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14 12:5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丰家园网,新丰百事通。
雪地里的叹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冉俐雯)

  去年冬天,吉林某高校的各大校区都出现了一张寻人启事,找寻一个叫小路的大二女生。小路已经失踪了好几天了,同学、家长、老师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在公安机关的介入下,很快在她的整齐的书桌里发现了她留下的遗书。遗书中,小路反复提到自己的罪恶,说只有自己的死亡才能弥补这一切。她特别提到了两个男生:小峰和小强。她说,希望小峰原谅她并且忘掉她。而对小强,她再三的说她的这个选择不是他的过错,请不要责怪自己。

  学校相关人员和公安机关仔细的搜索了几天,终于在宿舍的从不开启的平台上发现了已经死去多时的小路。经过勘查,她是从楼顶跳下去的时候掉到了平台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调查,小路来自内陆一个中型城市。在同班同学的眼中,她是个非常正统的女孩儿。从小在书香门第的环境中,在家人和邻居的关注和赞誉下健康的成长。在出事前的那段时间里,她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一样的地方。

  小峰是小路的高中同学。两人一起考入这个学校,尽管在不同的系学习,两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小路在遗书中写道,他们已经相互仰慕近三年了。同学们也反映,虽然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确定恋人的关系,但在大家眼中,他们俨然是非常般配和甜蜜的一对。

  而小强,在事发前的一个星期还并不认识小路。他是小路同班同学小舞在社团活动时认识的大三学生。小舞说起这件事情忍不住流着悔恨的泪水。在小路写下绝笔的前两天,小舞劝说她,说是大学期间,应该多尝试一些与以前不一样的事情,一种属于年轻人的疯狂的感觉。于是小舞约了小强和另外一个男生去一个ktv通宵喝酒唱歌。小舞说,他们酒后失控了,小路就在半迷糊状态下,和小强发生了关系。

  事后小路找到小强,但是还没有等到她开口,小强就告诉她:不要太把这个当一回事,只是一夜情而已!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就这样,一个生命就消逝在了茫茫雪地里。十二月的长春,满地的银白,一个女孩子就在宿舍的窗边纵身一跳,落在了坚硬的平台上,不知道是不是当场就失去了知觉。她躺在洁白的雪中,睁着眼,不知道是不是还看着满目纷飞的雪花,慢慢的等着自己的体温消散,才咽下自己年轻生命的最后一口气……

  看到以上案例,我相信大家都在为小路年轻生命的异常终止而感到扼腕惋惜的同时,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当代人这么容易选择放弃生命?

  我们看到,小路的行为中有不少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贯表现和特异行为之间的矛盾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来,小路是一个传统的女生。和小峰在一起三年都没有表露出相互情感,而是保持着纯洁的友情关系。这样的女孩子,自然会把自己的贞洁看得非常重要。但是,她居然在唯一的一次“疯狂的体验”中,就和小峰发生了关系。虽然说是在醉酒的情景下,但喝酒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她却没有,这就是一个矛盾。

  2.事发后试图的解决方法有悖常理

  人在遭受挫折时总会下意识的去寻求支持系统。在小路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她除了去找小强以外,并没有去寻找别的外界的支持。而且在小强那里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以后,她就立即走上了不归途,说明她有一种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所以,她在失去自己非常在意的贞操后,在后悔和内疚之余,还希望小强能出面解救她。她将小强看成自己唯一的解救途径,所以一旦这条路径被堵死,她就立即感到了万念俱灰。

  3.对责任的包揽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事发后小强推卸责任,小路在内心的传统的价值观和现实的不可弥补的冲突时候又被感到孤立起来,心中本应该充满了怨恨。但她的遗书中却充满的是道歉和安慰之词。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这也和上面一条的理由近似。在发生关系以后,小路的心里,她和小强之间已经产生了某种联系,对小强的感情也从本应该的愤恨转化为了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这也是防御机制的一种,她拒绝接受“被抛弃”的感觉,而换以“我自愿放弃”的想法。只有这样,她才能有一些掌控感,才能维持自己的尊严,并在自杀前几天维持自己的一贯表现。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其实小路问题关键所在就在于她的过于紧缩的个人建构。她认为,女孩子的贞操是最为重要的,贞洁的女孩子就是好的,不贞洁的就是坏的。当不贞洁的事实发生以后,她就发生了极大的认知失调。而要降低认知失调的不适感,有四种方法:改变不一致的认知;证明认知的合理性;降低认知的重要性;改变行为。由于她过于紧缩的个人建构,她无法做到改变不一致认知和降低认知的重要性,故在应激状态下,她选择了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认知的合理性。然而,贞洁真的比生命还要重要吗?失去了贞洁,真的就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吗?其实,贞节,或者失去贞节以后的悔恨,并不能够通过放弃生命来表示和弥补。很多人选择自杀,类似小路,都以为自杀了,就能够给自己或者别人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解脱,但当一个人选择自杀的时候,其实是逃避了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就自杀的结果而言,其实是将自己或者他人的痛苦转嫁给了其余的人或者将一种痛苦换化成了另一种痛苦,带给亲近的人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

  另外,我们也看到,在各种途经的报道中,大学生的自杀最常见的方法还是跳楼。很多人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大家都选用这种方法?

  我们看到,跳楼有这几个特点:

  第一,媒体的宣传。正是因为各大媒体的报道,让大家在脑海中形成了极深的印象。所以当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应激事件的时候,当事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跳楼。海子卧轨自杀和张国荣跳楼自杀的报道出现后,用相同方法自杀的案例显著增加就是很好的验证。

  第二,方便易行。在现今的城市里(高校一般都在这样的城市里),高楼大厦放眼尽是,所以跳楼是最容易被大学生实施的方法之一,正如农村妇女最常见的自杀方法是喝农药。自杀成功的人群中54%都属于冲动性自杀,在情绪处于波动的情况下就采取了这个冲动的方式,根本没有给自己留下后悔的余地。

  第三,跳楼的高致死性。据报道,在高校学生的自杀方法中还有割腕较为常见。但是死于割腕的大学生明显少于跳楼的。原因自然就是割腕致死需要较长的时间,较容易被发现和抢救。

  鉴于以上特点,要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几乎不能靠撤销自杀工具来预防。这增加了干预工作的难度,故相关专业人士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的自身心理素质做起。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 支持 反对 微信
沙发
发表于 2006-5-14 22: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现在的人心理承受里很差了,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14: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是啊 现在的人心理素质太差了

][/b]
地板
发表于 2006-6-30 23:5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太长的文章啦,就要到休息时间了,明晚接着看下去,既然[s:176]帖子应该值得一看的。睡觉去咯....</P>
5#
发表于 2006-9-28 22:3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看不开 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16:4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以下是引用 <B>死性不改</B></FONT> 在(<I>2006-5-14 22:28:20</I>)的发言<BR>现在的人心理承受里很差了,</DIV><BR><BR>
7#
发表于 2006-10-13 21:3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转帖]雪地里的叹息

[em2]总结7954

广播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掌上论坛| 新丰家园网

© 2004-2018 新丰家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粤ICP备2024327970号 网站联系QQ:89919308 电话:0751-2289503