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69|回复: 25
|
一人一故事(2)——某地的曾经与现在
[复制链接]
|
|
早就讲过,这是认真的
早就讲过,这是是灵活的,
这一期的客人是:全村都搽白花油。这是msn名。在我们论坛有别个名字。发言不多一贯精炼。
谢谢全村都搽白花油!
————————————————————————————————————————————
ンン |
|
|
|
|
|
|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1 10:58:39
|
只看该作者
[color=Silver]
公园的话题,是新丰人集体的一个旧梦,是许多新丰人的私人神话。
作者以回忆公园着手,发散到演变中的一个城市空间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的论述,纪录了亲身经历和表达了独立理解,还有我笑不起来的嬉笑。——编者。
。。。
[/color]
[size=5]某地的曾经与现在[/size]
作者:全村都搽白花油,[size=2]编辑:2046[/size]
2046邀请我写一篇文章,谈谈新丰公园,也算是\"一人一故事\"的一集。显然,这两者之间没
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推崇\"文如其人\",写作要坦诚,这样读者读完文章也就认识了这个
人;另一方面,关于新丰公园,那必然是一个好故事--这样,读者既认识了我,又听了故事
,这不是\"一人一故事\"吗?所以,这反倒是不错的题目。
[color=RoyalBlue][size=1]“文化生长在活生生的现实中,而不在任何书本经卷里。从前的计划经济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已
经毁坏,小型农耕生活一去不复返,那时的农业乡土文化还怎么生长?”[/size][/color]
在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上,新丰是一部大公交车,车上的人上上下下。农村人口不断涌进来,
年轻力量不断流出去。新丰非久留之地。在新丰寻找文化,就像在公交车上嗅到的气味一样
,混杂不堪,你说不清是哪个时代留下来的。除去所谓\"传统\",这个小地方如果说有文化,
那就是流动的文化,就是公交车的味道。
我自己平时也不迟疑的说:\"我是新丰人\",但自问你的新丰是哪个新丰,仿佛不是眼前这个
新丰。读古诗文知道从前有个更出名的新丰,在陕西临潼县西北,那也是新丰,但不是我认
识的新丰。
然而,文化算个屁。放在广东乃至中国城市化的大图景中看,没文化完全不是坏事。公交车
有公交车该做的事情,不必要装扮成小轿车。新丰这样的小县城是城乡之间的缓冲带、中转
站、流通管道,它们维持了中国脆弱的底层结构的相对稳定。硬要在新丰复兴文化(实际上
只是某种程度的复古)的人往往忘记了,文化生长在活生生的现实中,而不在任何书本经卷
里。从前的计划经济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毁坏,小型农耕生活一去不复返,那时的农业乡
土文化还怎么生长?
以上,大略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丢失了且正在丢失很多很好的东西。这实在不是一厢情愿能
够改变的。
[color=RoyalBlue][size=1]“因为在那个年代,公共资源总是与政治相关,
成为小型聚落的典型组织形式:公共空间=权力中心=商业中心=活力中心。”[/size][/color]
在接下来的文字中,我将描述我印象中的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我们这些成年人有一个固
有的思维惯性:习惯于美化回忆同时贬低现实,所以过去总是民风淳朴的,小时候总是天真
无邪的,等等。这常常产生一些暧昧的所谓散文,同时经历一次智力的退化,这实在没什么
意思。
现在的县政府广场,曾经的人民公园--在以前,大多公园都有一些固定的名字,如\"人民公
园\",\"中山公园\",\"烈士陵园\"之类的,没有现在这些缤纷多彩的主题公园,因为在那个年
代,公共资源总是与政治相关,成为小型聚落的典型组织形式:公共空间=权力中心=商业中
心=活力中心。对新丰而言,这块地方是十字街--若有人说去\"行街\",八成就是指逛这里,
十字交叉的两条街就是新丰的商业集中地。街口西边是百货商场,计划经济时代高档商业的
