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起,食腊味。”
一串串的腊肠,一块块的腊肉,挂在农家的楼顶上、屋檐下或院子里,油亮剔透。
加工腊味在季节上很有讲究,冬至前后到立春前,是制作腊味食品的好时机,因为天气干燥,北风干爽,阳光充足。制作腊味工艺简单,只要掌握好盐量,佐料适度,勤加翻晒就行。而腊肠的主要原料是五花肉、糖、盐、高粱酒、胡椒等,这样做出来的腊肠口感好、味道鲜,并有淡淡的酒香。在阳光充足的天气下,大概晒上十来天就能食用了。
冬季,气候寒冷,阳光充足,是腌制腊味的最佳时段。客家特区大街小巷、乡下农家阳台上都挂着腊肠、腊肉等各式腊味。腌制好的腊肉、腊肠等各式腊味在冬日温暖而和气的太阳下晾晒,散发出阵阵蜡肉特有的浓浓咸香。
腌腊肉是客家人的惯例。那么如何腌制腊味呢?
材料:猪肉、盐、酒、酱油
步骤: 第一步把猪肉用热水清洗猪肉 第二步用盐腌制2天 第三步晾晒猪肉 第四步把晾干的猪肉用高度酒泡制几天 第五步把泡制好的猪肉晾晒至干。
保存:
需备食品袋或保鲜袋,待腊肉风干后,可以把串起肉脯的小绳子去掉,长条肉切小段,装好后,把保鲜袋中的空气压挤出来,有利于保持肉质风味。
冬至以后、大寒以前制作的腊肉保存时间最长久且不易变味。常温下保存,农历三月以前味道是最正宗。随着气温的升高,腊肉虽然肉质不变,但味会变得“呛喉”,这时最好放冰箱冷藏室,据说即使三五年也不会变味呢。
自给自足的客家人都喜欢自制腊味,不仅仅因为味道可口,更重要的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过年吃腊味,客家人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没有腊味,年的味道就没了。
如同客家人迁徙的历史,现代的年轻客家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走出故土,而腊味与家人一起 “留守”家乡,期盼着游子归来。
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