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与爱情无关
卜二
首先要说明两个事情。 第一,我的名字里有个二,但不代表我就是个二货。有句话叫做人如其名,但同时又有一句话叫做人不可貌相,人、名、貌三者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过几个名不符实的故事,主人公既有名字太高调、智商很一般、经历很糟糕的人,又有名字很低调、智商还可以、经历很风趣的人。例如名字叫阿虎的,长大后连邻家的小狗都怕,一点虎的胆量也没有;又如,大家都知道的新丰名人潘泥古,名字起得够土的吧,呵呵,泥古的意思就是泥巴,但他却创造了好多让人忍俊不禁的传奇故事。不过,话又说回来,起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忌讳,不仅字义要健康向上,也要防止被谐音害苦,比如姓范的,实在不宜叫做阿剑,姓杨的,不要叫阿伟啦,姓史的,千万别叫珍香。咱们的汉字实在太丰富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云髻风歌?一次回家乡的机会,偶然接触到新丰家园网的一班人,认识她们、了解她们、理解她们,渐渐地为她们的奋斗精神和家乡情结所感动。于是,在前段时间的某一天,随口跟方圆说也想学学写东西,写写对故乡的思念,写写自己的梦想。没想到,方圆真的相信了,在电话和电邮里催了我几次。言而无信也是二货的特征之一,为了不被人叫做二货,那就写吧,硬着头皮写——逼老鼠种田、赶鸭子上架。
写什么好呢?正在发愁的时候,就看见了方圆在家园网连发了三篇《寂寞女人单瑜》,呵呵,看来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啊。其实平常看电视连续剧时就有留意到,很残酷的战争,编剧往往要在中间安排个很美丽的爱情故事。回想一下,还真的没有看过哪部战争片里,是完全没有爱情故事的,就像人离不开水和空气。那就从爱情故事开始学吧。
话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新丰县辖区范围内,曾经静悄悄地发生过两个后来知名度较高的爱情故事。先说第一个,主人公不知道叫什么了,就叫做阿牛古吧。阿牛古自幼家贫,只读过几个月的书,斗大的字只认得一箩筐,十八岁那年死了爹,二十岁那年死了娘,从此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与家里的一头水牛相依为命。随着年龄增长,婚娶成了阿牛古的头等大事,很多好心人接二连三地为他张罗,但都没有成功,一直拖到三十三岁了。原因就是女人们太现实、阿牛古太老实。三十四岁那年春耕时节,村头的陈姨再次从三十里外为阿牛古物色到一个姑娘,姑娘长得很不错,就是左腿残疾,走路有点瘸;陈姨觉得这回有戏,俗话说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姑娘左腿残疾,但还算漂亮,与阿牛古的虽然身体健康但家庭贫困正好相衬。相亲之前,陈姨特地吩咐阿牛古要做好准备,不仅要穿得好看点,家里整洁点,还要去买点肉和面,到时好好招待一下人家姑娘,留个好印象。相亲当天,陈姨带着姑娘上午十点就过来了,阿牛古很有礼貌,把陈姨和姑娘迎进门来,让她们端坐着,还泡上一壶云髻山茶,边聊边喝。刚开始,陈姨还觉得阿牛古的接待工作做得还不错,但眼看十一点过去了紧接着十二点又来了,还是不见阿牛古要去做饭的意思;陈姨急了,一再提醒他,但阿牛古就是无动于衷,而是一再为她们倒茶,把她们的肚子都喝得咕咕直叫;陈姨实在忍不住了,就找个借口先行告辞,回家吃饭去了,留下阿牛古和姑娘喝茶聊天。直到两点钟,阿牛古才站起身来,正儿八经地对她说:“我这个人不仅老实,也很现实。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聊天,我们彼此之间有了基本的了解了,怎么样,你同意这门婚事吗?如果同意,我就把早上买来的肉和面煮来吃了;如果不同意,那对不起了,我很忙,要牵牛去犁田了。”那姑娘本来就饥饿难耐,被他这样一气,竟然哭得晕过去了。
这次相亲的结果大家都想得到的,彻底失败了,但阿牛古的人生却因此有了重大转折。大家都在拿肉和面来取笑阿牛古的吝啬,邻村的一个寡妇却从这个故事里听出了阿牛古的节俭和实诚,下定决心要嫁这样的人,就拐了二九一十八个弯,通过媒婆说合,最后成了好事。阿牛古后来生下三个儿子,长大后各有事业,让人惊奇的是,这些事业都与阿牛古当年的相亲故事有关:大儿子做肉贩,二儿子开面馆,三儿子开茶庄。据说二儿子的面馆生意最好,很多男孩子喜欢把心仪女孩约到面馆,点两碗面,边吃边聊,到女孩吃完了面条,就会说:“按照阿牛古的说法,吃了我的面条,就是我的女人,你就嫁给我吧”。各位看官如果到了新丰县城千万别对号入座哈,不要专门去找阿牛古子孙的肉档、面馆和茶庄,看见质量好的肉、面、茶就买就吃就喝吧,准没错的。因为,阿牛古的实诚在新丰人中间影响不是一般的大。
买了肉,吃了面,喝了茶,就来听第二个爱情故事吧。说第二个故事之前,先介绍一个新丰的餐桌惯例——无鸡不成宴,如果你请人吃饭,不安排鸡这道菜是不好的,含有不重视、不尊敬的意思。与请人吃饭同理,探亲访友拿只鸡过去,在礼数上比较稳妥;特别是第一次拜见岳父岳母和媒婆,鸡更是必须的。故事的主角叫阿旺,与阿牛古一样家穷、老实,也是孤身一人。穷到什么程度呢,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是不太准确的,因为他家除了四面墙和一屋顶,还有用稻草和木头堆成的床铺,还有用泥砖砌成的土灶。 阿旺四十岁了还没娶妻生子,同村的好心人都为他着急。这天,媒婆梁嫂要带阿旺到邻村姑娘阿丽家相亲去,阿旺家没有相亲必备之礼大公鸡,只好拿鸭子代替。阿丽母亲看见阿旺提只鸭子过来,心中已是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招呼着。围坐一桌,阿丽母亲开始代表女方向阿旺发问,具体问了什么如何作答没有历史资料可以查证,只有一个问答被准确记了下来、声名远播:阿丽母亲问你家有多少人吃饭(意思是你家有多少口人)?阿旺急了,心想自己家粮食不够、哪有饭吃,只好老实回答每天喝粥。哈哈,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了!结果可想而知,阿旺相亲失败,但他没有灰溜溜地空手回家去,而是把带来的鸭子提了回去。路上,父老乡亲都爱打听阿旺的相亲结果,阿旺唉声叹气:“还是吃我的鸭子吧”。从此以后,当地人开始用无奈吃鸭子来形容爱情和婚姻的失败。与阿牛古不同的是,没有哪个寡妇及时看上阿旺,又过了两三年,他才找到一个女子结婚。让人意外的是,二三十年后,阿旺的女儿竟与阿丽的儿子结成姻缘,你说巧不巧?听说起初阿旺死活不同意,但他人善心软。可能有人不相信,好吧,不相信可以来找我,我知道他们住哪。
到哪里找我?老地方见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