代表,二楼玻璃橱窗内的电动车、变形金刚、金发娃娃令所有孩子着魔--当年我站在那里脚
底就生了根--东边是丰江茶楼,最早的饮早茶活动出现在这里,不管怎么说,出这个主意的
一定是个天才。而县政府隐于公园的树林后面,很低调,但那是绝对的风水宝地;
对我这样的小孩而言,这样的中心确实是很有吸引力的。公园东边街角有一个冰室,好地方
,国营单位饭堂的标准布置,熟悉的苍蝇来得比我们勤快。我若和同学打赌,一定是赌冰室
的雪水或者雪球。为什么打赌,可能因为经常出入这里的街机厅,前后有三四间吧,因为这
里小孩很多,精力旺盛。同时公园西侧还有老电影院,里面漆黑一团,并排摆着简陋的条凳
,两侧墙上悬挂着墨绿色的大绒布窗帘,仿佛刚从油里捞出来。我在这里看了印象中的第一
部电影,片名仿佛是《中国功夫斗洋拳》,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它是如此的美妙--但我想
现在我决不想重看一遍。公园门口有很多卖玩具、字画的,曾经也很热闹,进了门左边就是
儿童游乐场--或者不如说是个鸟笼,很多小孩在鸟笼里玩得兴高采烈,但我一次也没进去
过。此外,公园里散布着灯光球场,门球场,仿古亭子等,仿佛随地都可能有故事发生。
现在我要说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大舞台与露天场地--大舞台在公园的东部,朝北,对着约一
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场地,舞台比场地高1.5米左右。这个场所基本上有三个用途。
第一个是宣判大会,可能是最正式的用途。这种情况下总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沙尘滚滚
,热浪袭人。司法人员、武警、犯人在台上例行公事,表情严峻,下面是被统一组织来观摩
\"接受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熙熙攘攘,尤其是小学生,鸡飞狗跳,笑话百出。其中还有一
个我,当时听话且安静,胸前戴着红领巾--对新丰人民而言,公共生活太稀有了,看见人多
热闹就像过节般高兴。还有人在会后意犹未尽跟去**观摩,这可以证明人内心深处的
暴力基因;
第二个用途是重大节日的文艺晚会,这个更加稀有,以至于人山人海,挤到场地上再不能走
动为止。向前看去唯一能见的只是黑压压的人影。一到最受欢迎的节目小品,大家更向前挤
,站在后排,只见前面人头攒动,节目一句话也听不清,只是偶尔传来阵阵笑声,便也跟着
不明不白的笑。我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电视已经比较普及,人们对万紫千红、综艺大观等节
目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大家仍热衷于这些水平不高的晚会,挤出一身臭汗,可见关键不是
节目,而是公共生活;
第三个用途就是足球场,这个无需多说,那个年代踢球的人都知道,像其他地方一样,一块
场地至少有3~4场球同时进行,坑坑洼洼,混乱无比,一侧的阶梯上总坐着几个看热闹的老
人。
总之,新丰公园这个简陋的场所,实际上产生出很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回忆,成为事实上的公
共生活的中心,原因可概括为三点:
一,人们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
二,公共资源的缺乏;
三,公共资源的集中
以上三点,实际上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并且显然的随着时间在改变。
[color=RoyalBlue][size=1]“我若有缘见到这位设计师,一定会友好地把他(她)剥光,然后用麻绳吊在这排柱廊下面,吊成腊肉为止。”[/size][/color]
现在,按理说我应该把这个地方的现状也描述一下。这样做有点残忍,不过幸亏我从不标榜
厚道:这是块很大的磁砖铺地,有些地方有植物,但不能遮荫;新修的政府办公楼体量巨大
,像生日晚会上没人肯吃的奶油蛋糕,并且轴线与广场的轴线对不上,仿佛拧了脖子的奶油
蛋糕;临街标高比路面高出一米,也就是说这个广场的正面人是不能进入的,当然,你若是
马丁叔叔便不成问题;另外,临街树了一排弧形的柱廊,谁也不知道干嘛用,因为它不连接
任何东西,也不为行人提供阴凉,我看见有老人坐在那里,因为诺大一个广场根本没有座椅
;从弧形看,仿佛是欧式的,但柱式不对,表面是人造仿石材,用的是廉价的湿贴法,结果
全泛了碱,一块深一块浅,且以特写的姿态将此面目示人。我若有缘见到这位设计师,一定
