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丰县丰城街道龙围村83岁的胡大妈眼中,樊启林就像革命战争年代的红军战士,与乡亲同吃同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一次,这个平时把自己当妈的“儿子”感冒发烧了,胡大妈连忙从山上找来一大捆草药,还亲自为他抹去满头的大汗,照顾了他整整一天。
樊启林,省委宣传部干部,出生在湖北贫困山区,曾经长期在部队工作,2013年6月16日开始到新丰县龙围村驻村扶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次到农村做一名小兵”。日前,笔者深入龙围村,探访这位驻村干部与当地群众之间的亲情故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自己开荒种菜
到农村工作,为群众服务,首先要融入群众中间,与群众打成一片。
除了与村“两委”干部、村小组长和肉贩交流,樊启林还爱到村民家中喝茶。刚开始,每天饭后,他带着茶叶和花生到村民家中喝茶聊天,大家见了他都很热情,但说的话都很客气。樊启林发现,虽然带着茶叶和花生上门可以减少村民的负担,但这样一来,却容易让人误解为嫌弃家里的茶叶和食品,你客气了,人家更客气,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关系就无法拉近。后来,樊启林改变了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不同的效果。樊启林说,今年“五一”假期回来后,要自带伙食费逐一到贫困户家中吃饭,因为他觉得吃饭比喝茶更能真实了解一家人的经济和想法。
与村民交流多了,情况慢慢就了解了,对口帮扶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随着各项帮扶工程的推进,村里的面貌变了,村民与樊启林的感情更加深厚。每逢周末,村民知道樊启林要回家,就提前悄悄地在他的门口放上一包花生、一把青菜甚至是一只鸡。遇到这种情况,樊启林就努力打听是哪位乡亲放的,下次到人家家里喝茶的时候,悄悄在桌上放点钱。
今年春天,樊启林突然对村里的一块废弃用地感起兴趣来,与大学生村官小林一起把地里的石块和杂物清理走,种上青菜。青菜长成了,他们就给村里的五保户送一点过去。对此,樊启林这样说:“自己种菜,一举三得,一是可以与村民交流种菜经验,二是可以锻炼身体,三是可以回报一下乡亲。因为,很多次村民悄悄在宿舍门口放的青菜,我都无法知道到底是谁的。”
建好文化广场带领村姑跳起来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樊启林把文化扶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这不仅是我们宣传文化部门的优势,更是农村地区的迫切需要”。
在帮助贫困子弟读书方面,驻村工作组在龙围村设立了助学奖励基金,从2013年开始,对贫困户家庭子弟和其他村民子弟就读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进行奖励,当年就投入5.48万元对84户家庭的111名学生进行了奖励。在普及法律文化知识方面,樊启林与新丰县人民法院合作,推行“法官进乡村”活动。新丰法院派出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官常驻龙围村,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解难释惑,调解邻里矛盾纠纷。
到龙围村不久,樊启林就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妇女喜欢跳广场舞,但村里没有文化广场,每逢夜幕降临,她们就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房屋前、村道边局促地跳起来。这深深地刺痛了樊启林的心。在省委宣传部和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不出半年时间,就帮助龙围村建起了群众文娱活动中心,安装了广场灯,还建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樊启林自费购买了4台广场音响、40套表演服装。
广场建好了,服装买到了,但广场舞却没能一下子就在全村火起来,原因是很多妇女不好意思跳,这是樊启林始料不及的。然而,樊启林的一个举动让全村人在感动的同时感到意外,每天晚上他都与广场舞积极分子一起,在文化广场跳起舞来(如图)。一个大男人与一群村姑一起跳舞,这在村里可是新鲜事,妇女姐妹都围拢过来看热闹,看着看着,就开始跳了起来。两个月后,樊启林在村里组织了4支广场舞队伍。
这些天,樊启林正在忙着龙围村保洁工程。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贫困群众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同时富起来。因此,无论是带领村姑跳舞,还是培养村民保洁习惯,他都很重视,而且一点一滴去做。
配图为樊启林(左一)陪同省委宣传部领导在龙围村走访扶贫开发情况。
转自2014年5月8日南方日报 作者:谷立辉 黄小广 叶万祥
后记:2015年3月23日,当笔者向樊启林处长核实有关扶贫工作数据时,他正在与龙围村乡亲商量着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电话那头,他说:“今年是扶贫开发的收官之年,时间很紧,我必须要把该办的事情尽量办完,把能办的事情一定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