也不多了。首先,把沙糖混和清水同煮溶侯用;取量好的糯米粉倒放台板上,加入清水同搓成粉团,再放下沸水中烫熟成“粉池”;接着,把余下的糯米粉倒在台板上,放入刚烫熟的“粉池”和浓糖浆一同搓匀,搓至粉团柔软适中即可用以制糖环了。
从“粉”到“环”的过程可分“批印”与“手扭”两种制作方法。其中批印的做法是在水模印上涂以少许面粉作“焙”,再把粉团压实到糖环模内,右手拿薄刀在糖环模面轻轻切去多余的粉团,拿起木模,在台角轻轻一敲,木模内成环形的粉团便会脱模而出,落在事先备好的箕内;而手扭可用“组之成束.扭作环形”一句话来概括,虽略显复杂,但有的人还是喜欢这种传统的做法,坚持不用饼印,手工把面粉搓成长条,再捏作环形,因为粉子经过拉伸后,吃时更加韧脆。值得一提的是,炸糖环时注意要用筷子翻动,让每个都炸的均匀受热,这样才避免炸焦,最后炸成金黄色就可以上盘了。
小时候,每到过年前夕,家中的大人便围在一起做着各式各样的年果,而嘴馋的我们总不免把刚出炉的年食手抓一把,边吃边玩,奔跑声,笑骂声,很是热闹。但大家都怕吃多会“热气”,面对口感焦脆的糖环,就算嘴馋也只能吃两三个。
做法: 1、面粉过筛,拌入砂糖 2. 鸡蛋打散,拌入1中。 3. 加入清水,搅至没有粉粒的面糊备用。 4. 生油加热后,把铁模浸入油中加热,然后将铁模上面糊。注意面糊不应完全盖过铁模,否则糖环无法脱出。 5. 将已沾上面糊的铁模放回热油中,面糊经油炸后会自动离模,然后炸至金黄。 6. 糖环炸成金黄色后,可用隔油勺子捞起,放碟待凉。 7. 重复4-6至所有面糊用完。
5、番薯干 每逢秋冬时节,新丰农村就会弥漫着一股番薯干的泥土气息。居家的村姑农妇,常常托亲友给远在他乡的儿女寄去一包番薯干,捎去千叮万嘱;偶然路过的游客,往往驻足农家,买来一袋番薯干,带走一份乡土情。 番薯的营养价值就不多讲了,比较常听见的就是通便排毒,还有抗癌的作用哦。总之,这款零嘴不仅操作极易而且健康美味,有事没事可以磨磨牙,真是我的至爱之一啊。于是小编就一时兴起,做起了番薯干。 制作番薯干,不能选太大条的番薯,而且刚买的番薯也不能马上就进行加工,而是要将其置于阴凉处保存一段时间,等番薯里面的淀粉转化成更多的糖份,这样做出来的番薯干才能更甜也更有嚼头。小编选的是黄色的番薯。
先把番薯洗干净,加冷水放入锅内,煮到七分熟,这时候的番薯只是半生不熟,取出来待凉后切成片,摆盘就可以拿出去晒了,晒到番薯变软,晒多久要看太阳照射的情况,下一步是用蒸的,蒸透后再拿出去晒太阳,蒸完时盖好闷起来,第二天再晒,这样会更甜,但颜色会有点发黑,之间可以多蒸一两回,尽量晒干有益保存。番薯选小点合适,品种黄芯而且软的那种最好。
过两天看我晒好的番薯干吧,期待中,请太阳公公天天来见面。。。 注意事项:
番薯虽好,但是要使它发挥最佳的保健功效,必须科学合理地食用。 1、番薯一定要蒸熟煮透再吃,以防其中的淀粉在胃肠中难以消化; 2、由于番薯的含糖量较高,因此一次不宜吃得过多,以防腹部不适; 3、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番薯; 最后,番薯不能与柿子、西红柿、白酒、螃蟹、香蕉等同食,以防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
6、手臂糍
如果你是一个地道的客家新丰人,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手臂糍了,小时候就经常有得吃,现在新丰早市也有卖,于是小编也买了两条很大的手臂糍,回味一下小时候的那种乐趣。买回来的手臂糍如果不及时煮的话,就一定要放进水里泡着,要不然很快就会有馊味坏掉,记得哦。来看看小编做的手臂糍吧,流口水了有木有?想吃了有木有?如果你想吃,就带着食材到新丰家园网办公室的家园小厨房来,其他的开火工具全包,小编还亲自下厨做给你吃。(*^__^*) 嘻嘻……
为什么叫手臂糍呢?我想大概就是因为它的模样外形比较粗壮而得名吧,其实小编也不懂,哪位微粉知道的呢?可以在本微信回复告诉小编哦。
7、油罩糍 油罩糍起名是它的制作方法,用一个叫油罩的工具,盛上米浆再放入油锅里煎出来的,故得油罩糍。
油罩糍是新丰的特色小吃,是用生米粉熬浆煎制而成,有的只是加了葱花去煎的,也有加一些萝卜丝、南瓜丝、竽头丝或加鱼片的。油罩糍看上去是外焦内松,闻上去香气扑鼻,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一口咬下去那就是美得不得了,那糍在舌间一转,真的让人更想咬第二口。一般人都认为从那油锅里煎出来的食物有热气,其实这油罩糍最好吃的时侯就是在刚出油锅时最好吃,这时松软可口,香味正浓。 在冬天,吃上二个油罩糍,可以让你充饥,驱散身体里的寒气。要是在夏天,你就着那冻啤酒来吃这油罩糍,那滋味就不是能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只有亲身体验过了才知道什么叫好吃。 