会友好地把他(她)剥光,然后用麻绳吊在这排柱廊下面,吊成腊肉为止。
总之,听我的描述,这是个谁都不愿意来的地方。事实上还是很多人来这里,因为它毕竟是
中心,你把它做成垃圾它也是中心,在很多人心里它是不可代替的。正因为这样,设计者才
是不负责任的,才是应该吊成腊肉的。
[color=RoyalBlue][size=1]“新丰从原来的十字街单中心,变成现在有一些副中心(如南门塘),公共生活分散了,消解了。”[/size][/color]
这里岔开一点,我知道一点新丰的远景规划,政府门前打通,直抵新丰江南,江南成为新的
发展中心等等。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这些华而不实的工程--除
非是另一个更华而不实的工程。但我希望新丰二十年以后再来考虑实施,现在就像一个八岁
小孩念念不忘要搞一个女人,根本不像一回事。但倘若我把这话说给领导听,领导就会大怒
:\"你这是诅咒新丰经济推迟发展二十年!\"我就与人民为敌了,真是有口难辩。
新丰从原来的十字街单中心,变成现在有一些副中心(如南门塘),公共生活分散了,消解
了。这固然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原因,但也是因为人口增长、城镇膨胀、生活方
式改变等原因,林林总总,不能简单概括。但很明显可以看出的是,虽然政府仍然以过时的
思路来尝试引导,但微不足道,一切都是自发的,零散的,并没有一股力量,具体来说是一
个产业来指引这些转变,这正是新丰面临的最根本问题。我曾经在一篇预测新丰未来的概念
杂文里谈到这个问题。
回忆才是真实的,我们对公园都有回忆,这样的好处是我们拥有很多很多个公园,不好的是
将来的人们没有机会见到公园,只能面对不知道什么样的垃圾空间了。
(全文完)
ЛЛ |
|
|
|
|
|
|
|
我对新丰的公园没有任何的印象,也许,因为它已经是一个历史的缘故吧。看完全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但有一句话,却是记忆特别深刻:
“我若有缘见到这位设计师,一定会友好地把他(她)剥光,然后用麻绳吊在这排柱廊下面,吊成腊肉为止。”
我想,这一句话,已经可以完全的概括了关于公园的变迁所带来的某些遗憾。
|
|
|
|
|
|
|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1 13:53:54
|
只看该作者
本主题延续:
小范围的公园的故事,
以及大范围的如同白花油对“环境和生活的关系”故事。
均欢迎继续参与。
提出问题回复问题和列举事例提供文字,绘画,照片资料等
可跟贴参与或发电子邮箱newbee_z@21cn.com
2046一定认真配合。 |
|
|
|
|
|
|
|
5#

楼主 |
发表于 2007-8-11 14:07: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i]cecillia[/i] 于 2007-8-11 13:45 发表 [url=http://www.94xf.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40526&ptid=18822]http://www.94xf.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url]
我对新丰的公园没有任何的印象,也许,因为它已经是一个历史的缘故吧。看完全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但有一句话,却是记忆特别深刻:
“我若有缘见到这位设计师,一定会友好地把他(她)剥光,然后用 ... [/quote]
我觉得作者安排这句话时是对“柱建筑”的具体差评。从“柱式”和“湿贴法”可见作者对看出了设计破绽,和工艺破绽。转而针对设计师进行责骂。这些劣质的柱不是水平问题,是职业道德和人品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原句是:“从弧形看,仿佛是欧式的,但柱式不对,表面是人造仿石材,用的是廉价的湿贴法,结果
全泛了碱,一块深一块浅,且以特写的姿态将此面目示人。”
[[i] 本帖最后由 2046 于 2007-8-11 14:15 编辑 [/i]] |
|
|
|
|
|
|
|
o,那时侯我读小学也常常去那些机室打机,只是记忆已经很朦胧!
读大学后,就很少回新丰了,至今5年来,基本是一年才回一两次! |
|
|
|
|
|
|
|
[s:53] 曾听说是风水局!!
