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中,最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ersonName ProductID="任李仕国" w:st="on">任李仕国ersonName>老师。
那ersonName ProductID="时候李" w:st="on">时候李ersonName>老师约五十多岁。花白的头发齐齐向后梳着,胡子从不留生,稍稍一冒便被刮掉。他在看书、写字时常戴一副大镜框老花镜。他如果正戴着镜子却又需要看远处时,便把头微微一低,眼光从镜框上方和眉毛之间射出来,样子很幽默。在我的印象里,ersonName ProductID="李" w:st="on">李ersonName>老师是一位慈祥和蔼、开明风趣、很会教书的先生。ersonName ProductID="李" w:st="on">李ersonName>老师除了当我们班主任外,还教我们语文。但他ersonName ProductID="和别的" w:st="on">和别的ersonName>老师不同,他不是每天让我们加班加点记词语、背课文,而是很注意教我们学习方法。做每件事情都让我们动脑筋、找窍门,是全校有名的“窍门”老师。记得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你找他就来,不找他就跑。”我们班也和别的班不一样,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别的班上自习时,李老师却带我们去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了。到了期末考试,我们班的成绩却是出奇的好,考了全镇第一名。
学校周围有一小块空地,李老师带我们去翻耕,种了一地油菜。春天到了,菜花黄灿灿的一片很逼眼,一群群密蜂在花间飞来窜去,很有情趣。李老师把我们带到地边,给我们讲春天和密蜂的故事。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领会什么是美,什么是爱。油菜成熟了,我们把它收回来,李老师请人把它卖了,买了一大袋水果糖,给我们每人一把,还有两毛钱。我数了数手里的水果糖,足有20颗,李老师看着我们吃糖时甜蜜蜜的样子,笑着问我们:“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甜不甜?”
李老师从不打骂我们,但有一次我却很悬。那是一天午饭后,别的同学都坐在教室里做作业,调皮的我拿着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和一本语文书,蹲在李老师寝室前的窗台下,眼睛在看连环画,耳朵却在听寝室里的动静。心想,一旦李老师出来,我便假装问他语文题。可连环画里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一会儿就入了迷,耳朵也就忘了工作,直到李老师叫我的名字,我才发现李老师已经站在面前。“大雁,你在干什么?”李老师当时并不严厉,可我一时发慌,凭经验答道:“我想问你语文题。”随即站起,在语文书上胡乱翻着。我这低伎俩的骗术岂能骗过李老师?李老师立即识破了我,并生气了:“看连环画就看连环画嘛,为什么要哄我?”李老师的脸变得铁青,随即屈着指头好象要往我头上擂。我本能地一闪,回头看见李老师的手早已停在空中。我知道李老师是不会真的打我的,但李老师是真正生气了,因为他没有想到平时遵守纪律、成绩优异的我居然敢对他说谎。第二天上阅读课时,我仍很害怕,怕当众作检讨。李老师却与往常一样露出和蔼的笑容,但他突然抽我问:“伟雁,请你说一说,在《三国演义》里,赵云和关羽谁的武艺最高强?”这是我和同学们经常争论的问题,李老师也是知道的。但他现在突然要我当众作答,看来,我是不能信口开河的。我想了想说:“赵云沉着稳重,武艺高强,在长坡坡曾杀死曹军六十多员大将;关羽足智多谋,善用拖刀计,曾过五关斩六将。二人武艺应该不相上下,但我还是最欣赏赵云。并不是因为我们都姓赵,关键是赵云宽厚仁慈,平易近人,而且不用诡计,不说谎话,也不‘身在曹营心在汉’。”此言一出,哗啦啦,获得全班同学一阵掌声。李老师当时对我的话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我有文学潜力。他没有当众说出我头上天犯的错误,也没有让我作检讨。但他的眼神里,仿佛在说:“你知错就改,我就不计较了。”李老师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为此激动了好一阵。从此后,我真的逐渐走进了文学。
一转眼,五年级快结束了,李老师因为退休要离开我们了,我们都舍不得李老师。我当时很想给李老师买一样东西,送给他作为纪念,但自己没钱,又不敢向大人要。于是家里翻箱倒柜,看有没有现成的好东西。终于在爸爸的提包里找到了一支新牙刷,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幼稚得很,当时甚至不能肯定这只牙刷爸爸到底用过没有,便悄悄拿去送给了李老师。后来听人说,送牙刷不礼貌的,除非经常看到对方牙齿不清洁,我虽从未看到李老师牙齿不清洁,但我记得李老师接受牙刷时乐呵呵的样子,我也就不想那么多了。
和李老师在一起的时光既有趣,又难忘,他不仅给了我欢乐的童年,而且他让我在快乐中学到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影响下,我经过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了一名和李老师一样的老师,望着一叠叠荣誉证书,心里说:谢谢你,李老师。
后记:本篇纪实散文,作于前不久又去见到老师之后。这一次见到李老师时,李老师比以前老多了,而且患了严重皮肤病,但他仍很有精神,和我谈起往事时,热泪盈眶。当即还又给我讲了一遍我十分熟悉的“窍门”顺口留。我一面和李老师谈话,一面忍住悲伤强笑着,总想用一种最好的方式来安慰他,报答他。于是回来写了这篇东西,心里希望拿着发表此文的刊物送给李老师看,我想,他一定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