下面就来说一说这油罩糍的传统做法: 1、浸泡大米,先将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在水中泡上好几个小时,就是让大米充分吸水发胀,用手一捏时,米就碎了为好。 2、磨浆。就是浸泡好的大米磨成米浆,以前是用磨石去磨,费时又费工,现都用打浆机,十斤八斤米也就三五分钟就OK了。 3、熬浆。这一部最关键,你煎的油罩糍好吃不好吃就在这一步。米浆没熬好,造成你的糍粑不是太硬,不能入口松软,就是糍粑太软,糍粑里吸收了大量的油,让人吃上去腻口,影响食欲。一般都是将磨好三分一到五分二的米浆放到锅上熬熟成团,但又不粘手为妙。(这里就是要功夫了,一般人去做这糍粑就是在这一关熬浆上把握不好而做出来的那糍粑好难吃。) 4、和浆。将熬熟米浆置冷后,用一个大容器装好,再将那些生米浆一齐混在一起搅拌,让生浆和熟浆充分搅均。 5、调浆。就是加葱花和盐入去调味,也可加萝卜丝、竽头丝等进去。 6、生火起油锅。在锅里加入量的油去加热,待油锅热了之后,先把煎糍的罩子放入油中加热,然后盛一点调好了的米浆到罩子里放入油里一煎,不一会儿,那糍就会从罩中自动脱落,等那糍浮在油面时,基本上就可以出锅了。
8、虾公堆 梅坑的虾公堆,你吃过吗?只要在每月的1、4、7开头数字的这三个日子去梅坑街(新丰县的街日是每月的3、6、9号开头数字的日子),都会有人上街卖虾公堆,听说有位老奶奶是卖虾公堆最老牌的。记得以前一块钱就可以买到三个,虾公堆是由米浆内包了萝卜丝、虾米、葛薯或一些蔬菜,通过油炸而成。口感外酥内嫩,可口诱人。
9、老鼠仔 这是一种用米打磨之后的粘米粉拌和热水后而制成的长粉条,看上去就像一条条白色的“老鼠仔”。一碗上好的老鼠仔,面条长,入口软、韧、爽、滑。配上用猪肝、瘦肉、骨头等慢火细熬的清汤,洒上一把花生米,少许蒜蓉、葱姜花,色香味俱全,吃下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老鼠仔好吃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配料和汤料。 配料一般要葱、姜、蒜、花生等,有的还可以加一些榨菜丝,腊肉,炒蛋,辣椒圈,葱、姜、蒜要切成末,花生炸熟后要碾碎,配料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濑粉的香味。 接下来就是汤料,过去农村没有钱,就用开水,当人们的生活好转了,汤料就讲究了。一般用猪肝、瘦肉。如果你想要更好吃,就用猪骨头,用它烧汤水,大概要一个半钟头,把那些猪骨头全部的味道渗到汤里面。把主料、配料和汤料搭配在一起,一份香喷喷的老鼠仔就可以吃了。
10、艾糍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吃艾好季节。客家人有清明节吃艾糍的习俗。最怀念家乡清明节前后大街小巷飘满的艾糍香味。 其实小编发现,原来艾糍在这个季节也可以做的,就在上月我们到大丰农场游玩时,就发现了不该在这个季节出现的——艾草。
于是,向大丰农场梅姐说了我们的想法,想要把这些艾草摘回去做艾糍吃,梅姐也大方同意了我们的这个请求。 于是乎,我们请来了美厨娘霞姐,于是乎,新丰家园小厨房又热闹起来了,只因为要亲力亲为做——艾糍。
自己动手做出来的艾糍就是别有一番滋味。看到这些艾糍,你是不是也垂诞三尺呢?你们想不想也来新丰家园小厨房体验体验?新丰家园小厨房对会员开放哦,可以电话约定,自主准备食材,三五个朋友一起,只要你想,那就来吧。
11、粘米丝 粘米丝是用米粉制作而成,一般都有4—5层,吃起来很有层次感。粘米丝通体洁白晶莹,口感滑嫩有弹性,配以酱油、醋和蒜等调味料,酸咸可口。夏天可以吃凉的甚至冰冻的,冬天则是加热了才吃,夏冬皆宜。 粘米丝的制作方法简单,材料也容易准备,但工序比较多而且重复,要有耐心才能做出好吃的粘米丝。首先,要将大米加水打浆,制成米浆备用;如果在大米中加入煮熟是米饭一起打浆,得到的米浆做成的水米乙更有弹性;水米乙一般都有5层。下面,把打好的米浆倒入蒸屉,铺满一层,蒸熟;再倒入米浆,铺满与上次相同厚度的一层,蒸熟;重复上面的步骤直至需要的层数(具体要几层看个人的准备与想法,一般是5层左右)。这样的粘米丝吃起来层次感明显,味道也好。
以前新丰早市的街道上,总少不了卖粘米丝的摊,摊旁边坐满了要上学的孩子和准备上班的大人,现在这个景象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回忆。随着城市清洁的发展,街边摆摊的少了,一群人坐在路边吃早餐更是少见。如今在街上卖粘米丝的多是流动的推车,或者是街上的早餐店。
12、粽子