谣言——门前石柱要畅通直对黄B直过才能发挥最大灵气!![s:59]
[[i] 本帖最后由 ゞ风 于 2007-8-11 15:25 编辑 [/i]] |
|
|
|
|
|
|
|
那些远去的孩童时光,现在连个可供回忆的地方都没有了 |
|
|
|
|
|
|
|
其实
不如就做成一些休息的座椅和遮阳的东西
现在江边的设计也有点乱来
天热的时候那些凳子就像煎鸡蛋的铁锅一样 |
|
|
|
|
|
|
|
我总是感觉,广场是大户人家的开放式私家大院。
外人去走走人家是欢迎的。热热闹闹。显得亲切有和气。
但人家心里头不想你在那里逗留太久。担心会影像他们的正常私生活。
和许多富贵人家的待客心理一样。你就是自己担张凳子去那里坐人家也不欢迎。
会动摇人家对空间的的绝对权威,和完全把握能力。所以,不好意思。请散开。
哪天,2046带个懒人椅,带几本书,一袋面包几瓶水。在广场躺上一天。不知会不会被人驱赶。。。 |
|
|
|
|
|
|
|
不对,中国城市的传统里没有广场这个概念
广场起源于古希腊,繁荣于古罗马,作用就是聚众闹事、起哄辩论、讽刺贵族等,当然也有仪式排场等官方用途
一直到今天,广场还以公共为第一要旨,所以在欧洲被称为“城市的客厅”
可参考哥本哈根、威尼斯、鹿特丹等典型城市
即使在中国,有不少城市广场也不错,比如青岛 |
|
|
|
|
|
|
|
那县政府广场(到底现在标准名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舍得做几个凳子大家坐?把凳子都做到河边去了。不是暗示群众要坐请到河边坐,不要在广场坐吗?
‘以公共为第一要旨’体现不出来。
倒是有点像北京那个广场的微型版本。北京那个我去过两次感觉很一般。
其实多数中国的广场就这个味道。主要功能不像是为公众的。天。安门广场也不像”城市的客厅“
要说‘以公共为第一要旨’的广场。
我认为新丰南门塘比政府门口要好好多。
广州的”英雄广场“算得上比较好的一个。
香港的维多利亚广场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很典型的城市客厅。我独自逗留了一个下午。
(图片是上个月拍的开放的广场的露天音乐会。另一头还有管弦交响乐。平时不断都有。。。根据预告图片上位置今天下午有一次木吉他音乐会。。。。)
http://www.94xf.com/bbs/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30_1f62fd552e2b86dfb303CmQKdjTVDPeC.jpg
http://www.94xf.com/bbs/attachments/month_0707/20070731_ce15563417f4df684d7efVzvp6PFiSvu.jpg |
|
|
|
|
|
|
|
所以说它做得不好么
[quote]原帖由 [i]2046[/i] 于 2007-8-13 12:30 发表 [url=http://94xf.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41089&ptid=18822]http://94xf.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url]
那县政府广场(到底现在标准名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舍得做几个凳子大家坐?把凳子都做到河边去了。不是暗示群众要坐请到河边坐,不要在广场坐吗?
‘以公共为第一要旨’体现不出来。
倒是有点像北京那个 ... [/quote] |
|
|
|
|
|
|
|
http://www.xinfeng.gov.cn/upload/20.jpg
现在的样子
http://www.94xf.com/bbs/attachments/month_0708/20070806_f8ccc3d91c525f74e20e8xA4CkmeEmpH.png
过去的样子 |
|
|
|
|
|
|
|
政府是机关重地,是一个地方的门面,正常来说是不允许出现某些情景的.因为人的行为控制不了... |
|
|
|
|
|
|
|
您一定是公务员啊,县长热泪盈眶中……
[quote]原帖由 [i]大手牵小手[/i] 于 2008-3-15 18:34 发表 [url=http://www.94xf.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93920&ptid=18822]http://www.94xf.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url]
政府是机关重地,是一个地方的门面,正常来说是不允许出现某些情景的.因为人的行为控制不了... [/quote] |
|
|
|
|
|
|
|
现在打开来看,原来以前跟着爷爷饮早茶的叫丰江酒楼阿
当年新丰人很喜欢在那里摆喜酒,鞭炮挂到5层楼高,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喜欢去看新娘子
还记得丰江酒楼的糯米鸡很好吃
初中时就吃新苑的水晶饺,同学们就算绕路也要绕过那里买一两个水晶饺
可惜吃了一阵就换了厨师,变得很难吃,同学们都不去那里吃了
再过一阵,新苑都关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