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 如果出于恶意,那么解释也没有用;如果出于善意,就不需要解释。专门说到“误会”倒不是因为一个人在30岁之前被人误会的时候更多,而是这个年龄的人想不开的时候更多。>>
谣言 这是一种传染病,沉默是最好的疫苗:除非你能找出传染源,否则解释恰恰会成为病毒传播最理想的条件。>>
疯狂 这是年轻人最好的心理调适,只能说明你精力旺盛,身心健康。说你“疯狂”是某些生活压抑、心力交瘁的中老年人恶意的评价。他们就像一部年久失修的机器,最需要调试,但只能微调,一次大修就会让他们完全报废。>>
压力 中年人能够承受多大压力,检验的是他的韧性;年轻人能承受多大压力,焕发的是他的潜能。>>
代价 不是不计代价,而是要明白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废话。否则,要到30岁的时候才会明白自己曾经付出了多少代价,却不明白为什么付出,更不明白自己得到了多少,得到什么。>>
时尚 不要追赶时尚:按说青年人应该是最时尚的,但是独立思考和个性生活更重要。在这个物质社会,其实对时尚的追求早已经成为对金钱的追求。今天,时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义语。
格调 这是小资的东西,“小资”这个词在今天又二度流行,追求格调就是他们的专利。小资们说,有格调要满足四大要件:智慧、素养、自信和金钱。格调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着、气质、爱好的品位和室内装潢。也就是大老粗只会表现谈吐的庸俗, “小资”们已经有能力庸俗他们的心灵了。主流观念倒不是非要另类,另类已经成为年轻人观念的主流了,在今天,老土倒显得另类。关键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创造观念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固守陈旧观念的时代:
明星 不是不必在乎,是不能在乎。明星在商品社会是一种消费品,花了钱,听了歌.看了电影,明星们的表现再好,不过是物超所值而已,也不值得崇拜呀!就像你在地摊上花50块钱买的裙子,别人都猜是800块钱买的,物超所值了吧?你就崇拜上这身裙子了?
出国 也许是个机会,也许是个陷阱。除非从考大学的那一刻你就抱着这个目标,否则,对待出国的态度应该像对待爱情一样,努力争取,成败随缘。
薪水 只要是给人打工,薪水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所以在30岁之前,机会远比金钱重要,事业远比金钱重要,将来远比金钱重要。对大多数人来说,30岁之前干事业的首要目标绝不是挣钱,而是挣未来。
存款 这倒不一定是因为我们钱少,年轻人现在谁部知道钱是有生命的,机会这么多,条件这么好,可以拿钱去按揭,做今天的事,花明天的钱;也可以拿钱去投资,拿钱去“充电”。钱只有在它流通的过程中才是钱,否则只是一沓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废纸。
房子 除非你买房子是为了升值,要么就是你结婚了。我有个同学,家在外地,大学毕业之后,单位没有宿舍,家里就给他买了一套房子。他曾经有过去北京工作的机会,但是他觉得刚买了房子就离开这座城市说不过去,就放弃了。到现在他工作稳定,但一事无成。惟一的成就就是结婚了,并且有了孩子,因为他觉得不该让这房子永远空着,所以房子变成了家。房子是都市生活的寓言,这个寓言不应该过早地和我们相关。
年龄 女孩子一过25就开始隐瞒自己的年龄,其实大可不必。现在青年期都延迟到45岁了,25又算得了什么呢 !
在乎 这是一种拿不起、放不下的心态,它的反面不是放弃,而是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永远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成功 着什么急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