一种用竹叶或苇叶包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的糯米食品,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楚人每于端午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后世沿其习俗,以粽子为端午节食品。 提起粽子,很多人会联想起青青的粽叶,淡雅的清香,而我爱上它,却主要因其香软的糯米。打小我就爱吃糯米。记得当时只有甜咸两种口味,都是五毛钱一个。甜的米粒晶莹璀璨,内以红枣为馅,吃来清香扑鼻;咸的则裹满猪油,内掺黄豆、花生等物,入口软糯,味道十分鲜美。小时候奶奶裹的粽子是至今吃过最好吃的粽子,如今新丰的街道上一年四季都有粽子的身影了。依然是绿绿的叶,白白的米。但就是没有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味道。
吃粽子时,可以适当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于消化。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营养。另外,有慢性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13、糯米煮糍 糯米煮糍,小时候经常吃,现在很难吃到了。 小小的煮糍,吃起来特别的细滑,很细腻,很润滑,很有嚼头,很Q哦!小编只知道在新丰有一家叫新昇饮食店,那里就有煮糍吃,地址就在府前路大旺街21号,一般人小编是不会告诉他的。
14、糯米饭
糯米饭,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做的饭啦,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为它的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深受大家喜爱。也是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的习俗。 糯米饭做法:
1、生糯米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捞起沥干;香菇也浸泡1小时。 2、五花肉、胡萝卜、腊肠、香菇、葱花切成丝,玉米剥好颗粒。 3、锅中热油,放姜片煸香,再放五花肉丝煎炒至肉丝表面金黄,盛出多余的油。然后放入香菇、胡萝卜、玉米翻炒至8成熟。最后放红椒丝翻炒均匀,盛起备用。 4、锅中余少许油,转中火,倒入浸泡好的糯米,不停的翻炒,糯米会越来越透明,直至糯米饭完全炒熟。 5、加入之前炒好的配料,调入食盐、蚝油、生抽翻炒均匀,加入切好的青蒜,再次翻炒均匀即可。
注意事项: 1、米饭刚倒下去会结成团,加入水份后就会散开。 2、因腊肠有咸味,只加生抽,不需要再加盐。 3、翻炒糯米饭的时候中火即可。 4、由于糯米黏滞,所以适合少量常食,而不适合一次多量。
15、客家酿豆腐
酿豆腐不仅是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尤其每年春节的团圆饭,酿豆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客家人的一道特色小吃。 酿豆腐制作也简单,首先选好馅料,主要是半肥半瘦的猪肉、配以香菇、葱头剁成馅。把豆腐切成四方小块,中间用筷子挖个小洞,将馅置入。锅里撒上猪油,生起灶火,将豆腐放进锅里,火不宜 大,直待呈金黄色,而后放上盐、酱油、味精等调料,即可就食。后来也用苦瓜横切成一圈一圈,中间的挖去置入馅。 小时候逢年过节,村里都弥漫着酿豆腐的清香,家家户户的餐桌都有那道传统的菜。以前没钱买大块肉的人家,就会买上半斤几两肉制作酿豆腐,凑了那分热闹,也算是过节。如今,酿豆腐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餐桌,成了客家人待客的一道好菜。
主料:豆腐、猪肉(肥瘦) 辅料:香菇、葱 调料:生抽、芝麻油、白糖、淀粉 1、猪肉剁成泥; 2、葱去根须洗净,切成碎末; 3、香菇去蒂,洗净,挤干水分,剁成泥; 4、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猪肉泥必须手剁,否则颗粒太小不能塞进豆腐; 5、取大小合适豆腐块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跟,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也有嫌鲜豆腐酿起来太难用炸过的油豆腐酿的。 6、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酿豆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 7、另锅放入上汤、味精、精盐、酱油、猪油煮沸,将煎好的豆腐放入煮开。 8、收汁,出锅。
ぁ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