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节日当天,客家人要摆斋盘祭天神、龙神和祖公,晚上要祭宅神,亲戚朋友之间互赠月饼,欢庆佳节。 关于八月十五送月饼,客家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南宋时,北方一些汉人不满金人入侵中原,准备组织反抗,但是金人控制很严,为了传递消息,统一行动,就把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指金兵)”的字条藏在月饼中,用送月饼的方式联络群众。后来,八月十五成为一个民间的纪念日,无论南方、北方,都继承了八月十五互送月饼的传统。 中秋节这天,客家人杀鸡宰鸭设家宴,要吃煎芋丸等,节日夜晚的活动主要是赏月。入夜,明月高悬,人们在庭院里摆上桂圆、花生、柿子、糖果、月饼、香茶等,先对月饼跪拜,叫“拜月华”(现在已不拜了),然后家人高高兴兴地共赏明月,边饮茶,边吃糕点,另外还要剥食柚子和芋头,俗称“剥鬼皮”。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又圆又亮的中秋月,往往使台湾客家同胞思乡伤怀。国民党原“总统府”要员俞大维先生曾书一联:“盼母泪落吴江冷,望月魂归蜀道难。”他用中秋赏月联,抒发了台湾同胞思乡念痫和渴望回归故乡的强烈感情。 今天,客家人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愿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em1][em1][em1][em1]
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